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12年中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共经历了4次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CPI增速连续6个月以上超过3%),分别发生在1991年5月至1997年4月、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纵观四次通货膨胀,其发生的国内国际背景不同,诱发因素、表现形式、传导机制等也寻在诸多差异,本文从通货膨胀理论出发,比较分析了这四轮通胀周期的影响因素,指出货币因素是影响第一轮通胀的主要因素,成本因素是影响第二轮通胀的主要因素,而输入型因素是影响第三轮和第四轮通胀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通货膨胀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政府政策
  一 前 言
  通货膨胀历来是学者们的热点研究问题,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分析,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多个视点出发并且尝试论证其规律性和因果关系。刘元春依据对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观点差异将我国的通胀因素研究分为以下五派:货币数量派、需求拉动派、成本推动派、结构性价格上涨派和输入型通胀派。本文以各个阶段通胀具体的成因为研究点,并且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在长期经济发展中的趋势,整体的研究各个阶段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和各影响因素在经济内部的作用机制,从而避免了研究的单一性。
  二 我国经历的四次通货膨胀
  从图1可以看出近2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增长始终处于高位运行,而通货膨胀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通货膨胀也从1999年的低谷缓慢向上曲折爬行。进一步分析1992~2012年我国的季度通货膨胀,考虑到季度摊薄了月度通胀水平,将4%的通货膨胀警戒线降低为3%。我们确定1992年以来的四次通胀时间段为:1992S1~1997S2、2003S4~2005S2、2007S1~2008S4和2010S1~2012S2。
  第一轮是1992年第一季度到1997年第二季度,这一轮的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大量发行和国内投资热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缺乏需求约束,1992年下半年的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迅速演变为1993年的全面投资膨胀,与此相随的是消费需求也迅速膨胀,双向助长了价格上涨。
  第二轮是2003年的第四季度到2005年的第2季度,由于连年大规模投资,工业和投资的高速增长,导致对钢铁、水泥、橡胶等原材料和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大量需求,推导了该类资源的价格上涨。
  第三轮是2007年的第一季度到2008年的第四季度,此轮通胀中输入型压力是主要因素,背景是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纷纷向经济注入流动性。其次包括石油、黄金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食品价格也出现大幅涨幅。
  第四轮则是从2010年开始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依旧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内,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信贷扩展和基础投资;对外,人民币连续升值,国际流通性不断涌入。价格水平在内外的双重因素下不断推高。
  1.通胀周期一:1992年第一季度到1997年第二季度
  背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为中国带来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历史契机。在政府决心进一步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感召下,中国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信贷投放规模和货币供应从1993年起开始快速回升,1992年真实经济增长率达到14.2%,1993年经济增长再次加速。
  成因与特点:1992~1997年的这次通货膨胀周期,跨度长达68个月。这次通胀周期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存在如下特点: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大部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已经放开,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外汇机制发生较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通货膨胀的爆发机制主要体现在投资和消费的“双膨胀”上面。
  2.通胀周期二:2003年第四季度至2005年第二季度
  背景:这一轮通胀周期的形成与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联系紧密。2003~2005年广义货币M2的增长幅度高于名义GDP增长率。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并且2004~2005年资产类和房地产类产品价格出现上涨,部分带动了2004年中期CPI通胀率上涨到5%。
  成因与特点:2003年前八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持续小幅增长,从9月份开始快速上升,同比增幅在十二月已经达3.2%。到2004年除了原材料、出厂产品、进口商品出现上涨之外,房地产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加速增长。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从2003年也开始有所上涨,连续八个月超过3%。与上次周期相比,本轮通胀周期无论是持续时间、高峰值还是波动性都比较温和。
  3.通胀周期三:2007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的第四季度
  背景:自2007年第一季度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CPI通胀率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从3月份的3.0%一路上升到11月份的6.9%,12月稍有回落(6.5%)。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由于猪肉、粮食供应短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造成物价上涨压力增大。另外,由于我国石油需求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很高,由于美元贬值和原油期货的炒作带来的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国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形成一个强大的向上推动力。我国的通货膨胀由食品向其他产品和服务传导趋势明显,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加速和国际原油价格继续攀升,我国进入了又一轮通胀周期。
  成因与特点: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以及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价格水平的变动对我国的重要产品价格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的作用在逐步增强。所以,2006年我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明显具有相当的国际背景,这次通胀不完全是由投资需求拉动,全球石油、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构成了全球性供给冲击,进而体现出一定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世界原油价格的飙升直接加剧了2008年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4.通胀周期四:2010年第二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   背景:这几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再次企高,10月份中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4.4%,11月份更是高达5.1%。本轮通货膨胀是在资产价格飞涨之后发生的,与商品价格的上涨相比,资产价格在近几年的涨幅更为引人注意。玉石、文物、字画、古董、高级酒等的价格更是一日千里,人们的通胀预期达到空前的高度。
  成因与特点:中国这一轮通货膨胀是由房地产市场开始,从时间上领先于商品价格的上涨。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必然带动与房地产相关几十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工资及服务价格上涨。然后是股市价格的快速飚升,最后传到整个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其次,食品供应紧张也导致物价上涨,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出现了普涨。另外,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而且在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流动性过大,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 中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基于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的指标选取
  根据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学派分类,将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为五大类:货币因素、需求因素、成本因素、输入性因素及预期因素。选择指标为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先期指标INF(—1)、INF(—2)来度量通胀预期。
  根据对通货膨胀成因和类型的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统计数据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我国统计指标有限。数据长度等因素的限制,最终确定使用季度数据,数据期间为1992Q1~1997Q2、2003Q4~2005Q2、2007Q1~2008Q2和2010Q2~2012Q2,最终选取表1所列的指标。
  表1中,数据处理方法“1”代表季度同比化,单位为%,“2”代表X—12季节调整,“3”代表计算增幅(减去100),“—”代表不做任何处理。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EIA)官方网站、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及其各种参考文献整理而得。部分指标的季度数据是由月度数据计算而得。通货膨胀预期计算公式为INFt=CPIt—1—100。
  2.基于因子分析的变量提取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多变量转化为较少变量来进行研究,并且通过因子数目控制和因子旋转保证提取出的因子具有经济意义。为了更好的提取宏观经济指标集合的整体数据信息,我们对货币因素组、需求因素组、成本因素组、输入型因素组和预期因素组分别提取一个因子。
  本文将按表1的分组情况,利用spss16.0软件,分别对五组进行因子提取,因子载荷的估计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数目为1,将每组提取出的因子按其方差贡献率求出该组因素得分。
  第一,货币因素组。货币因子在四轮通货膨胀中呈现逐步衰落的趋势,在第一轮通胀周期(1992S1—1997S2)结束后其迅速下降到一个稳定的水平,并且在后三轮通胀周期中几乎成水平直线,并无太大变化(见图2),这说明在1992S1~1997S2通胀周期中,货币因素占主导因素,并且其峰值来临明显早于通货膨胀。在总结上一轮通胀教训的基础之上,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即“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收到良好的成效,使货币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逐渐回归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据此可以判断,在1992S1~1997S2的通胀周期中,货币因素占主导因素,而在2003S4~2005S2、2007S1~2008S4和2010S2~2012S2这三轮通胀周期中,货币因子的得分平稳,货币因素并非这几轮通胀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成本因素。成本因子与通胀周期的波动非常相似,也可分为四个周期。在四轮通胀周期中,成本因素都是比较主要的影响因素(见图3)。1992S1~1997S2期间,成本因子呈现先增后减的曲线形式,在1993S3达到峰值,早于通胀最高期1994S4五个季度,说明其滞后期为5。在2003S4~2005S2第二轮通胀周期中,成本因子显示对通货膨胀率的波动一致性,因此推断其为第二段通胀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输入性因素。1992S1~1997S2第一轮通胀周期中,输入型因子得分很低且平稳,说明它对第一轮通胀的影响很小。但其后输入型因子得分一路飙升,在2008S2处达到顶峰,此时正是次贷危机的爆发时间,而2011S1达到又一局部高峰(见图4)。自2001年12月我国成功加入WTO,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我国正式加入了全球贸易体系当中,输入型因素成为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其两处局部最大值都是发生在近两轮的通胀周期中,因此,本文认为输入型因素是2007S1~2008S4和2010S2~2012S2这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图4 输入性因子和通货膨胀率走势图
  综上所述,从货币因素、需求因素、成本因素和输入型因素和预期因素五组指标中各提取一个因子,共五个因子,从而完成了变量的提取工作。
  接着再将选出的五个因子对通货膨胀率做线性回归,由于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采用AR(—1)和AR(—2)的方法,消除自相关性,从而得出回归方程:
  从而得出结论,货币因素一直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需求因素、输入型因素、预期因素和成本因素。
  参考文献
  [1]Friedman M. The Counter—Revolution in Monetary Theory[R].Institute of Economic Occasional Paper33,1970
  [2]Jonas D.M.Fisher, Chin Te Liu, Ruilin Zhou.When Can We Forecast Inflation? [J].I Economic Perspectives,1Q/2002.
  [3]〔美〕N·格里高利·曼昆.张帆、梁晓钟译.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高铁梅、李颖、陈飞、南兰.我国物价波动特征和成因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1)
  [5]刘金全、谢卫东.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相关性[J].世界经济,2003(6)
  [6]张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中长期后果: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模型对1992~2009年中国数据的检验[J].经济学动态,2010(1)
  [7]杨继生.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J].经济研究,2009(1)
  [8]周其仁.通胀问题出在货币[J].中国城市经济,2008(5)
  [9]章红.中国通货膨胀的指标度量及其变动成因[J].统计与决策,2007(5)
  [10]张五常.人民币的困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1)
  [11]易纲.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1995(5)
  [12]刘金全、张文刚、刘兆波.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和长期均衡关系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9)
  [13]李稻葵、梅松.美元M2紧缩诱发世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内外因论及其检验[J].世界经济,2009(4)
  [14]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及成因[J].经济研究,2005(4)
  [15]丁喆.我国通货膨胀的诱因[D].山东大学,2008
  [16]张成思.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持久性转变[J].管理世界,2009(7)
  [17]桑百川.我国步入成本推进型的全面通货膨胀时代[J].经济导刊,2008(1)
  [18]杜子芳.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应量——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原因分析[C].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05
  [19]韩平、李斌、崔永.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5(10)
  [20]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外部冲击与我国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5)
其他文献
介绍了武器清洁润滑防护三用油的研制过程、配方、性能及应用效果。实验室理化性能评定和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该油集清洁、润滑、防护功能于一体,可满足-45~+60℃环境条件下各
本文从多阶段/动态视角基于资产-负债匹配角度对个人账户养老基金资产配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如果在基金累积阶段更频繁地对资产跌价风险进行测度并降低退休日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100^#真空泵油的生产是以HVIS500基础油为原料进行的,由于生产调整,已经不再生产HVIS500基础油,而在生产3^#扩散泵油时,分子蒸馏和薄膜脱气工序产生的拔头
三河闸节制闸作为洪泽湖洪水出流的主要水利工程,在其控制运行中多次出现淹没式堰流流态,为了能够更合理地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出流规律,使流量推求更加精确,根据三河闸淹没式堰
介绍了国内外汽轮机发电机组用油的使用现状和最新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汽轮机油规格和基础油的变化发展趋势,汽轮发电机组原设备制造商对汽轮机油性能的要求更加苛刻,使得具
摘要:实验室采用ASTMD1903方法考察了烃组成、添加剂及精制深度对变压器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压器油热膨胀系数主要由其基础油烃组成决定,现有生产工艺精制深度
200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能源法案,规定在2020年前轿车、SUV和轻卡燃油经济性要达到35mpg。在这项能源法案基础上,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于2008年4月提出新燃
目前,内蒙古的能源重化工产品外送方式比较单一,输送通道少且能力有限。从市场供需角度看,未来内蒙古能源重化工产品输出需求将大幅增长,通道问题可能成为制约内蒙古重化工业
土钉支护在基坑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传统的土钉支护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并就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参考土钉布设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提出了一
农村资金需求有单笔数额小、分布广泛且零散的特点,这不仅给农民的借贷带来了不便,也给信贷机构信贷资金的发放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农村资金需求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