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苑:“我觉得一个编剧一定要很八卦!”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aixiaoaixiao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晓苑
  著名编剧、优秀青年女作家。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此后一直致力于文学、影视编剧创作。先后著有《拥抱星星的月亮》《婚姻时差》《花木兰传奇》等优秀影视作品。


  如果说游走在文字世界里的人,都悠哉于天马行空的思想国度里的话,并且为自己画上一个又一个灿烂的孤独美梦。那么,苏晓苑的“艺术家”成分也许并不明显,她不那么难理解,也不孤傲,清高。反而更喜欢八卦,喜欢舔屏、喜欢晃荡于市井生活之中。
  编剧也并非是苏晓苑唯一的身份,因为她一直希望可以靠脸吃饭。从三尺讲台到记者,本以为离靠脸吃饭又近了一步,奈何普通话不过关,而转身成为了编导、编辑、导演、策划、企划到编剧。苏晓苑在南辕北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反而靠着才华在文艺青年道路上越走越辽阔。
  “每个剧有每个剧的命”
  苏晓苑的剧不少,在编剧界也已经算小有名气了。从1996年至今的20 年间,苏晓苑已经创作了十多部影视剧作品,其中《何处不风流》《花木兰传奇》《拥抱星星的月亮》《婚姻时差》等都有很好的观众口碑。但苏晓苑的名字却依然还没有红透大江南北,待到她最新的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上映,也许会开拓新的局面。
  GRACE:“其实说来,你算得上现在的良心编剧,一是尽量坚持原创、二是保持一定的数量、三是有着很稳定的质量。但是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之前,大家对于你的认知程度还没有现在这么大,以前的剧都相对比较低调,那么你是否觉得是在宣传营销、播出平台、演员选擇上是否影响了大家对于你的认知程度呢?”
  苏晓苑:“其实这些都有影响,但后来我跟导演都觉得每个剧有每个剧的命,只是普遍意义上的那种高收视率,那种爆点,没有得到而已。其实该来的其实迟早都会来。比如我跟丁黑导演合作的《拥抱星星的月亮》,其实我都还好,但是他对这部剧抱有很大的期望,做得也特别用心。当时都找的一些到现在都有可能还没有名气的演员,但是所有的演员和颜值都很在线。丁黑导演当时候也觉得这个剧一定会成为黑马。但后来,因为公司的一些考虑,采用了另外一种播出方式。只在深圳卫视和广西卫视播出,效果比起湖南卫视肯定会有一些影响。但在深圳卫视播出也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观众的评分也不错,其实我们也就满足了。”
  GRACE:“大家对于剧名《拥抱星星的月亮》的吐槽,是否有心理准备?”
  苏晓苑:“剧名这个锅我不背。我取的名字叫做《但愿人长久》。但因为公司在发行上会比较有经验。他们认为这个剧名太文绉绉了,既没有很有名气的演员参演,又不是大IP改编的,所以才取了现在这个槽点满满的剧名。”
  “感觉用尽了所有力气”
  虽然一年300天都是在家,但编剧这种活儿也并不轻松。因为你得不断地从脑子里往外掏出让人满意的思想来,而这一过程又是极其痛苦和漫长的。
  GRACE:“对于你的作品,很多人印象会比较深的是坚强励志的女主形象,像是《拥抱星星的月亮》里面的全能姐姐夏明月、《花木蘭传奇》里面的英勇女性花木兰以及刚开机的《那年花开月正圆》的陕西传奇女首富周莹等这些有血有肉,性格丰富的女性人物角色。你是否更加偏爱女性题材呢?”
  苏晓苑:“每个人都有长板和短板,我的短板就是写男人戏会比较差一点。恰好写女人戏,大家认可的还比较多而已。我也并非是特别偏好于写女性,而是我只能干这个。”
  GRACE:“在编剧行业,女性与男性的比重是多少?”
  苏晓苑:“在编剧行业,写出来的作品最后被拍成电视剧的,女性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其实写电视剧比写小说苦多了,非常苦。因为在写的过程中,不停地会有人来否定你。有些时候你觉得写一个东西已经耗尽了全身力气和所有灵感,但还是不行。仅仅只是大纲,我就写过八稿。有时候,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大纲完成之后,进入升级大纲之后,还是会有人不停地来否定你。包括进入拍摄阶段了,甚至已经拍摄过半了,其实都还在遭遇否定。导演经常会打一个电话来说,哪里需要调整。但是小说只要一发表,就不会有人要求来改。我觉得男生的性格会比较刚烈一些,很有可能就会说我不干了。但是女性,相对会比较能忍一点,韧性要强一点,所以女性在编剧行业会比较多。”
  GRACE:“工作上的隐忍会不会对生活上的情绪造成一些影响?又是如何克服这一过程的?”


  苏晓苑:“在被否定的时候,一个是会很怀疑自己。有可能我真的不行,我做不了这事,我只能到这个地方为止。另外就会很沮丧,辛辛苦苦出来的东西被人全盘打倒。我自己就会比较倾向于跟家人聊,倾诉,然后自己再慢慢地重新捡起来。有时候,家人会说太辛苦就不要做了。但是让我真的不做,我又舍不得放下。自己选择的,含着泪,也要走完。但比较幸运的是,有时候我处于崩溃的阶段时,导演也会打电话跟我沟通,不断开导我、鼓励我。我也算是被他们“哄骗了”,又重新再来。在反复的摸爬滚打中,已经自我治愈,没有先前的玻璃心了。”
  GRACE:“所以说最后呈现的作品是一个相互退让的过程吗?”
  苏晓苑:“并非是彼此退让,而是一个相互说服的过程。如果你能够指出我确实存在的问题,我会欣然接受。但如果不能说服我,我会拼死挣扎。这个挣扎的过程也是我在说服对方的过程。最后,有可能对方说服了我,也有可能我说服了对方,算是一个磨合的过程。”
  GRACE:“在这个过程中,最享受的是什么?”
  苏晓苑:“看到想象中的东西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每次看景、看演员试装的时候都会有点激动。”
  GRACE:“在每完成一件作品之后,会怎样放松自己?”
其他文献
有着多重标签的张梓琳重归大众视野,还经常带着她的半岁大的女儿聂小妹一起工作。初为人母的她,迅速地将自己的身材回复到了之前的状态,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对未来的挑战也充满了期待。  GRACE:你现在的身份和标签很丰富,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什么规划吗?    “其实我的工作现在刚刚开始分工,我在下半年没有安排电影、电视的拍摄计划,因为我之前没有想到会恢复得这么快,我以为需要一年的时间
期刊
我想,金钱和艺术都是好的东西。作为一个艺术家像普通人一样热爱金钱,不同的是普通人用金钱来过豪华的生活,而艺术家则用钱来维持神话的形象。一个艺术家的神话魅力越大,他的作品就越值钱,这里边有一个神话的形而上向神话的世俗转换规律在发生着作用,这两方面互为关系才能推进艺术的进程。  在1991年《艺术·市场》杂志上,艺术家王广义向人们直言不讳地表示了自己对金钱的热爱,并认为金钱是艺术家的价值体现的一个层面
期刊
男人通过吹嘘来表达爱,女人则通过倾听来表达爱,而一旦女人的智力长进到某一程度,她就几乎难以找到一个丈夫,因为她倾听的时候,内心必然有嘲讽的声音响动。  ━━━美国作家 蒙肯    杰克苏代表人物:电视剧《锦绣缘华丽冒险》里的左震。尽管左震的异性缘还差一点,但是自恋程度却足以让他担当杰克苏代表——导演永远只在乎他在镜头里帅不帅,忘我地秀出胸肌和45度角侧脸,走路自带鼓风机,时时刻刻上演T台,每个镜头
期刊
手执一把团扇,仿若夜空秋月,一缕清风摇曳,娇羞和香气随面扑来。  一把团扇,摇曳生姿,从古至今不知倾了多少城国。    古人爱寄情于物,将自己的审美与雅趣赋予某种物品。而扇子因为其功能性和美观性成为一代骚人墨客的随身之物。扇子的出现最早可为商朝,而在整个扇子的发展长河中,最受文人青睐的则是折扇和团扇。而团扇的出现大约早于折扇一千余年。  团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
期刊
王俊出生在重庆,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在当代艺术的地缘关系和知名度方面,他不是话题和符号的制造者,反而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但这种边缘的处境,却让他有足够的空间去挑战绘画的核心。一张随手拍摄的风景照片,一段手札或述职报告的句子,一帧百年盛典的视频截图,都是他对图像工作的源头。他把自己的创作比喻成追逐奔跑的猎物,“我愿意将图像生成的过程变得未知和不确定,保持对偶然和失控的期待,
期刊
你信不信有一组问题可以让你爱上陌生人呢?还真的有人研究出了一组特定的36个问题,让两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彼此提问,让他们更容易相爱。    对爱情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歇。二十多年前,心理学家阿瑟·亚伦(Arthur Aron)就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或许可以通过彼此询问一些特别的个人化问题而快速升温。这个研究的核心是,共同的脆弱感能够促进亲近。研究的作者们还称:“同伴之间发展亲密关系
期刊
描绘蜻蜓,躯壳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茧绸,再缠绕一根妖娆的花蔓。而翅膀经过巧手裁剪,镂空雕琢,好像手一放,就会轻盈起舞,翩然离去了。    在幼时的记忆中,剪纸是奶奶的巧手,过年的期盼,喜庆佳节的象征。而 “喜鹊登梅”“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金鱼闹莲”“鹿鹤同春” “嫦娥奔月”等花鸟虫鱼、戏曲人物和民间故事则让人记忆最为深刻。  丹麦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也曾说过“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他把口传的诗歌
期刊
从一个高中毕业的卫生间清扫工,到全美最大健身门户的签约比基尼模特,Katrina Freds用了3年时间。Katrina现在已今拥有了众多粉丝,也鼓舞激励着许多人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Katrina出身平凡,是一个没钱、没家世、相貌平平的普通女孩,每天都要辛辛苦苦做两份工,长期的劳累使她的身体出了很多问题——颈椎、腰椎都过度劳损。她不得不辞掉了收银员的工作,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多运动健身。 
期刊
初秋时分,还玩黑白灰的“性冷淡”风?不如给点轻松颜色,让整个世界都绚烂起来。
期刊
“手帐”源于日本,本身是日语里笔记的意思。在日本,很多人都会随身带着一个“手帐”的笔记本,时时刻刻掏出来翻翻看,或者记录一些事情。它可以是单纯的日记本,同时兼备日程管理、行事计划等功能。也可以用来记录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等等。手帐对于其他人而言也许就是个记事本,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进行人生规划的一个重要工具。    大部分人觉得手帐虽然好看,但写起来太过麻烦,没有头绪,写着写着就没有了兴趣,尤其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