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导 完善配套 让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美满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一)全村4082人,外出打工者差不多就有2400人,约占全村人口的52%,男性比女性多。从年龄层次上呈现年轻和壮年人多,主要在20岁到50岁之間,少数年龄达55岁以上。
  (二)他们当中高学历不多,但文盲也不存在,有一部分年轻人是离开学校就直接加入外出打工的队伍。很多人家的孩子考不上高中,或者没考上大学,又没有其它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机会,因此,就很自然外出打工。由于受学历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打工者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劳动,如饮食、运输、保洁等工资收入低的行业以及去当艰苦的建筑、加工制造业的一线工人,这些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間长,劳动报酬低,风险系数高。
  (三)打工地点以浙江温州、福建厦门、广东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为主。
  (四)打工者主要以夫妻一起或单身形式外出打工。全村夫妻同出去的有316对,单身外出的有1768人。
  (五)他们大多是年初离家,年底回来,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中途不回家,每年最多在家住20天。打工者人均年收入在3-4万元左右,个别发展较好的打工人员在外开办了小型工厂,年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但每年情况不同,收入也就不稳定。
  (六)打工者在外辛苦赚钱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家乡后能到县城买房或者在农村扩建新房,逐步改善生活和居住条件,供孩子读书上学,赡养老人。
  (七)外出打工人员虽然挣到了比在家务农多几倍的钱,但是他们在外很辛苦。他们住的多是集体宿舍,甚至工棚;由于没有做饭时間,也为了节省开支,常年吃食堂,饭菜根本谈不上营养;工作之余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
  山下村的外出务工者中,从外出意愿看,外出打工主要是为家庭增收,对于年轻打工者来说,还有一份隐形的收获:那就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广交了朋友,学到了本领。
  二、留守人员的生活情况
  由于青壮人都进城打工去了,作为他们大本营的农村老家,就成了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们的留守地。年轻外出务工人员的田地基本上是留给年迈的父母亲来做。山下村的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脆弱,主要表现在土地分散,输水线路过长,受水的制约严重,这对留守老人来说,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水稻直播以后的田間管理还好,等到庄稼成熟,单靠人工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不得已,他们只好花钱请从安徽过来的收割机按每亩100元左右的价格完成收割,整理田地一般以每亩120元左右的价格由机械完成。有的家庭因为儿子媳妇一起外出打工,孙子外出上大学,家里只剩下年纪大的老人,因此,他们自然地就成为了“空巢老人”,遇到生灾害病,显得很无助。
  外出务工人员中,有的子女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或者正在上学,如果把这些孩子接入父母所在的城里上学,每年需缴纳学杂费近30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10%左右。有的孩子上学还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等(虽然国家明令禁止收取,但现实中他们还是以其它方式存在),这笔支出对外出务工人员来说更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山下村全村1039户家庭,有四成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文化和科学知识欠缺,难以辅导孩子学习,还有很多住在学校的孩子由于和父母家人相处时間太少,缺少爱,导致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三、存在的问题
  农民外出打工已成为一种农村产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部分人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除了不能很好照顾家庭、管教子女、照顾老人外,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党员身份的外出务工人员无法正常参与组织生活。在山下村的打工队伍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共产党员,农村的党员和组织生活本来就不很规范和健全,加上他们打工的工厂、公司多数是私企,根本不会重视和建立党基层组织,因此,他们基本上就没法参加党组织活动,党费能由家人代缴的只占到半数。
  (二)与身为民兵等身份的务工人员的联系和管理难以到位。通过和汪家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的交谈得知,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兼有村里民兵和一些社团组织成员的身份,但他们常年在外打工,地点又很分散,平时难得回来,这也给正常的民兵学习、训练、考核和社团组织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活动根本无法开展。
  (三)外出打工带有盲目性。他们外出方式基本以亲朋好友介绍或者自发外出为主。通过中介组织和政府部门组织外出基本没有,这就有可能造成农民工外出从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既不利于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管理,也不利于外出人员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维权工作的开展。
  (四)外出打工人员不注重自身学习。虽然县、乡劳动就业部门不断加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但很少有村民积极主动去参加岗位培训,也就无法强化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增长知识和技能,严重影响他们的收入。
  (五)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多数外出打工人员没有签“用工合同”。绝大多数务工人员通常与用工单位只是口头协商工资待遇,他们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极少数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妇、组织。70%的打工者长期要加班,且加班报酬很低甚至没有。极个别企业依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很难得到工伤补偿。农民工也有一定的维权意识,但基本上投诉无门。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引导,减少农民工外出的盲目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需求信息,通过招聘会、报刊、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引导,规范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市场行为,整顿劳务市场秩序,引导农民有序稳定安全外出。
  (二)劳动技能培训要积极鼓励农民工参加,政策上要向农民工倾斜,要看清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开办一些岗位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接受正规专业的岗位培训,拓宽就业门路,全面提升农民工技能和素质,让一部分农民工先富起来,利用先富带动后富。
  (三)规范农民工的用工形式,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教育和引导农民工学法、懂法、用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务工农民劳动合同制度,确保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利。对于拖欠、克扣甚至赖着不给农民工工资的,各地要有一套统一的、过硬的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收益和权利。
  (四)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构建“能人回流”等体制。鼓励农民工用在外打工学到的技能和先进理念回乡创业,引导他们利用地缘优势结合本县特有的资源如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旅游。
  (五)政府(特别是乡一级)可以专门成立农民工服务机构。从各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一个组织,专门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家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辅导、协调、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
  (六)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更多的让各级机关工作人员“蹲点调研”,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努力构建富裕、和谐、秀美乡村。
  责任编辑:邵猷芬
其他文献
提 要 以农村结婚消费的变迁为线索,通过对广东省肇庆市高要H镇实地调查,以20世纪90年代至今H镇内结婚的夫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H镇的结婚消费文化,包括变化内容、变化趋向、变化结果以及新人在结婚中的角色变化等,运用功能主义的视角和社会变迁等相关理论,围绕家庭结婚消费的变化情况及特点,来揭示影响结婚消费变迁的诸多因素,丰富农村消费的理论架构。  关键词 农村;结婚消费;变迁;因素  作者简介李
期刊
中国将使主要食用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中国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使主要食用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使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韩长赋指出,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农产品质
期刊
提 要 自全国及各省市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引发了人们对职业教育深入改革的探索,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德育培养、师资队伍、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意识,为社会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素质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陈兰兰(1981—),女,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
期刊
提 要 贫困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难题,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贫困。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贫困问题一直很严峻。而“代耕农”这个很少受到社会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其极度贫困可能引发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贫困代际转移是致使“代耕农”家庭极度贫困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贫困代际转移的相关理论分析,以珠三角“代耕农” 为例,探讨农村贫困代际转移诸多问题,呼吁社会工作对农村贫困代际转移问
期刊
编者按:2013年6月,江西省委政研室、省扶贫和移民办联合调研组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指示,赴修水、武宁两县,就整体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就两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重要意义和启示、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形成了7000余字的《实施整体移民搬迁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和《关于推进整体移民搬迁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的有关建议》。  该报告及建议得到了省委
期刊
9月6日,作为综合处党建和综治工作联络员,我参加了赴万年县汪家乡山下村“八个一”专题调研活动,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很受教育很受启发。  调研期间,我所在的村民家,户主姓曹名定高。曹定高家有十口人,他和老伴在家务农,女儿女婿为村小学教师,家有耕地近7亩。2011年,家庭收入不足3万元(女儿女婿的工资收入近2万,老曹务工收入2000-3000元,家庭经营收入1000-2000余元,转移性收入(含农业直补
期刊
一、汪家乡山下村基本概括  汪家乡位于江西省万年县中部,汪家乡乡域总面积68.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万亩,山地6.8万亩,水域0.22万亩,辖9个村委会,83个村小组,5362户,共1.98万余人。山下村是汪家乡的一个行政村,距县城15公里,直线距离6公里,206国道穿村而过。全村辖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82人,1039户。全村耕地面积3281亩,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兼有养殖业。
期刊
“以前村里没通水泥路,种子、化肥运不进来,脐橙也卖不出去,别提多难了。”近日,信丰县油山镇坑口村曹里小组村民朱祚银站在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信池线上高兴地说。“有了水泥路,村里的脐橙每斤比往年要多赚4到5毛钱。”  自从曹里村被列为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定点包扶贫困村后,村里修通了水泥路,汽车可以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大大改变。自2007年省交通运输厅定点包扶信丰县后,一方面加大基础设
期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婚姻家庭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传统的婚姻观念受到冲击,呈现出新的特点。山下村每年劳务输出近2400人,占村总人口的52%,其中适婚育龄妇女的外出比例更是高达60%。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较好,村中婚姻家庭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家庭纠纷,夫妻感情不和,婚姻危机
期刊
一、贫困原因  1、收入来源少,发家致富难。坂上自然村同其他贫困村一样,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以种养殖业为主,村民收入不高。有的由于盖房子欠下巨额债务,没有经济能力搬进新房居住。  2、因病、残致贫。坂上自然村因病、残致贫的,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居第二位。如,56岁杨代年,2008年车祸,老婆死了,儿子又有智障;杨代四,因车祸成残疾,家里还有一智障兄弟无法干农活,家里只有二亩多耕地,耕地牛一条,享受低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