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在水处理中去除的研究进展

来源 :应用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介绍了污水及饮用水中的微塑料的组成、分类、来源、检测方法,概述了微塑料在水处理中的去除现状,结果发现目前污水处理厂以及饮用水处理厂很难将微塑料完全去除,这些微塑料有可能再次进入水环境当中。因此,急需加强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研究。
其他文献
为简化深水气田乙二醇回收系统,采用离子交换工艺替代常规乙二醇脱盐工艺,对乙二醇吸附脱盐进行实验研究。通过静态吸附脱盐实验,在含盐乙二醇富液体系中对4种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树脂进行了吸附热力学研究。根据吸附能力,筛选出D113阳离子交换树脂和D201阴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实验,阴阳树脂体积比例为2∶1时上清液呈中性,阴阳混合树脂用量为200 mL/L,脱盐率为73.89%。D201树脂吸附Cl-过程中的熵变ΔS为-26.605 J/(mol·K)、焓变ΔH为-13.386 kJ/mol,D113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磁性生物炭,利用XRD、FTIR和BET分析磁性生物炭的结构、官能团种类和比表面积,并研究磁性生物炭对Pb2+、Cd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磁性生物炭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芳香结构,磁性物质为Fe3O4颗粒。Pb2+、Cd2+在磁性生物炭上的吸附是一个高温自发、吸热且熵增的过程,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化学吸附占据优势,吸附过程是由液膜扩散和颗
为解决基质乳化沥青耐水性差、粘结性能差和早期强度低等问题,采用水性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通过水性环氧乳化剂制备水性环氧树脂,分析该体系的稳定性和粒径分布情况,采用落射式荧光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并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分析水性环氧树脂在乳化沥青中的分布和官能团情况。采用拉拔实验评价水性环氧树脂与SBR复配乳化沥青对粘结性能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掺量增加,乳液稳定性增加、粒径减小;通过数字处理技术得出像素面积比与水性环氧掺量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
以麸皮为生物吸附剂,考察麸皮用量、废水pH、时间、Cr(Ⅵ)初始浓度对废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麸皮作为生物吸附剂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r(Ⅵ),麸皮用量200 g/L,pH=2
以乙二胺基乙磺酸钠(A-95)为亲水扩链剂,与环氧树脂(E-44)反应制备了水性环氧树脂。研究A-95与E-44的反应温度、亲水扩链剂含量、扩链时间及R值等对乳液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合成水性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配比对涂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水性环氧树脂的结构,激光粒度仪测定了乳液的粒径及ζ电位。结果表明,乳液的平均粒径随着亲水扩链含量的增加而减小,ζ电位的绝对值增大,乳液稳定性增加。R值增大,乳液的平均粒径增大。当A-95与E-44的物质的量比为8时,制备的环氧树脂乳液平均粒径为5
以粘胶基活性炭纤维毡为催化剂载体,负载Mn、Co、Ce 3种元素作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制备出不同负载比例的催化剂,探讨Mn、Co、Ce三种活性组分对催化剂的脱硝性能以及抗硫性能的影响。采用孔径分析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仪器来表征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微观形态等特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负载在催化剂表面上,其脱硝性能有较大提升,其中6Mn-8Co-3Ce/VACF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最好,在此负载比下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能够均匀的分散在载体的表面,同时在其表
首先介绍了甘氨酸的基本性质,接着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甘氨酸在集成电路多层布线及其它材料CMP中的不同应用,归纳总结表明甘氨酸在CMP过程中可以起到络合、缓蚀、控制电偶腐蚀、催化等多种作用,具有宽泛的应用领域,最后对氨基酸类的添加剂在CMP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蔬菜尾菜为主要原料,加蔗糖调原料碳氮比为25∶1,每20 kg尾菜加200 g FT菌剂,在20℃/10 h、30℃/30 h、40℃/30 h、50℃/10 h变温发酵。过滤,滤液根据猕猴桃生长需要及果园土壤需求,添加营养元素,得到有机-无机复混叶面肥,大田喷施实验表明,兑水5倍的有机-无机复混叶面肥对猕猴桃的喷施效果最好,可与猕猴桃专用叶面肥“爱多丰”相媲美,为蔬菜尾菜的资源化利用、蔬菜闭环生产提供了经验。
综述了近年来非均相负载型Fenton催化剂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针对催化剂对有机废水的降解性能及可循环使用性进行讨论,通过总结现有催化剂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国的粗放式农业、工业都在源源不断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经济,成为了目前国际主流社会格外关注的话题之一.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