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感知的智能冰箱设计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64709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索情境感知理论在智能冰箱设计中的应用,为智能冰箱的设计提供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指导建议。通过对情境感知理论等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结合青年人群的访谈调查,分析冰箱产品使用中的用户、环境、任务情境因素,进而提取出3种情境维度下的用户潜在需求,提出基于用户、环境、任务3个维度的智能冰箱设计策略和建议,旨在为智能冰箱的研究与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情境感知;青年人群;智能冰箱;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TM9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0 引言
  冰箱产品的应用已从初期的市场接受阶段过渡到品牌化发展时期的市场成熟阶段,现有产品需要结合技术创新挖掘用户需求,进而实现产品差异化[1]。与此同时,以95后为主的青年人群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消费力量,针对他们的产品设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成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95后青年人群与其他年龄层相比對生活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追求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研究青年人群的在特定情境下的用户需求是智能冰箱产品设计研究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情境感知理论,对青年人群在使用过程中的情景因素进行搜集与研究,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以推动冰箱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1 冰箱产品研究背景
  1.1 智能冰箱行业竞争激烈,急需细分市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厨房热”和“囤货潮”使人们对冰箱等智能家电的需求直线上升。疫情之后,健康优先理念得到持续的关注,为饮食,生活服务等行业带来了新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机遇。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2018年国内智能家居的规模上升,2020年将超过1800亿元。家电产业的智能化是企业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一增量市场对于传统家电企业而言是一片蓝海。对于传统家电企业而言,如何更好地运用技术能力提升当下的产品体验成为新的竞争重点。随着国民消费水平逐步提升,用户群体的差异化与个性化更加明显,冰箱企业急需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使产品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2]。
  1.2 95后消费者消费能力急速上升,青年经济崛起
  智能家电带来的科技感体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线上相关词汇的搜索热度不减;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消费大数据显示,2020年95后消费者线上消费不断增加,2020年线上智能家电的95后消费者数量较2018年增长了约62.5%,成为线上消费的中坚力量。年轻的95后消费者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愿意并有能力为自己的喜好买单,他们专注于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生活仪式感与趣味性;他们积极拥抱智能生活,对智能产品接受度极高;他们喜好社交,对不同的圈层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他们对生活有积极的态度,对健康有自己的理解。针对95后青年人群进行的个性化产品设计成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
  1.3 市场同质化严重,缺少针对性创新
  现有市场的青年人群冰箱产品同质化严重,从外观来看,多采用几何方正的形态,造型较为冷硬;从产品功能来看,青年人群大多独居,冰箱小型化更符合他们的需求,现有小型冰箱的功能关注点差异较小。一些品牌仅考虑从冰箱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角度进行创新,产品差异较小,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真正为青年人群设计的冰箱需进行针对性创新,要结合用户具体生活情境系统地提升青年人群的冰箱使用体验,因此对用户情境特征进行研究成为创新智能冰箱产品设计的重要途径。
  2 情境感知与情境因素
  2.1 情境感知
  施密特等人于1994年首次提出“情境感知”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用户在变化情境下能够做出相应反应的系统[3]。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对情境感知系统的定义为:通过传感技术对当前情境信息进行感知、采集和识别,经过系统整理后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以使技术设备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2.2 情境因素
  “情境”这一概念比较复杂,出于对用户体验的思考,储思娴[4]将情境定义为: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产品以及两者交互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和对应的影响因素。为了更有效地从情境感知角度了解用户需求,首先需要明确与智能冰箱与青年用户需求相匹配情境因素有哪些分类维度。目前针对情境因素有多种分类形式,国外的研究中,戴伊认为情境信息应分为用户、环境、实体、资源和时间5个维度,施密特将情境分为主体与物理情境[5];国内学术领域也有对情境分类的研究,穆冬梅[6]将情境的信息区分为用户情境、时间情境、社会情境、计算情境及物理情境。不同领域的学者对情境因素的定义与分类方式有着差异化的解读,究其原因,是研究对象本身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青年人群使用智能冰箱的特点,本文将用户情境、环境情境、任务情境作为情境因素的分类维度,对青年人群进行用户研究并提出设计策略。
  3 影响智能冰箱产品设计的情境因素
  受不同的情境因素的影响,用户会具有不同的认知和行为,上文确定了针对智能冰箱产品的情境分类维度为用户情境、环境情境及任务情境。对情境维度进一步细分,用户情境中主要包括年龄、经济能力、心理状态、家庭成员等因素;环境情境主要包括时间、温度、湿度、社会因素家庭布局等因素;任务情境主要包括储存与购买、用户操作、设备类型等因素。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青年用户进行访谈调查,内容聚焦情境因素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记录。
  3.1 用户情境
  文章研究以95后为主的青年用户购买及使用智能冰箱的情境特征,选取了年龄在21~26岁,工作稳定的青年人群作为调研对象。
  用户偏好方面:青年人群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宠物、美妆、健身等。差异化的喜好意味多样化的储存需求,例如,美妆爱好者需要在冰箱中放置美妆用品,养宠物的人群会在冰箱中储存自制的宠物营养粮。
  心理状态方面:青年人群在非工作时间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自己的卧室里有音响、酒、水果和松软的被子,喜欢在周末时看绘画、摄影等展览,追求生活的放松和仪式感。   家庭成员方面: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群优先选择独居的住房方式,其次是与熟人同居,他们喜好社交,常常在家中招待朋友,招待频次为一周1~2次。
  3.2 环境情境
  温度、湿度方面:在温度高的季节,冰镇饮品对青年人群来说是高消耗食材;在温度低的季节,他们则希望能随时喝到温热或常温的饮品。
  社会因素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更多人意识到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青年人群会关注季节性或地域性疾病等事件,并会在家中储存食材或药品。
  家庭布局方面:他们的居住空间大都较小,厨房大多为开放式,使用频率较低,与客厅没有明显的隔断。
  3.3 任务情境
  储存与购买方面:青年人群喜好的食品类型有肉蛋类、水果、蔬菜、饮品等,购买频率以周为计算单位,大多为一周1~2次,少次多量,有时会因为购买后忘记食用导致食品变质。
  用户操作方面:用户的操作任务琐碎且散乱。比如青年人群在进行烹饪时,会在食材预处理时忘记对食材进行解冻从而影响做饭。
  设备类型方面:青年人群更钟爱小体量的家电产品,对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較为重视,希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快速给予精确的回应。
  3.4 总结
  青年用户群体相较于其他年龄层有差异化的行为方式,因此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多角度充分挖掘有关这一用户群体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突破。
  4 基于情境感知的冰箱产品设计思考
  将青年人群关于用户、环境、任务3个情境维度的描述进行整理,分析用户需求,整理完成后,归纳用户需求实现所需要的技术支撑,结合大数据信息的整理与反馈,在应用了先进理念的智能设备中融入两种方式,并进一步与上文中分析的情境感知介入智能冰箱产品的情境信息划分进行二次匹配,并以此为基础推导出用户、环境、任务3个情境维度的设计策略。
  4.1 用户情境
  4.1.1 提供个性化服务
  要为青年用户提供个人定制功能以满足他们差异化的需求。根据用户调研可以发现,青年人群个性鲜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冰箱的存放需求也不尽相同,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使可定制的智慧生活成为必然现象,设计师需要做的是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对于冰箱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可以根据用户基本信息为用户推荐适合的定制化方案,亦可进行私人选择定制,将用户选择的数据上传至数据库,生成用户定制化智能冰箱方案。可定制内容包括冰箱的材质、色彩和造型等,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配冰箱存储模块及周边产品,帮助用户设计自己的冰箱。
  4.1.2 满足用户的情感化需求
  青年人群是互联网原住民,会在生活中频繁与他人进行娱乐互动及分享行为。究其原因,青年人群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对情感互动有较高的需求,因此可以从营造良好的情感体验的角度为他们设计冰箱产品,为他们带来关怀,增加用户与冰箱的娱乐互动体验。可以将智能冰箱产品作为家庭娱乐中枢,感应用户行为并与用户进行娱乐互动,增强用户的居家趣味体验。
  4.2 环境情境
  为用户营造良好的居家体验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是如何使智能冰箱更好地融入用户的家庭环境,其次是怎样让智能冰箱的功能服务准确匹配用户所处的环境。
  4.2.1 融入用户家庭环境
  要使用户积极接受并乐于使用智能冰箱,首先需要考虑怎样让产品无隔阂地融入青年用户的家庭环境,要从产品外观层面上匹配用户的居家环境。现有智能冰箱的形态较为单一,较少考虑青年用户家庭的空间利用率,与居家环境融合较差。因此,需要结合青年人群常用的装修类型、居住中的产品尺寸匹配问题,对冰箱进行形态的重构,提升冰箱与用户家庭环境的融合度。
  4.2.2 功能服务准确匹配家庭环境
  除了外观层面,智能冰箱还需要在产品功能上匹配用户的家庭环境。青年人群热衷于拥抱智能生活,冰箱作为智慧家庭中的新家电,可以从产品唤醒、反馈方式、产品与人的交互动作等方面对功能服务进行突破。例如,可以结合时间情境因素,在感应到用户声音时自动开启夜间灯光模式。功能服务需要准确匹配家庭的环境,充分调动可用资源,以此为用户提升体验。
  4.3 任务情境
  任务情境主要针对用户操作、操作过程中相关行为动作和实现操作所需的设备方面的信息进行感知和理解,所以要围绕用户操作、相关行为和设备信息展开。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策略表述。
  4.3.1 构建连续的服务体验
  为了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需要尽可能地减少用户自主操作的步骤,要做到当用户触发某个操作条件时,系统能基于所在环境的状态分析用户意图,并对用户行为作出预测,主动提供相关提示和服务,以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构建连续的服务体验。智能冰箱可以收集用户相关信息,为用户建立平台画像,通过用户的操作积累不断提取用户偏好等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划分,进一步推理用户行为,为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打造完整、连续性的服务闭环。
  4.3.2 优化日常操作体验
  用户在使用智能产品的初期都会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在智能冰箱使用操作过程中延续用户已有的操作习惯,或为用户提供清晰的预设条件,能极大地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冰箱可以通过对自动识别并录入食品种类,为用户预设食物存储时间,通过手机智能跟踪提醒食物的保鲜状况,通过智能化技术的介入提升对食品保鲜储存的管理能力。
  5 结语
  青年用户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的行为特征,因此智能冰箱产品需要进行创新性突破,以适应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结合智能冰箱的使用情境对青年人群进行分析与解读,是研究智能冰箱创新设计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研究青年人群在用户、环境、任务情境中的特征,提出了针对青年人群的智能冰箱产品设计策略。这一研究可以扩展企业设计智能冰箱时的思路,帮助企业设计能为用户提供更精准、个性化服务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陆婷华,曹鸣.乐单组生活方式下的冰箱设计研究[J].设计,2019,32(18):142-145.
  [2] 闫朝华.电冰箱的本土化设计研究[J].装饰,2008(6):76-77.
  [3] 佘其平.基于用户情境的服务组合推荐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4] 储思娴.基于情境感知的时间管理移动应用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05):47-49.
  [5] 郭昕鸣,谭征宇.基于情境感知的O2O小程序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20(16):210-217.
  [6] 穆冬梅.基于情境感知的移动终端推荐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作者简介:王莉莎(199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与产品战略。
其他文献
油画是在绘画的结构框架上添加多种色彩而形成的。颜色是油画的精神,也是油画的肉体,颜色可以展现事物形态、表达画家的情感体验,油画中的颜色具有生命力,明确情感的表达。有
摘要:为了探索文创品牌在新消费时代品牌IP化发展的趋势与设计介入品牌IP化的方法,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调研分析方法总结出当下文创品牌IP化3个发展趋势,并结合文创品牌IP化路径提出3个文创品牌IP化方法,为新消费时代文创品牌IP化升级并进行设计创新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新消费时代;文创品牌IP化;文创设计;品牌策略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
摘要:疫病作为一种频发的现象不断出现在文学叙事中,凡是展现人类在疫病情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文学创作都应当纳入疫情叙事的谱系中,以尽可能完整地还原疫情叙事的面貌。疫病的属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语境及文化语境中产生的诉求,使得文学作品中的疫病具有不同的价值定位和意义。现代文学是疫情文学的发端,新文学作家用现实主义手法在疫情叙述时对启蒙主义和人道主义作出响应;在人类学、生
丁玲以莎菲为第一视角叙写了她的爱情纠葛,我们在分析莎菲爱情线索的同时,发现丁玲以她现代女性的思维模式,展现了五四知识女性复杂矛盾的心理,包括情欲与理智的矛盾、个人与
教师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属性及其变迁通常被大众传播所反映。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对一些教师相关事件的报道和舆论追踪也让我们看到不同于以往公众话语中崇高的教师形象。本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一场装饰主义运动,新艺术运动推崇和敬重自然,与传统艺术设计格调相差甚大,其实质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装饰运动。线条作为设计元素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发展乡村文化以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乡村文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乡村文化能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有利于消弭农民文化空虚之态。乡村文
摘要: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深入基层群众,挖掘创作素材,同时也将西方美声唱法灵活引入了民族歌唱技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因素,使民族声乐艺术展现出丰富的艺术美。本文对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音乐美学因素进行探析,介绍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及主要特征,阐述民族声乐艺术中美的表现机制,分析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音乐美学展示。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音乐;美学  中图分
继杜尚的《泉》打破艺术的陈规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要勇敢地走出自造的艺术樊笼,艺术的表达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审美开始呈现出泛化的特
本文对中国绘画审美范畴内的雅俗观这一概念进行研究,对“雅”和“俗”的本义进行解释,延伸其自身的含义,展现了雅俗观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变迁。选取几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