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的生物学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就意味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而概念图教学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008年12月我编写的研究方案《用概念图推进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被批准为无锡市教师教研个人课题,编号为2009WXJYA4。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深感其浅显和狭窄,经过向多位领导和专家请教,八议其稿,形成了2009年6月向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申报评审书》,同年9月21日,《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案被批准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其编号为B—b/2009/02/069,随即,成立了课题组,开始了研究过程,2010年3月30日举行了开题论证会,今年4月20日,举行了中期评估,本文是“中期汇报”的部分内容。
一、课题组工作的基本思路
1.对老师的发展意义
(1)提升老师们的人格魅力,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
(2)提升老师们的教研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提升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条件成熟时,争取在省级出版社出版该成果专著。
(4)为晋升各种“职称”做准备,不断跨上职业生涯的新台阶;为争取各种“荣誉称号”做准备,缔造幸福的教育人生。
2.对师生的教学引导
(1)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从埋头苦想进行学习到抬头寻找学习窍门。
(2)从钻进知识中去,到跳出知识之外、站在知识之上,和编书者对话,和生活实践对话。
(3)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即进行整理、加工与重组;进行提炼、浓缩和升华。
(4)要把知识点联成线、织成网、结成块,更有条理地更有系统地理解知识。
(5)从条款式呈现知识到用概念图来表达知识。
(6)从被动地多做习题到主动地整理知识,一个图表也许可以对付十多个题目。
(7)改变学习方式,从生物取得好成绩到各门学科都有好成绩。
(8)从提高学习效率,到增加学习乐趣,再到发展人格、塑造美好人生。
3.对老师的论文指导
课题组很注重对老师论文写作的指导。钟亚玲老师回顾自己论文写作的过程,说了下面的话:《等级图在教学上的应用》一文,是本人在省级研究课题《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上的应用》课题中子课题的研究论文,整个撰写过程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从初稿到定稿经历了十三次修改。初稿修改两次后,由课题负责人李越老师指导评点,在尊重原稿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以新的思路展开,又修正了十次。每次修改后都由李老师审阅,做出点评,提出恳切的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十三次修改后定稿,并被江苏省教育学会主管的刊物《特色教育探索》杂志2010年第10期上采用发表。同样,课题组很重视对各位老师论文的指导工作。
二、概念图研究的主要收获
教师定期组织各班评委,对小组电子稿作出评价和建议,制作人不断修改概念图后,添加制作经历和内心感悟,附上收集或自编来的相应习题,制成各具特色的电子演示文稿。评委按评分标准为研究小组和制作人评分。选出的优秀电子稿汇编存档。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感到收获诸多。
1.改变了教学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通过制作概念图,感觉学习生物原来也会变得很轻松,不用去死记硬背却能牢固掌握,真是一举两得,愿意努力去应用,把生物知识学好学通。
2.体验了图形转换
许多研究小组在学习中发现,同一命题内容可变换用多种概念图类型归纳,应用后有不同的体验,如括号图变换成等级图或辐射图应用;类比图变换成维恩图应用;链式图变换成网络图或等级图应用。
3.提高了动手能力
学生从书中找出命题概念,将概念关系思路理清,一级一级分层递进。制作概念图会更清晰地理解概念层次,一开始感觉困难无从下手,脑中凌乱空白。但对于学过的内容,经过反复翻书阅读,用笔在纸上从命题概念的内涵入手,将相关概念一个个列出,串联记忆,等思路一打开,概念便会一个个连成线,织成网,成为某种特定类型的概念图,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会大大提高。
4.学会了知识建构
教师应用概念图教学后,钻研教材的深度大大增加。学生制作概念图,生物课堂的专注度也大大提高,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也随之提高。学习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促使他们积极地去熟悉课本知识,寻找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课堂主动发言和提问次数增多,做习题的劲头上升,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建构生物的知识框架,并逐步完善。
三、概念图教学的辩证思考
概念图教学作为一种模式,为师生的教和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和学的效果,然而,我们不必为了概念图教学而学概念图,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以下是对概念图教学的一些辩证思考。
1.从寻求速成到逐渐养成
概念图是一种关于概念知识、思维过程、系统结构、计划流程等的图形化表征方式。一方面,概念图教学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概念图再现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概念图的制作需要不断修改、补充才能得以逐步完善,这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概念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不应该过分的要求学生速成,而是应该让学生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知识学习,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概念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2.从统一目标到差别要求
概念图的构建与我们的思维心理、个人性格有关。一方面,概念图往往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因而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一定作用,然而,概念图只是一种陈述性知识表征工具,对学生的其他能力把握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学生原有知识和表达方式有明显差异,对某些知识的概念整理方式和审视角度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对学生不要统一要求,学生只要能够清楚表达他对于主题的想法就可以了,应该有差别地对待。
3.从逢讲必用到选择运用
概念图与结构图、模式图、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等类型的图一样是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但是概念图更侧重研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一些微观结构、重要的反应过程以及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原理,概念图就显得爱莫能助了。在肯定概念图功能的同时,要防止一种错误的认识:概念图是一种好的教学工具,它将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可以逢讲必用。
四、概念图研究的未来对策
在两年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只是初步探索;软件的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老师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学生之间的不平衡更为严重。怎样把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在未来的日子里,研究工作任重道远,先做好以下几点。
1.对学生制作概念图的要求
(1)文件名:在文件名上标记班级、姓名、形式、标题。
(2)电子稿应有以下序列:开场白、图片5个、感悟4个、结束语、习题。
(3)在知识内容方面要做到:结构严谨、条理分明、逻辑清晰。
(4)为了让最后面的同学看清,电子稿上的文字,最小的字号≥36号。
(5)内容方面要有相当的知识容量,关键词≥20个,层级≥3级。
(6)每位同学的电子稿,前后只有一个主题,不要多个主题。
(7)先做文字稿,反复修改,得到老师认可后,再做电子稿。
(8)为使文字清晰,尽量去掉电子稿的模板、变式、颜色。
2.推进课题研究的几个举措
(1)提供资料
除了推荐网上的相关资料外,还向老师们下发了两本书:
胡小勇,《概念图教学实训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2)组织培训:每两周一次,课题组对老师们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讲解。
(3)榜样示范:相关老师上示范课,启发思考。
(4)研究指导:相关老师以发表的论文为例,讲解研究过程。
(5)课题调研:接受江阴市教研室领导组织的检查调研,每学期进行一次。
(6)自我评价:各位老师每学期填写“研究过程的自查表”,求得每学期积分,并把各种材料装入“成果记录袋”。
(7)学校重视:校长室对课题研究的充分重视和严格考核。
(8)专家指导:邀请江苏省和无锡市相关专家与领导来校指导。
鉴于概念图的科学价值,以及功能日益完善的信息技术软件对概念图的支持,概念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更加广泛,它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习,建构知识,进行头脑风暴,合作交流,促进意义学习,还可以用来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及整合教学实践。这些,都为我们的后期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从2008年12月,本人主持的《用概念图推进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被批准为无锡市教研个人课题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本文既是省重点课题的中期汇报,也可作为无锡市个人课题的中期报告。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使得科研—教研—教学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实现课堂—课题—课程的相互促进、融为一体,从而为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找到新的突破口。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2008年12月我编写的研究方案《用概念图推进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被批准为无锡市教师教研个人课题,编号为2009WXJYA4。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深感其浅显和狭窄,经过向多位领导和专家请教,八议其稿,形成了2009年6月向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申报评审书》,同年9月21日,《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案被批准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其编号为B—b/2009/02/069,随即,成立了课题组,开始了研究过程,2010年3月30日举行了开题论证会,今年4月20日,举行了中期评估,本文是“中期汇报”的部分内容。
一、课题组工作的基本思路
1.对老师的发展意义
(1)提升老师们的人格魅力,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
(2)提升老师们的教研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提升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条件成熟时,争取在省级出版社出版该成果专著。
(4)为晋升各种“职称”做准备,不断跨上职业生涯的新台阶;为争取各种“荣誉称号”做准备,缔造幸福的教育人生。
2.对师生的教学引导
(1)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从埋头苦想进行学习到抬头寻找学习窍门。
(2)从钻进知识中去,到跳出知识之外、站在知识之上,和编书者对话,和生活实践对话。
(3)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即进行整理、加工与重组;进行提炼、浓缩和升华。
(4)要把知识点联成线、织成网、结成块,更有条理地更有系统地理解知识。
(5)从条款式呈现知识到用概念图来表达知识。
(6)从被动地多做习题到主动地整理知识,一个图表也许可以对付十多个题目。
(7)改变学习方式,从生物取得好成绩到各门学科都有好成绩。
(8)从提高学习效率,到增加学习乐趣,再到发展人格、塑造美好人生。
3.对老师的论文指导
课题组很注重对老师论文写作的指导。钟亚玲老师回顾自己论文写作的过程,说了下面的话:《等级图在教学上的应用》一文,是本人在省级研究课题《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上的应用》课题中子课题的研究论文,整个撰写过程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从初稿到定稿经历了十三次修改。初稿修改两次后,由课题负责人李越老师指导评点,在尊重原稿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以新的思路展开,又修正了十次。每次修改后都由李老师审阅,做出点评,提出恳切的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十三次修改后定稿,并被江苏省教育学会主管的刊物《特色教育探索》杂志2010年第10期上采用发表。同样,课题组很重视对各位老师论文的指导工作。
二、概念图研究的主要收获
教师定期组织各班评委,对小组电子稿作出评价和建议,制作人不断修改概念图后,添加制作经历和内心感悟,附上收集或自编来的相应习题,制成各具特色的电子演示文稿。评委按评分标准为研究小组和制作人评分。选出的优秀电子稿汇编存档。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感到收获诸多。
1.改变了教学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通过制作概念图,感觉学习生物原来也会变得很轻松,不用去死记硬背却能牢固掌握,真是一举两得,愿意努力去应用,把生物知识学好学通。
2.体验了图形转换
许多研究小组在学习中发现,同一命题内容可变换用多种概念图类型归纳,应用后有不同的体验,如括号图变换成等级图或辐射图应用;类比图变换成维恩图应用;链式图变换成网络图或等级图应用。
3.提高了动手能力
学生从书中找出命题概念,将概念关系思路理清,一级一级分层递进。制作概念图会更清晰地理解概念层次,一开始感觉困难无从下手,脑中凌乱空白。但对于学过的内容,经过反复翻书阅读,用笔在纸上从命题概念的内涵入手,将相关概念一个个列出,串联记忆,等思路一打开,概念便会一个个连成线,织成网,成为某种特定类型的概念图,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会大大提高。
4.学会了知识建构
教师应用概念图教学后,钻研教材的深度大大增加。学生制作概念图,生物课堂的专注度也大大提高,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也随之提高。学习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促使他们积极地去熟悉课本知识,寻找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课堂主动发言和提问次数增多,做习题的劲头上升,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建构生物的知识框架,并逐步完善。
三、概念图教学的辩证思考
概念图教学作为一种模式,为师生的教和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和学的效果,然而,我们不必为了概念图教学而学概念图,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以下是对概念图教学的一些辩证思考。
1.从寻求速成到逐渐养成
概念图是一种关于概念知识、思维过程、系统结构、计划流程等的图形化表征方式。一方面,概念图教学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概念图再现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概念图的制作需要不断修改、补充才能得以逐步完善,这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概念图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是逐渐养成的,不应该过分的要求学生速成,而是应该让学生逐步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除了知识学习,其他的事务也可以用概念图的方式来清晰表达,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2.从统一目标到差别要求
概念图的构建与我们的思维心理、个人性格有关。一方面,概念图往往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因而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一定作用,然而,概念图只是一种陈述性知识表征工具,对学生的其他能力把握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学生原有知识和表达方式有明显差异,对某些知识的概念整理方式和审视角度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对学生不要统一要求,学生只要能够清楚表达他对于主题的想法就可以了,应该有差别地对待。
3.从逢讲必用到选择运用
概念图与结构图、模式图、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等类型的图一样是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但是概念图更侧重研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一些微观结构、重要的反应过程以及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原理,概念图就显得爱莫能助了。在肯定概念图功能的同时,要防止一种错误的认识:概念图是一种好的教学工具,它将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可以逢讲必用。
四、概念图研究的未来对策
在两年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只是初步探索;软件的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老师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学生之间的不平衡更为严重。怎样把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在未来的日子里,研究工作任重道远,先做好以下几点。
1.对学生制作概念图的要求
(1)文件名:在文件名上标记班级、姓名、形式、标题。
(2)电子稿应有以下序列:开场白、图片5个、感悟4个、结束语、习题。
(3)在知识内容方面要做到:结构严谨、条理分明、逻辑清晰。
(4)为了让最后面的同学看清,电子稿上的文字,最小的字号≥36号。
(5)内容方面要有相当的知识容量,关键词≥20个,层级≥3级。
(6)每位同学的电子稿,前后只有一个主题,不要多个主题。
(7)先做文字稿,反复修改,得到老师认可后,再做电子稿。
(8)为使文字清晰,尽量去掉电子稿的模板、变式、颜色。
2.推进课题研究的几个举措
(1)提供资料
除了推荐网上的相关资料外,还向老师们下发了两本书:
胡小勇,《概念图教学实训教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王立君,《概念图在促进认知和评估知识结构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2)组织培训:每两周一次,课题组对老师们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讲解。
(3)榜样示范:相关老师上示范课,启发思考。
(4)研究指导:相关老师以发表的论文为例,讲解研究过程。
(5)课题调研:接受江阴市教研室领导组织的检查调研,每学期进行一次。
(6)自我评价:各位老师每学期填写“研究过程的自查表”,求得每学期积分,并把各种材料装入“成果记录袋”。
(7)学校重视:校长室对课题研究的充分重视和严格考核。
(8)专家指导:邀请江苏省和无锡市相关专家与领导来校指导。
鉴于概念图的科学价值,以及功能日益完善的信息技术软件对概念图的支持,概念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更加广泛,它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学习,建构知识,进行头脑风暴,合作交流,促进意义学习,还可以用来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及整合教学实践。这些,都为我们的后期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从2008年12月,本人主持的《用概念图推进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被批准为无锡市教研个人课题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本文既是省重点课题的中期汇报,也可作为无锡市个人课题的中期报告。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使得科研—教研—教学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实现课堂—课题—课程的相互促进、融为一体,从而为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找到新的突破口。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