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男44例,女26例;年龄19 ~55岁,平均33.4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经肌间隙固定组,35例)和传统剥离椎旁肌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剥离椎旁肌固定组,35例).评估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
【机 构】
:
100037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骨科,100037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骨科,100037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骨科,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男44例,女26例;年龄19 ~55岁,平均33.4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经肌间隙固定组,35例)和传统剥离椎旁肌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剥离椎旁肌固定组,35例).评估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损伤节段的局部后凸角(LKA)及椎体高度(VBH)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 ~36个月(平均29.3个月).剥离椎旁肌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或多于经肌间隙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取出内固定前均未出现内固定失效.两组各置入140枚螺钉,分别有7枚(5.0%)和6枚(4.3%)螺钉切出椎弓根外,两组患者螺钉切出椎弓根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末次随访时的LKA和VBH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的LKA和VBH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LKA和VBH,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胸腰段骨折是安全的,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骨折复位,减少手术损伤。
其他文献
患者资料男性患儿,9岁,因"车祸致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及右踝足前方大面积软组织碾压伤"于2009/10/12入院,首诊查体:右胫前肿胀伴中段10 cmxlcm纵行皮擦伤,局部异常活动,可触及骨擦感,踝内侧10 cm×8cm皮肤及软组织缺如,骨组织及胫前肌外露,污染重,皮缘捻挫,足背动脉搏动存在,足趾运动、感觉正常.急诊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清创、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2个月后因右小腿
2013年5月21-23日,第一届国际华人骨科研究大会(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hinese Musculoskeletal Research Conference,ICMRC)在苏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和美国骨矿研究学会(ASBMR)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市医学会、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承办,苏州市人才办、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苏州
2011年下半年,南京市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量首次出现下降:门急诊、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较上半年平均下降14%,抗生素收入较上半年下降10%以上。
由国际华人骨研学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承办的国际华人骨研学会第四届WebsterJee骨形态计量和影像学学习班拟定于2012年9月18-19日在西安市举行,随后将于20-23日召开第六届国际骨质疏松和骨研究大会。
英国研究者发现,糖尿病患者一周吃两次鱼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肾病基金会最新一期官方期刊《美国肾病期刊》上。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骨水泥渗漏以及骨水泥在椎体中的位置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PVP治疗192例单个椎体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男26例,女166例;年龄60 ~ 92岁,平均73.2岁.根据骨水泥位置将患者分为3组:A组,骨水泥位于椎体内,未接触终板,31例(16.1%);B组,骨水泥扩散,与终板接触,40例(20
直到不久前人们还认为延长一个人的寿命超过1个世纪是不可能的。然而现在一些科学家称,永生或者类似的东西可能即将变成现实。他们表示,现在仍在世的人也有可能实现永生。
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日前宣布,将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以表彰他们在急性旱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研究中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及开发的全新疗法。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的方法与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2~26岁,平均24.2岁.均为双足受累,3例为双侧第1跖骨短缩畸形,1例为双侧第4跖骨短缩畸形,1例为双侧第1、4跖骨短缩畸形.5例患者均采用背侧切口截骨,安装外固定支架.3例患者应用单臂微型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运,2例患者
目的 总结经外踝截骨锁定钢板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1例踝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33 ~67岁,平均48.1岁;原发疾病包括:创伤性关节炎6例,骨关节炎3例,距骨坏死2例;平均病程2年(1~3年).术前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45.5±11.1)分(30~64分).手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