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案例教学实战分析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arel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吃力的,该阶段的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与总结性,在长期的教育探讨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各项疑难,让学生在实物的参照下理解消化理论知识,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案例教学分析,以《牛顿第三定律》的讲解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案例教学实战分析
  
  一、课题名称:新课表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
  二、教学目标:
  1、明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与两者之间的关联。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科学定义并学会解决日常简单问题
  2、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与案例,让学生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体验中深化理解。通过后期的实验,进行体会探究,发现其中包含的自然规律。
  3、增强学生将理论应用与实践的活学活用意识,敢于探究物理定理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分析简单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课堂之初采用案例教学,导入课程学习,其次进入提问环节,由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实际的教学定理,最终学会与物理现象与物理实例的结合,学会对理论的实践运用。
  (一)教学第一环节
  实例的导入分析。采用的是两个比较简单的物理实验,第一个让学生拍动双手,以此来感受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性。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在拍手后有什么感觉?谁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有没有物理现象在里面呢?在进行提问表述时要尽量涉及到受力物与施力物体两个概念。第二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坐在椅子上努力推桌子,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推桌子的同时,桌子好像也在推自己。教师此时提问:“同学们通过推桌子感受到了什么?能否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呢?”在表述的时候稍微强调一下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两个概念。接着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相似的例子,学生在举例子时可以不受限制,尽情发挥,学生甲说:“我们在乘船时,当用船桨划水时,很明显感觉到水也在推动船行驶。”学生乙说:“当我们在操场上踢球时,脚碰到球上,我们也会感觉到脚的疼痛感。”学生丙说:“我在与同学打闹时,我推同学,同学也推我,我感觉到自己在明显后退。”在听取了学生的回答后,教师予以肯定,并亲自演示了几个实验。
  实验一:教师打开实验用的风扇电源,当风扇开始转动,我们发现风扇前面的小车也在向前走,教师提示说是风扇给风明显的作用力,而风也给风扇相反的力。
  实验二:教师把实验用遥控车放在一块白纸板上,我们可以看到小车在明显前进,白纸板出现后退的迹象,这说明轮胎给白纸板一个向前的力,而白纸板也给小车轮胎一个向后的力,两者存在相互的作用。
  (二)教学第二环节
  教师提出问题:问题一:我们在课前演示的几个实验选用的都是相互接触性的物体,那么是不是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相反的作用力呢?生活中有没有不接触也产生相互作用力的现象呢?问题二: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也相互吸引,这是不是证明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具有互作用力呢?问题三:上述的实验能否说明同一个问题?在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后,得出最后结论: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进行作用时,它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本身对它产生的作用力。这种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力就是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我们人为对其规定,两个力中的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则是反作用力。
  (三)教学第三环节
  合作实验阶段。教师提问,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在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前提下,两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设计实验验证,将一根弹簧秤固定,用另一根弹簧秤度拉扯,从而进行理论的验证,该环节采用投影仪。
  (四)教学第四环节
  对物理定理进行总结。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总结前面所展示的实验及案例,进行知识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出现,同时变化,并同时消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的效果不抵消。始终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物理学中案例教学的尝试分析
  (一)回归生活实际,善于思考收集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抽象的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挂钩,在案例教学中,理论弱化,实践性增强,让学生在与生活的联系中感受到定理的作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也从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在无形之中学会定理的理解与运用。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提供了科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构思巧妙,形成一定的教学情境
  在此次案例教学中,教师构思巧妙,取材简单,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物理本身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物理教师应该留心日常生活,充分发掘生活素材。积极尝试利用教学辅助设备,借助大屏幕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自主展示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教师的地位弱化,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在案例教学的指引下,解决一个个问题,最终完成课堂的实际教学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出有质疑的问题,促进物理课堂教学。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案例教学,对案例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在实验引导的基础上,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提问等教学尝试,将物理教学融情于景,在自主研究中增强对物理定理与理论的理解与巩固,最终学会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运用。
  【参考文献】
  [1]韩耀强. 高中物理必修教学的困惑与案例分析[J]. 物理教师,2007,09:2-5.
  [2]袁晓鹤,陈留庚. 高中物理案例教学的质性分析[J]. 物理通报,2008,11:31-34.
  [3]杨莲芳. 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牛顿第三定律》一课案例分析[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14.
  [4]张春辉.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析[J]. 群文天地,2012,23:195.
  [5]朱一平. 高中物理习题拓展教学案例分析[J]. 物理教师,2010,12:11+14.
  
  作者简介:王明宇,女,1985年2月生,黑龙江省肇东市人,中二,现就职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念的时代性上下工夫,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应该更加提倡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就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主要方式,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况,就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  伴随着新课改深入推广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地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花卉植物造景手法作为园林绿化建设中一种新
【摘 要】由于受我国教育现状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学物理教学存在很多弊端。物理本是以实验为主的科目,但在教学过程当中大多重理论轻实践,以至于学生们对物理知识难以形成形象的认知,而仅仅是字面上的理解。本文针对我国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物理教学 理论知识 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对于每一个概念、定律进行追根溯源都有大量的实验为基础,任
近日,五华区科协“科普中国”落地建设工作培训会在五华区行政中心报告厅召开,辖区各街道办事处、社区、中小学的分管领导、科协专干、科技辅导员等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会特别邀请了昆明市科协宣教部部长李骏针对如何顺利开展“科普中国”落地工作,从科普信息化建设、科普中国简介、科普中国落地应用、科普中国e站建设、科普宣传员职责5大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政策解读。此次培训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和
【摘要】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引入新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一堂课导入的成败将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