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农村合作医疗开展3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以找到合理的方法来控制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住院分娩的孕产妇4327例,其中2007~2009年为开展合作医疗的年份。结果:2004~2006年3年间分娩总数2098人,剖宫产636人,平均剖宫产率30.31%;2007~2009年3年间分娩总数2229人,剖宫产1010人,平均剖宫产率45.31%,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剖宫产原因中,以社会因素上升最快。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农民合作医疗费用过度增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05
资料与方法
2004~2009年本院分娩的孕产妇4327例,其中顺产2681例,剖宫产1646例,年龄17~42岁,不分产次,不分种族。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6年来的交班报告和出生登记册,并把剖宫产原因分为:胎位不正、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其他原因。有多种原因的,以主要原因参加分类。
结 果
结果见表1、2。
讨 论
近10年来,我国妇女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城市高于农村。但农村剖宫产率近几年来也不断升高,尤以农村合作医疗开展3年来上升较快。本资料显示,剖宫产率2009年较2004年相比上升了3.4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农民受城市思想和媒体宣传的影响,对分娩出现了认识上的偏见,害怕阴道分娩不顺利需要改行剖宫产又是主要原因。另外,自从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农民所需支付医疗费用降低,一些产妇要求剖宫产分娩,同时做结扎手术(本地要求生育二胎后必须做结扎手术),其他如选择良辰吉日等,使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从而促成整体剖宫产率的升高。同时也有医生方面的原因,医务人员的增加跟不上产妇的增多,医生能分配到每个病人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再如医患纠纷的增多,迫使医生不敢轻易勉强产妇试产,还有就是医生经济利益的驱使,诸多因素,都促成了剖宫产率的升高。
临床实践证明,剖宫产在解决难产、母婴合并症等方面,确实起到降低母婴病死率的作用,但作为一种手术,对母婴来说,同样存在着近期及远期的并发症,并非剖宫产率越高越好。国内研究显示,剖宫产率在30%以内时,孕产妇死亡的相对危险性(RR)随剖宫产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当剖宫产率>30%,孕产妇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则不在降低,反而回升[1]。
所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产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①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时纠正,治疗孕期高危因素;②加强宣传教育,让每个产妇认识到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剖宫产虽然可以解决难产,胎位不正等病理产科问题,但剖宫产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存在着永久性手术创伤,出血量较顺产多,甚至危及到母儿生命等近期及远期并发症;③医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责任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滥用剖宫产术,要给产妇客观的意见,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④通过推广产科新技术,减轻产妇的痛苦,缩短产程来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 朱丽萍,周冰华,秦敏,等.上海市20年剖宫产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实用产科与妇科杂志,2003,35(3):153-15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05
资料与方法
2004~2009年本院分娩的孕产妇4327例,其中顺产2681例,剖宫产1646例,年龄17~42岁,不分产次,不分种族。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6年来的交班报告和出生登记册,并把剖宫产原因分为:胎位不正、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其他原因。有多种原因的,以主要原因参加分类。
结 果
结果见表1、2。
讨 论
近10年来,我国妇女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城市高于农村。但农村剖宫产率近几年来也不断升高,尤以农村合作医疗开展3年来上升较快。本资料显示,剖宫产率2009年较2004年相比上升了3.4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农民受城市思想和媒体宣传的影响,对分娩出现了认识上的偏见,害怕阴道分娩不顺利需要改行剖宫产又是主要原因。另外,自从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农民所需支付医疗费用降低,一些产妇要求剖宫产分娩,同时做结扎手术(本地要求生育二胎后必须做结扎手术),其他如选择良辰吉日等,使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从而促成整体剖宫产率的升高。同时也有医生方面的原因,医务人员的增加跟不上产妇的增多,医生能分配到每个病人身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再如医患纠纷的增多,迫使医生不敢轻易勉强产妇试产,还有就是医生经济利益的驱使,诸多因素,都促成了剖宫产率的升高。
临床实践证明,剖宫产在解决难产、母婴合并症等方面,确实起到降低母婴病死率的作用,但作为一种手术,对母婴来说,同样存在着近期及远期的并发症,并非剖宫产率越高越好。国内研究显示,剖宫产率在30%以内时,孕产妇死亡的相对危险性(RR)随剖宫产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当剖宫产率>30%,孕产妇死亡的相对危险性则不在降低,反而回升[1]。
所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产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①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时纠正,治疗孕期高危因素;②加强宣传教育,让每个产妇认识到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剖宫产虽然可以解决难产,胎位不正等病理产科问题,但剖宫产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存在着永久性手术创伤,出血量较顺产多,甚至危及到母儿生命等近期及远期并发症;③医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责任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滥用剖宫产术,要给产妇客观的意见,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④通过推广产科新技术,减轻产妇的痛苦,缩短产程来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 朱丽萍,周冰华,秦敏,等.上海市20年剖宫产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实用产科与妇科杂志,2003,35(3):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