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人—作文”课改生命化的思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9508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05-0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国家教委重庆市教委积极推进各类教改实验,目前业已开展的“做人—作文”这课改项目,无疑是语文教改史上的一项十分重大而意义深远的举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首先,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各阶段的教育发展给教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主要受国家经济势力,人才需求的不同标准所致。《教育法》的颁布,明确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教育与发展纲要》确定了素质教育是教改的主流,这为语文教学改革奠定了基调,“做人——作文”教改因此顺应主流而具有无限活力。
  曾几何时,作文“迹象”,“人”与“文”严重分离,其表现为:
  其一,过于成人化,多用成人世故化倾向去改造学生,抹杀压抑了纯真的童心,因此,学生中浮夸虚假文风出现。
  其二,模式化倾向,样板化。把作文法则化,这就造成了共性泛滥,淹没和压抑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和创造性,灵活性,扭曲了学生做人的心态。
  其三,知识化倾向,把作文搞成了作文知识的不断累积,偏离了作文课的性质和目的,造成了知识记忆对能力培养的排挤,忽视了对生活的洞察,对情感的宣泄,人为的造成了“人”、“文”分离。
  其四,烦琐化倾向。表现在知识的烦琐,也表现在作文教学的操作上的烦琐,结果用大量冗杂的信息占据了学生时间和头脑,妨碍了对相关信息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也不利于培养作文能力的培养。
  此外,从历代文学中探究“做人——作文”的足迹,不难发现,今天的主张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
  一、激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正如朱熹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美、丑、善、恶。才能找到情感的价值,审美的情趣,做人的标准。试想,屈原若不经历流放的苦痛,怎会有《离骚》的问世?司马迁若不受宫刑,恐怕不会有《史记》的诞生,曹雪芹若不涉家庭的变迁,怎会有惊之作《红楼梦》?法国作家雨果若不走进社会,又怎会有《悲惨世界》的出现?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折射着作者的人格魅力。那么,作为中学生作文又怎能忽视生活而搞天方夜谈?这种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想对生活的热情就是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真正找到其中的乐趣,用自己的眼光发现美丑,真正做生活的主人,做情感的主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二、鼓励发明创造
  中学生是人生多梦的时期,又是可塑性极强的时期,自我发展的欲望最强,最需要呵护、鼓励和引导。美国孩子还在掰着指头做算术时就成天奢谈要发明创造告诉学生“要成功地做人,就要有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文与做人是相互促进的,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可以激发习作者的想象,锻炼习作者的感知,训练习作者的思维,净化习作者的情操,抒写习作者的理想,提高习作者的创造能力……从而促进习作者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扬个性
  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作文也应该如此。写出你的喜、怒、哀、乐,写出你的与众不同,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上、内容上的一致,说不定你会让“枯木”逢春,“老枝”发新芽,真正来一手反弹“琵琶”又如何?能选与众不同的角度就是个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就是个性,创造新体例就是个性,善于寻找新意蕴就是个性,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就是个性,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也是个性,善于使用丰富的语言也是个性……为此,提倡做丰富多彩的人,作丰富多彩的文,教师有责任竭力张扬学生的创作个性和天赋。
  四、真诚奉献
  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真挚的感受才能打动每一个读者,只有养成真诚的作文观念,才能促进做人的发展;相反,如果象有的同学那样,在作文中大谈做人的道理,而课后却干损人利己之事,在文中畅扬爱心奉献精神,而生活中却处处自私冷淡,这样“人”、“文”相悖,这是不可取的。相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当你在生活中有感悟时,当你想倾诉思想时,当你尝试成功的喜悦时,当你遭受莫名的痛苦时,当你涉入社会某一角落时,就把这感情的流水记录下来,这样文章显然就具有了独特的个性,绝非为文造情的无病呻吟,这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才是可取的。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成为教改战略的基石,只要我们以史为鉴,不负重托,躬耕“做人——作文”而不辍,那么“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喜悦和骄傲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优点的分析,提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关键词:观念 程序 关系 手段岂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01-01    一、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要使其达到应有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更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03-01    近年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也增添了政治课教学的活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优越性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运用了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的载体和各种表现手法,具有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技术很难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新闻报道需求,新媒体和融媒体技术营运而生.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新闻宣传扩充了新闻宣传的收集渠道,扩大了新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