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raf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V600E突变与尿碘浓度的关系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no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V-raf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患者的尿碘浓度(UIC)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110例PTC、4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标本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同时检测患者的尿碘浓度;分析PTC患者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尿碘浓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腺体外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在183例甲状腺结节组织中,PTC中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突变阳性率为49%(54/110),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标本未检测到(χ2=50.838,P=0.000)。BRAF V600E突变与PTC的腺体外浸润呈正相关(χ2=6.031,P=0.014),与性别(P=0.363)、年龄(P=0.360)、肿瘤数目(P=0.593)、肿瘤直径(P=0.497)、淋巴结转移(P=0.554)及pTNM分期(P=0.785)无明显相关。PTC患者碘过量率为79%,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66%和甲状腺腺瘤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8,P=0.043)。PTC患者的尿碘浓度与性别(P=0.187)、年龄(P=0.138)、肿瘤数目(P=0.571)、肿瘤直径(P=0.454)、腺体外浸润(P=0.345)、淋巴结转移(P=0.248)及pTNM分期(P=0.792)无明显相关。PTC中BRAF V600E突变与尿碘浓度无明显相关(χ2=0.019,P=0.891)。

结论

BRAF V600E突变与PTC的侵袭性明显相关,PTC患者尿碘浓度的碘过量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HOTAIR)的相对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恶性程度及进展的关系。方法选取TNBC患者组织样本43例,非TNBC患者组织样本78例(均留取癌灶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癌灶及其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HOTAIR的相对含量,比较其表达差异;检测TNBC与非TNBC癌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1)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空白组、模型组、Nec-1小剂量组、Nec-1中剂量组、Nec-1大剂量组,采用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方法建模,在建模6 h后收集标本,通过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肌钙蛋白(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面的角度变化与下胸椎胸椎黄韧带骨化(TOLF)的关系。方法选取行下胸椎64层CT扫描的患者168例,其中TOLF组88例,对照组80例。测量两组T8~T12双侧关节突关节矢状面和横轴面角度,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性别比例相似(P=0.120),TOLF组年龄(50.61±12.13)岁,对照组年龄(50.49±10.8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TOL
目的探讨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及病理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我院确诊的20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中PSA、CYFRA21-1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过程中病情监测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中游离PSA(fPSA)(0.19±0.0
目的探讨尿沉渣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甲基化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按顺序纳入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手术的45例初发膀胱癌患者,45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对照组为同期45例输尿管结石或肾结石患者。采集手术当日晨尿进行尿沉渣RUNX3基因甲基化检测。患者术后每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MS大鼠模型,培养MS大鼠骨髓EPCs,并进行鉴定EPCs。用细胞计数法对正常对照组、MS组及PIO干预组大鼠骨髓EPC迁移能力进行比较。将培养7 d的EPCs分5组,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PIO、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拮抗剂GW9662、PIO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
目的探讨局部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SH)及5-氟尿嘧啶(5-Fu)对肌腱粘连及愈合的作用。方法将9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5 kg,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3组(n=30):SH组、5-Fu组及SH+5-Fu组。按照自身对照的原则,显露兔双后腿肌腱,常规手术制备肌腱损伤模型,实验组右后腿肌腱损伤处分别应用SH、5-Fu及联合应用SH及5-Fu,左后腿肌腱应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