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倾斜固体潮汐测量结果及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点连续固体潮汐形变资料在我国已有40多年的观测历史,这些资料在地震前兆监测及地震预报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这种长期的连续观测资料也是研究大地形变规律及地球内部结构的宝贵资料。但是由于观测仪器、观测条件和观测人员更替等因素,造成了观测数据质量的参差不齐,给这些数据的科学合理应用带来了很大障碍。因此对这些长期的连续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对其观测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这些宝贵观测资料的应用和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球物理学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介绍了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的重力复测资料对四川地区震情分析研究的基本依据、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s 8.0地震提出了较好的中期预测意见。
根据中国大陆区域地震台网的小震目录,绘制震中分布图。可以发现,汶川8.0级地震后,甘东南-甘青川交界即N 30°~37°,E 98°~106°范围内形成了几个小震丛集的地区,它们分别是:甘肃碌曲、甘肃礼县、迭部-白龙江断裂带、青海久治、四川马尔康和黑水地区。从历史大震分布来看,有地震记录以来,1654年在甘肃礼县附近发生过甘肃天水南8级大震,
在“九五”、“十五”期间,安徽省地震局先后对合肥、蒙城和嘉山的地电阻率观测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并新增了蒙城和嘉山的地电场观测。其中,地电阻率数字化仪器运行较为稳定,产出了
根据对青岛市(测震、强震、前兆、流动)监测台网现状的研究,在地震监测、地震趋势预测预报、震后趋势判定、地震应急等方面论述震情保障,介绍了保障工作和措施。
本文展示了我国流动重力监测的状况,探讨了流动重力预测面临的困难及重力监测须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分析流动重力监测与预测研究的能力和现状,提出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战略思考。
2008年6月16日,亚洲.大洋州地球科学协会(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AOGS)第五届年会在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市的展览会议中心(BEXCO)召开。本次会议是继去年在曼谷之后第二次
期刊
华北地区以强烈的新构造运动、众多的板内地震、多发的破坏性地震著称。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北京东约160km处的唐山7.8级大地震是历史上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灾害之一。唐山断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工作仍十分薄弱。为了贯彻全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
某车站,一队人员正在等待SEG(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的往返列车前往美国的阿纳海姆会谈中心。该队人员包括由中国学生组成的3名代表,1名展览人员,名义会员顾功叙以及他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