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结晶,在我国的舞蹈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被称为舞蹈界的艺术典范。古典舞凝聚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和民族审美风范于一体,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其是戏曲与舞蹈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戏曲舞蹈”。“身韵”作为古典舞教学中的一门课程,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形式逐渐趋向规范化和舞种化。因此,本文针对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意义
  中国古典舞是在我国民间传统的舞蹈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经过传承、精炼以及整理下,构成了我国传统具有古典特色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自身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是以汇总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延续与发展。古典舞中的精髓“身韵”也随着其发展而不断的得到完善,日趋体系化。身韵的构建,保证了古典舞审美内核与理论基础的稳定,并形成了运动系统,使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
  1 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训练的基本要素
  古典舞身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形和神。神指的是对内在感情进行表达的重要手段,形指的是古典舞外部的舞蹈工作。实现神与形的互相结合,达到神形兼备的目的,进而将古典舞动作的艺术魅力进行展现。身形主要体现出外在舞蹈动作。“身”主要指身体,“形”指的是舞蹈的姿势和造型。简单来说,身行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但是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完全的照搬和模拟。其是对艺术中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对人的内心活动进行提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古代舞蹈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在对学生进行身韵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形”特征进行捕捉,对“神韵”进行表现。进行身韵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作的内外合一、启承转合以及身形兼备的动作要领进行培养,以腰作为核心技术。形态和神韵不同,所表达出来的风格特性也就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与之互相适应的方法、形式进行训练,达到内外统一、身心兼用、形神兼备的境界。另外,要准确抓住最核心的元素,为了将身韵的“形神兼备”动作进行体现,需要注重运用好形、神、劲、律等动作,并掌握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教学效果。
  2 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
  2.1 身韵课“元素”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身韵”的出现帮助古典舞确定了立身之本,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从原来的戏曲程式动作中将“元素”化的动作提炼出来,从元素的角度出发,从韵律入手。例如古典舞中的“青龙探爪”、“云肩转腰”以及“燕子穿林”等千变万化的动作和“身韵”中的“提、含、沉、靠、腆、移”等“元素”体现出来。提炼、发展以及运用元素,是进行身韵训练的有效方法。此外,“元素”还含有要素的含义。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元素”与此相同,本质上存在有区别,发现其中存在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能够使其在崭新的排列与组合中得到新的意义。将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七种元素进行融合、排列,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身韵中的“提、沉”元素主要对人体的自然呼吸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是一种最基础的练习;“移”元素是左右平势;“含、‘腆”元素属于前后动势;“冲、靠”元素是斜前和斜后之间的动势。这些不同的元素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融合的关系。另外,这些动律因素不仅能够为千变万化的“圆”做准备,而且还能够由此衍生出“八字圆、立圆以及平围”等路线元素,使古典舞的舞姿和舞动形式具有丰富性和典型性。通过将此元素和彼元素相结合,转变过去拼凑动作的做法,确保中国古典舞的语言性更加明朗和独立。因此,“元素”在古典舞身韵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2 身韵课“呼吸”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身韵呼吸运用的好坏,对于舞者给作品的表现产生直接的影响。身韵主要立足于动作元素,从呼吸中寻找根源。呼吸是人体动作发生变化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动力来源,每一个动作主要由用气吸带动,进行呼吸循环机能的调控对于动作形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身韵的元素和呼吸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在进行“提、沉”训练的过程中,就实现和呼吸的结合,提沉带动身体中段与头部之间的运动是实现呼吸和外部动作互相配合的重要步骤,然后通过与不同的音乐节奏相配合,使身体方位发生变化,进而慢慢体验到呼吸与身体的关系,在赋予动作和生命力后,形成古典舞特有的神韵。由于“提沉”元素在古典舞身韵中是最基本的训练元素,是实现呼吸和动作相结合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2.3 素质训练方面的意义
  通过将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素质训练方面进行分析,其还包括对学生进行形体、素质、艺术表现力、塑造形象以及技术技巧等方面的进行训练,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耐力、软开度、爆发力、重心以及韧性等。例如在学习“前旁搬腿”动作时,身体要弯成180°,并且要求主力腿和动力腿是直膝,主力脚过半脚尖,达到最高度,坚持两个八拍的时间。因此,可以说古典舞的教学训练还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跳、转、翻等技巧,以便能够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3 高校古典舞教学的创新思考
  随着世界日益朝多元化的方向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作为多元化的世界,对我国的古典舞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已经构建了健全、完善的古典舞教学体系,但是在现代环境下,古典舞的教学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对优秀理论进行借鉴后,要求古典舞教学运用开放的意识,实现古典舞艺术和训练教学的多元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古典舞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古典舞的“灵魂”进行把握,对学生的神韵、创作能力进行培养,丰富古典舞的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古典舞教学训练体系,实现古典舞教学的创新。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典舞“身韵”的身韵教学,作为我国古典舞教学中的重要成果,促进我国的古典舞训练朝自身形式的规范化和舞种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进行古典舞教学时,要实现具备舞蹈基础素质的“身韵”课和舞蹈教学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进而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耿苗.舞蹈教学在风格与个性之间的作用——关于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实践的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5):152153.
  [2] 钟文敏.乐之韵 舞之魂——试论舞蹈教学中舞蹈动作与音韵的和谐统一[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8,08(10):9596.
  [3] 刘娜.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4(12):4647.
  [4] 宁芬.“言传身教”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7(04):133134.
  [5] 高双凤.如何把中国古典舞身韵引进高职课堂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188189.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社会各界对是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很多高校都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艺术设计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如何改进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工作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艺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摘 要:高校钢琴教学是教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体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提升高校钢琴教学质量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为,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出发,分析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随着全国范围内教育教学体制改
设计素描一直是各大设计类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为设计类课程进行铺垫作用。而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中设计素描有其独特性与创新性,与其他设计类专业在课程的课题设置中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host方法,通过求解双介质的Riemann问题,将全部解参量外推得到虚拟流体状态参量,使单一的气-水间断问题转化为两个单介质的Riemann问题。流场控制方程求解
加强内涵建设、创建特色学校这是当前及今后的相对较长的时期我国中职学校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学校实际,从改革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思想、注重教师成长,打造高效团队、勇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许多小学先后组建了学生管乐队。小学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理性和思考能力。孩子的手眼协调功能、手指肌肉控制能力和呼吸系统都已发育健全。通过管乐队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可是学生在乐队训练方面却遇到了许多问题,呼吸训练、音准训练、节奏训练、既是学生管乐队个体能力的训练,更是学生管乐队群体实力的基础。只有经过有序渐进的训练,才能实现整体合作之成功。通本文主要对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信息化社会商品包装的趋势和特点,从包装的作用、视觉元素以及包装的设计本质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无装饰艺术。  关键词:包装设计;商品包装;无装饰设计;文字符号  随着进入信息化时代,商品在市场中上的竞争激烈化程度急剧增加,不断更新的商品正以更加迅速及快捷的方式吸引着消费者。包装与广告设计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对生产企业和厂商而言,如
摘 要:审美文化的建构,是当代寻求的一种新认识。反抗理性对人类生活的引诱,在现实层面上发展,而提出要求。大众日常生活活动及其价值存在方式的具体性,使审美文化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体现了新的价值理想。我们必须首先理解意识形态的历史具体性,为了把握审美意识形态功能,从中确认艺术的意识形态特殊性。美学来源于艺术,具有一定的审美本质。只有在美学范围内,人和人的生命以及人的文化活动才显得光辉。  关键词:审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