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市化的双龙含珠格局

来源 :浙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u_al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具有发展市场经济的较佳的地理空间特点.环杭州湾区域是浙江发展的明珠,沿海地带及金衢盆地构成了浙江发展的两条城市带,温丽衢台杭等广阔山区构成了浙江发展的生态支撑.“一湾两带”及其广阔生态空间的浙江城市化独特优势正在不断强化.rn浙江城市化格局可以进一步表述为,立基及镶嵌于生态空间的双龙含珠格局.立基及镶嵌的意思是,浙江城市化顺山水之势而展开,倚山水围合而发展,受山水恩惠而风景独好.双龙含珠是一湾两带的文学描述,有助于进一步深刻认识浙江城市化特点,更好地思考和谋划浙江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层出不穷,读者阅读习惯日益多元化,传统纸媒发展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社会影响力有所下降.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全国上下正掀起学习党史高潮,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行业性萎缩冲击,传统纸媒《浙江经济》要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提炼出战胜困难的法宝.
期刊
当前,富阳区正奋力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富阳区农业农村局作为乡村振兴和“三农”领域的先行者,有任务更有使命全力推进这项工作并不断开创新局面.rn破题区域联动,实现共同富裕rn经过多年的探索,富阳区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联动发展6116”模式,改变各乡镇单打独斗的局面,有力拉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质增效,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富阳样板.
期刊
数字社会作为数字化改革“1+5+2”工作体系中的五大综合应用之一,是百姓参与度最高、获得感最强、评价最直接的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探索运用八个“加法”形象揭示数字社会导向、内涵、路径和方法,推动更好地运用系统思维谋划数字社会,运用系统方法建设数字社会.
期刊
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专程在嘉兴蹲点调研4天,指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17年来,嘉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明确路径,已然阔步行进在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大道上.截至2020年底,嘉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1,为全省最低,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领跑全省.
期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温州人民在“富民强农”政策感召下,已实现全面小康.全省最后一个不通高速公路的文成县也于2019年底贯通.永嘉、苍南、平阳、文成、泰顺5个加快发展县(经济欠发达县)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已经实现,苍南动车站还成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始发站,可直达北京.
期刊
在当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杭州城市国际化软环境提升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杭州应以亚运会为契机,立足城市定位和城市特色,坚持扬长补短,构建城市国际化软环境提升的杭州模式.
期刊
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突破口.宁波作为经济大市,招商引资工作历经外资为主、外资内资并重、“双招双引”三大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现阶段,一方面要总结梳理宁波招商引资策略,为其他各地提供好的模式经验参考,另一方面要分析阻碍宁波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问题,加强对策研究,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和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强大支撑.
期刊
废物处理分解是自然生态系统调节服务重要内容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抓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则是人类主导下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废物处理分解的关键环节和必由路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垃圾治理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快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生产生活方式.
期刊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共同富裕不能仅仅靠党和政府,还需要企业、社会力量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企业扮演什么角色?企业应该怎么参与?从企业本身所具备的角色功能,可探索其参与共同富裕建设的多元路径.
期刊
园区体现为产业集中、企业集群、人才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主平台和产业体系构建的主战场,其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区、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文化创意园、产业新城、科技新城和特色小镇等.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正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加速融合,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经济形态正依托园区蓬勃发展,如何提升“软实力”打造园区“硬核”竞争力?除了人才、技术、资本等加速器外,还需要信用这个稳定器.“信用+园区”建设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信易+”的重要载体、信用应用的新阵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