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100比值的关系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100(ApoB100)比值水平的关联以及多个SNP的交互作用对ApoAⅠ/ApoB100比值水平的影响。

方法

对630名研究对象进行PPAR 10个SNP多态性检测。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10个SNP与ApoAⅠ/ApoB100比值水平的关联,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模型分析10个SNP的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结果

在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低纤维饮食和职业体力活动后,与野生型基因携带人群相比,rs1800206位点(LV+VV)基因型携带者以及rs3856806位点(CT+TT)基因型携带者的ApoAⅠ/ApoB100比值水平均较低,差异值(95%CI)分别为–1.19(–1.88~–0.50)和–0.77(–1.40~–0.14);rs4253778位点(GC+CC)基因型携带者的ApoAⅠ/ApoB100比值水平较高,差异值(95%CI)为0.80(0.08~1.52)。GMDR模型发现二、三、四、五、六和八阶交互作用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八阶模型(包括PPARα的rs4253778、rs1800206,PPARβ的rs2016520、rs9794,PPARγ的rs10865710、rs3856806、rs709158和rs1805192)交叉验证一致性为7/10,平均检验准确度为0.624,为最佳模型(P=0.01)。

结论

PPARα的rs1800206及PPARγ的rs3856806与ApoAⅠ/ApoB100比值水平降低有关联;PPARα的rs4253778与ApoAⅠ/ApoB100比值水平升高有关联。PPARα的rs4253778、rs1800206和PPARβ的rs2016520、rs9794和PPARγ的rs10865710、rs3856806、rs709158和rs1805192等8个SNP之间的交互作用对ApoAⅠ/ApoB100比值水平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女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宫颈感染状况及不同基因型的分布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及HPV疫苗的研发、推广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青岛市中心医院的823例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利用PCR扩增、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823例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PEG)/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纳米基因复合物及载基因仿生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骨缺损修复的共同作用。方法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PEG/BMP–2纳米基因复合物,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聚已内酯(PCL)载基因仿生骨并接种BMSCs于仿生骨之上,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检测BMSCs转染后BMP–2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BMP–2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内乳杆菌的种类以及各菌种在VVC患者阴道微环境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对象为2014年1月1日至10月1日就诊于北京医院妇科的女患者及在北京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女性,共154人,其中诊断VVC的患者62例,无自觉症状、无明确病史、微生态正常的女性92例。应用种特异性PCR技术分析14个常见阴道乳杆菌菌种的检出率。结果VVC女性阴道中各菌种分布为:惰性乳
目的分析肱骨及尺桡骨罕见发育畸形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2014年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40例肱骨及尺桡骨罕见发育畸形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以Swanson分类法为依据,将不同类型发育畸形的影像改变进行分类和总结。结果40例肱骨及尺桡骨罕见发育畸形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8 d~51岁,平均年龄(11.6±11.5)岁;共10种畸形,以Swanson分类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中引导两枚MitraClip置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TEE引导下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并置入两枚MitraClip的6例有症状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第2枚MitraClip的置入时机,及介入治疗的即刻效果。结果6例患者在置入第1枚MitraClip后,二尖瓣反流程度均≥2级且为中心性反流,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lycopene,Lyc)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 Ⅱ,AngⅡ)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为细胞实验,采用的是大鼠H9c2细胞系。实验将H9c2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单加AngⅡ组(1 μmol/L)(AngⅡ组)、AngⅡ(1 μmol/L)+Lyc (3.125 nmol/L)组(AngⅡ+低剂量Lyc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