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信访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如何扎实有效地做好信访工作,成为企业职工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近年来处理信访的工作实践,谈谈新时期做好企业信访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企业信访;企业文化;信访机制
一、重视信访机制建设,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努力化解矛盾
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是酿成重复上访的症结所在。为减少或避免群众重复上访,应该从构建信访信息工作机制入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实行领导责任制。成立信访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信访的受理、协调、排查、督办和有关信息的收集反馈等工作,对来信来访案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做到分级负责,归口管理。二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之中,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影响社区稳定、影响企业和谐发展的问题,及时分析,超前介入,妥善处理。三是落实“六个办理”制度。即信访批件跟踪办理、紧急事件立即办理、简单事件迅速办理、复杂事件联合办理、一般事件及时办理、重要事件督促办理,加大信访案件的办结力度。四是实行领导接访制度。凡是有群众来访,不管是找到那个领导,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都要记录在案,能够答复的及时给予答复,不能答复的与有关部门联系,寻求解决的途径,有效避免或减少重访、群访事件的发生。
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解决问题与办实事相结合的原则。凡是职工群众反映的有道理、符合政策可以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延推诿,尽快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有道理,也符合相关政策,但由于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首先要消除来访者的情绪,不使矛盾激化。其次是肯定他们要求的合理性,耐心细致解释清楚暂时不能解决的原因。再次是积极协调,让上访者了解到问题正在解决之中,如果有可能,要给他们一个答复的期限,让来访者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决不敷衍搪塞。二是严格执行政策与灵活运用政策相结合的原则。来上访的人并非都是无理取闹或胡搅蛮缠,他们有可能是不懂政策或对政策不理解,也可能有关部门和单位宣传政策不到位的地方。为此,在处理信访件中要注意做到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注意政策的前瞻性、连续性、严肃性和可行性,使政策优势转化为做好上访解释工作的有力武器。对上级有明确规定的,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企业实际,完善制度,努力争取政策,使问题解决得有理有据。对于上访者所反映的问题不符合政策,又不能给予解决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办事,做到说话有根据,做事有规则,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和新问题的出现。
二、重视方式方法选用,热心接待,诚心办理,解决实际问题
群众来信来访说明我们的工作有职工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也说明他们对我们是信任的。他们反映问题,是希望通过信访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求得问题的解决。别有用心和无理取闹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因而不能把上访都简单地斥责为无理取闹、制造事端,要以客观、冷静、平和的心态对待上访问题。接待来访者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前奏。接访中,坚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耐心受理、认真记录、及时交办,积极营造“受理有序,规范办理”的工作氛围,让上访群众感受到我们工作的诚心和热情。在工作中要做到:一是细心听。坚持做到对初访者当客人对待,对重访者当朋友对待,对老弱病残和有困难者当亲人对待,对情绪高火气大的上访者,进行正确引导,稳定情绪,消除火气,认真听取他们反映问题。二是耐心劝。对一些存在误解和片面认识的上访者,坚持耐心对其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一方面对目前的有关政策规定进行解释,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有关条例进行处理,组织进行调查工作。三是诚心办。首先,要从上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上访者该如何?如果上访人员是自己的父母姐妹该如何对待?群众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做到热心、诚心、耐心、细心,把工作做深、做透、做细,努力将各种不稳定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其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处理。即思想不重视不放过,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处理不彻底不放过,绝不让小问题拖大、个别问题扩大为倾向性问题。第三,克服畏难情绪,树立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积极应对,妥善处理一些棘手的上访事件,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三、重视排查举报线索,认真核实,及时反馈,维护企业稳定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在认真受理的同时,努力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落实,避免因办理不及时、处理不到位,引发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在处理信访信息线索上,坚持做到“五快速、三到位”,即:快速受理、快速调查、快速审核、快速结案、快速反馈和保密到位、答复到位、回访到位。对匿名反映的线索不论详略,不论多少,都要严格按照信访和案件检查工作规定及时进行核实和反馈。
四、重视实施综合治理,区片联动,齐抓共管,消除上访因素
信访信息工作是衡量能否和谐稳定的“晴雨表”。要把影响稳定的信访苗头和群体性事件及时纳入视野,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排队,筛选出群众普遍关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突出信访问题和集体事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重点解决,力争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认真掌握总体情况、分析具体原因、把握规律特点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抓重点、攻难点、解热点,积极有效地做好工作。一是建立协作机制。与相关单位建立区片联动机制和分析联系会议事制度,定期分析形势,讨论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定期召开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例会,通报情况、排查问题。二是健全工作网络。加强基层各单位信访组织建设,设立基层专兼职信访工作员和信息员,使信访工作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三是突出重点区域和群体,对不稳定苗头做到早发现、快行动,把问题及时解决好、控制好。把一些工作薄弱、问题较多的部位作为重点来抓,及时消除管理空白和不稳定因素。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和协调处理工作,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包到底”工作模式;采取“普通对象不放松、重点人员重点抓”的策略;推进“封住边、控住线、守住点、管住块、护住院、看住门”的防控工作。四是强化基础工作,夯实维护企业稳定的根基。引发上访事件的问题多在基层,为此,维护稳定工作的重心也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为此,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五是举一反三,亡羊补牢。经常收集兄弟企业中存在的上访问题,为防波及,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以“沉着应对、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出发点,深入到各族职工中,掌握敏感时期辖区内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及时布置力量做好事前防范,避免同类问题在本单位发生。六是在不稳定群体中设立眼线,扩大信息来源和渠道。在不同区域,发展一些识大体,顾大局的党员干部,鼓励他们为区域稳定提供信息出谋划策。
【关键字】企业信访;企业文化;信访机制
一、重视信访机制建设,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努力化解矛盾
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是酿成重复上访的症结所在。为减少或避免群众重复上访,应该从构建信访信息工作机制入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实行领导责任制。成立信访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信访的受理、协调、排查、督办和有关信息的收集反馈等工作,对来信来访案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做到分级负责,归口管理。二是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之中,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影响社区稳定、影响企业和谐发展的问题,及时分析,超前介入,妥善处理。三是落实“六个办理”制度。即信访批件跟踪办理、紧急事件立即办理、简单事件迅速办理、复杂事件联合办理、一般事件及时办理、重要事件督促办理,加大信访案件的办结力度。四是实行领导接访制度。凡是有群众来访,不管是找到那个领导,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都要记录在案,能够答复的及时给予答复,不能答复的与有关部门联系,寻求解决的途径,有效避免或减少重访、群访事件的发生。
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解决问题与办实事相结合的原则。凡是职工群众反映的有道理、符合政策可以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延推诿,尽快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有道理,也符合相关政策,但由于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首先要消除来访者的情绪,不使矛盾激化。其次是肯定他们要求的合理性,耐心细致解释清楚暂时不能解决的原因。再次是积极协调,让上访者了解到问题正在解决之中,如果有可能,要给他们一个答复的期限,让来访者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决不敷衍搪塞。二是严格执行政策与灵活运用政策相结合的原则。来上访的人并非都是无理取闹或胡搅蛮缠,他们有可能是不懂政策或对政策不理解,也可能有关部门和单位宣传政策不到位的地方。为此,在处理信访件中要注意做到用好、用足、用活政策,注意政策的前瞻性、连续性、严肃性和可行性,使政策优势转化为做好上访解释工作的有力武器。对上级有明确规定的,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企业实际,完善制度,努力争取政策,使问题解决得有理有据。对于上访者所反映的问题不符合政策,又不能给予解决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办事,做到说话有根据,做事有规则,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和新问题的出现。
二、重视方式方法选用,热心接待,诚心办理,解决实际问题
群众来信来访说明我们的工作有职工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也说明他们对我们是信任的。他们反映问题,是希望通过信访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求得问题的解决。别有用心和无理取闹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因而不能把上访都简单地斥责为无理取闹、制造事端,要以客观、冷静、平和的心态对待上访问题。接待来访者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前奏。接访中,坚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耐心受理、认真记录、及时交办,积极营造“受理有序,规范办理”的工作氛围,让上访群众感受到我们工作的诚心和热情。在工作中要做到:一是细心听。坚持做到对初访者当客人对待,对重访者当朋友对待,对老弱病残和有困难者当亲人对待,对情绪高火气大的上访者,进行正确引导,稳定情绪,消除火气,认真听取他们反映问题。二是耐心劝。对一些存在误解和片面认识的上访者,坚持耐心对其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一方面对目前的有关政策规定进行解释,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有关条例进行处理,组织进行调查工作。三是诚心办。首先,要从上访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上访者该如何?如果上访人员是自己的父母姐妹该如何对待?群众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做到热心、诚心、耐心、细心,把工作做深、做透、做细,努力将各种不稳定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其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处理。即思想不重视不放过,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处理不彻底不放过,绝不让小问题拖大、个别问题扩大为倾向性问题。第三,克服畏难情绪,树立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积极应对,妥善处理一些棘手的上访事件,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三、重视排查举报线索,认真核实,及时反馈,维护企业稳定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在认真受理的同时,努力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落实,避免因办理不及时、处理不到位,引发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在处理信访信息线索上,坚持做到“五快速、三到位”,即:快速受理、快速调查、快速审核、快速结案、快速反馈和保密到位、答复到位、回访到位。对匿名反映的线索不论详略,不论多少,都要严格按照信访和案件检查工作规定及时进行核实和反馈。
四、重视实施综合治理,区片联动,齐抓共管,消除上访因素
信访信息工作是衡量能否和谐稳定的“晴雨表”。要把影响稳定的信访苗头和群体性事件及时纳入视野,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排队,筛选出群众普遍关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突出信访问题和集体事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重点解决,力争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认真掌握总体情况、分析具体原因、把握规律特点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抓重点、攻难点、解热点,积极有效地做好工作。一是建立协作机制。与相关单位建立区片联动机制和分析联系会议事制度,定期分析形势,讨论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定期召开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例会,通报情况、排查问题。二是健全工作网络。加强基层各单位信访组织建设,设立基层专兼职信访工作员和信息员,使信访工作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三是突出重点区域和群体,对不稳定苗头做到早发现、快行动,把问题及时解决好、控制好。把一些工作薄弱、问题较多的部位作为重点来抓,及时消除管理空白和不稳定因素。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和协调处理工作,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包到底”工作模式;采取“普通对象不放松、重点人员重点抓”的策略;推进“封住边、控住线、守住点、管住块、护住院、看住门”的防控工作。四是强化基础工作,夯实维护企业稳定的根基。引发上访事件的问题多在基层,为此,维护稳定工作的重心也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为此,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五是举一反三,亡羊补牢。经常收集兄弟企业中存在的上访问题,为防波及,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以“沉着应对、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出发点,深入到各族职工中,掌握敏感时期辖区内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及时布置力量做好事前防范,避免同类问题在本单位发生。六是在不稳定群体中设立眼线,扩大信息来源和渠道。在不同区域,发展一些识大体,顾大局的党员干部,鼓励他们为区域稳定提供信息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