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在中职不同的专业课中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有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培养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职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够耐心。一般情况下,计算机专业学生刚接触专业课程时,兴趣比较大,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这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适应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计算机课怎么学?怎么教?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一线的计算机专业老师,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去思考、探索、创造和实践,把握计算机专业课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进行教改试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提出任务——讲解演示——模仿练习——拓展训练(强化任务)——分析讨论——反馈、评价与小结”的教学模式更适合计中职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学生机,掌握课堂局面,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初级任务)组织教学,学生模仿练习,教学目标能普遍达到,课堂效率比较高。通过拓展训练,精心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探究,或是由学生教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最后进行展示与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后半程要减少教师的讲解过程,增加分析讨论、质疑及解惑的环节,使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这样就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笔者就计算机专业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一、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1.“任务”要有层次。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专业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
例如:在教学生《VB程序设计——循环语句》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全体学生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设计一个简单的任务:在窗体上设计一个按扭,单击按钮计算出1到100的和。学生很容易理解,通过这个任务训练,学生对For循环语句基本掌握。对于计算1到100的和显然是简单而且死板了,提出疑问:“如果要计算1到任意一个数累加的和怎么办?”提出新的任务,学生可以展开讨论,要是任意一个数的话,保证是输入的数据。不然无从获得一个数,这就需要在窗体界面引入一个文本框,在循环语句中引入一个变量,通过合作,大部分同学都能实现,在解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到此学习任务并没有结束,在向文本框输入内容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数据的合法性,要对数据进行判断,需要用到if判断语句。布置的“任务”难度进一步加大,层层递进,不同的学生都会在层次任务中去思考,解决问题,获得知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同时培养了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全面性。
2.“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二维动画制作flash8.0》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画制作方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讲课之前,教师就要搜集一些精彩的动画给学生看。在这些动画中不仅有漂亮的画面,还要有生动有趣的创意。这样的动画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学生有兴趣学习后,教师就要安排好每一个“子任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动画制作。在学生制作动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看教材,多上网搜索一些别人设计好的优秀动画,了解设计创意的过程,从易到难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上机实践,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答疑,不需要手把手地教。
在动画制作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创设了愉快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学生便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接受起来的。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支持;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设计要拓展训练,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设置了合适的任务之后,教师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接着要考虑如何使任务有效地“驱动”学生的学习。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如前面提到的《VB程序设计》中计算机1到100累加的和,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要让学生明白累加这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时教师将新知识“循环语句”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了循环语句后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出从2003年到2050年(包括)之间的所有闰年(闰年就是能被4整除但不有被100整除的年份,能被400整除的也是闰年)。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2.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展开师生讨论。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提供帮助和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反馈,给予提醒和讲解。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反馈、评价与小结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和提出的疑问,及时启发,提示点拨,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和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不断建构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一堂课完成后,课堂小结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重识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任务驱动教学法”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也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职业教育中应该好好加以研究和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崔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8,(5).
[2]李相海.初等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M].郑州大学出版,2008.
[3]陈海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EB/OL].http://www.dyzz.net/newdyzz/jxjy_con.asp?id=442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职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够耐心。一般情况下,计算机专业学生刚接触专业课程时,兴趣比较大,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这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适应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计算机课怎么学?怎么教?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一线的计算机专业老师,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去思考、探索、创造和实践,把握计算机专业课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进行教改试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提出任务——讲解演示——模仿练习——拓展训练(强化任务)——分析讨论——反馈、评价与小结”的教学模式更适合计中职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学生机,掌握课堂局面,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初级任务)组织教学,学生模仿练习,教学目标能普遍达到,课堂效率比较高。通过拓展训练,精心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探究,或是由学生教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最后进行展示与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后半程要减少教师的讲解过程,增加分析讨论、质疑及解惑的环节,使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这样就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笔者就计算机专业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一、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1.“任务”要有层次。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专业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
例如:在教学生《VB程序设计——循环语句》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全体学生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应用,设计一个简单的任务:在窗体上设计一个按扭,单击按钮计算出1到100的和。学生很容易理解,通过这个任务训练,学生对For循环语句基本掌握。对于计算1到100的和显然是简单而且死板了,提出疑问:“如果要计算1到任意一个数累加的和怎么办?”提出新的任务,学生可以展开讨论,要是任意一个数的话,保证是输入的数据。不然无从获得一个数,这就需要在窗体界面引入一个文本框,在循环语句中引入一个变量,通过合作,大部分同学都能实现,在解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到此学习任务并没有结束,在向文本框输入内容的时候,是不是要考虑数据的合法性,要对数据进行判断,需要用到if判断语句。布置的“任务”难度进一步加大,层层递进,不同的学生都会在层次任务中去思考,解决问题,获得知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同时培养了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全面性。
2.“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二维动画制作flash8.0》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画制作方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讲课之前,教师就要搜集一些精彩的动画给学生看。在这些动画中不仅有漂亮的画面,还要有生动有趣的创意。这样的动画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学生有兴趣学习后,教师就要安排好每一个“子任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习动画制作。在学生制作动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看教材,多上网搜索一些别人设计好的优秀动画,了解设计创意的过程,从易到难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上机实践,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答疑,不需要手把手地教。
在动画制作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创设了愉快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学生便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接受起来的。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支持;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设计要拓展训练,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设置了合适的任务之后,教师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接着要考虑如何使任务有效地“驱动”学生的学习。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如前面提到的《VB程序设计》中计算机1到100累加的和,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要让学生明白累加这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时教师将新知识“循环语句”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了循环语句后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出从2003年到2050年(包括)之间的所有闰年(闰年就是能被4整除但不有被100整除的年份,能被400整除的也是闰年)。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2.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展开师生讨论。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提供帮助和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反馈,给予提醒和讲解。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反馈、评价与小结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和提出的疑问,及时启发,提示点拨,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和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不断建构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一堂课完成后,课堂小结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对促进学生重识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
“任务驱动教学法”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也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职业教育中应该好好加以研究和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崔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8,(5).
[2]李相海.初等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M].郑州大学出版,2008.
[3]陈海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EB/OL].http://www.dyzz.net/newdyzz/jxjy_con.asp?id=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