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家选段】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张晓风《春之怀古》
  ◇写作借鉴◇
  丰富奇特的想象 伴随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她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贴切的想象,把景物人格化,再不着痕迹地设成譬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春回大地,冰消雪融,流水淙淙,她想象成白雪忍俊不禁,出声朗笑,一路欢歌;春雷响,春雨落,她想象成鲁莽的男孩无心惹祸,逗哭了柔弱娇气、多愁善感的女孩;布谷催春,满城杜鹃花开,红艳似火,她想象是被顽皮的鸟儿斗急了,面红耳赤;清风徐来,柳絮飞扬,她想象是柳树满腹才思,在吟诵无人能懂的诗句……这些想象奇妙无比,把美丽如画的春天写活了,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享受。
  新鲜活脱的诗性文字 除了主观推理的想象联结以外,她还采用为许多人所称道的博喻手法,以及排比、对偶、反复等句式,加强散文的语言节奏,产生感情的递进,增大抒情力度,诵读起来很有激情,很有气势。她的语言精美雅致,韵味十足。作者十分注意炼词造句,化用古文句法,笔下色彩鲜明,充满动感,如诗如画,可谓刚健中不失柔美,豪气中犹存雅韵。
其他文献
我们都在寻找着归宿,夜以继日,不辞辛劳。  ——题记  “老四要把他爹接进大城市去住啦!”这个消息如炸弹一般,顿时引炸了全村人。  村里,有人摸摸自己半白的胡子,带点羡慕地说:“这下老爷子可享了清福了。”有人掸掸衣服上的灰,直起身子:“对呀,要是我家娃儿也像老四一样孝顺就行啦!”  当我老爸(也就是老四)扶着走路略有些蹒跚的爷爷出来时,全村人都带着笑,夸赞爷爺好福气。爷爷穿着新衣服,直直腰板,微微
期刊
朋友前几日悄悄告诉我,她在小区里觅得了一处“雅境”。好奇之余,我凑上去看了看她存在手机里的照片,也不过是一张石桌、一把石凳,再配上背后的一面已些许脱落的假山石而已。我不解,她的神情却满是向往,她说在这里可以很安静地读书练字,做一些平常很难静下心来去做的事。  我虽一瞬讶异,却也豁然明了了。朋友性格沉静,不喜热闹,这样的环境确实让她远离了平日里无法躲避的喧嚣。于她而言,的确非常适合。  人之一生,遇
期刊
舞娘垂首站在舞台上,身上只穿了一件红绸裙。裙子不长,但裙摆很宽,随意地叠靠在她小腿上,露出洁白的脚踝。  突然,音乐响起。第一拍极重,喝酒谈笑的大汉们惊了一下,看向了立在临时垒起的舞台上的、没化妆的女人。不,说她没有化妆是不准确的。她确确实实拿了黑笔粗粗地描了眼线。这使得她的眼部轮廓格外突出。但是,她闭着眼。  她开始随着音乐起舞。音乐是异国的调子,歌词理所当然的是外文,大汉们听不大懂,只是感到歌
期刊
近年来,江苏卷“现代文阅读”板块选用文体和试题类型相对固定:一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内容为小说阅读或散文阅读,不定期轮换。二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2010年以来,江苏卷已连续7年选择“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因可能在于论述类文本思想性、社会性、艺术性、学术性兼具,且具有一定深度;同时,论述类文本相对固定的体例也使考生便于复习和答题。在这些文体中,文艺评论专业性较强,专业术语较多,在
期刊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
期刊
一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鱼虫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人
期刊
一、有我之心  所谓“有我之心”,就是说让文字附着自己的心跳。曾经读过黄诗茜同学的一篇名为《天下最美寻梦声》的文章,它即是这样的一篇文章。作者笔下的杜丽娘是这样的:“她轻启朱唇,轻移莲步,轻举纤手,轻放水袖,一切都是那么柔,那么轻,仿佛生怕惊醒了曾在这里萌芽的那个梦、那片情。这段唱腔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悲哀幽咽,只有缓缓的水磨婉转,直磨得我眼中淌出泪来,心中滴下血来……”古镇戏台上那牵心牵肺的昆曲,
期刊
你还记得小时候拆礼物时的感觉吗?五彩精致的包装盒,被小心翼翼地撕开,一层一层,慢慢露出它的真貌。小小的欲望,是那么激动人心。  那开心拆着礼物的孩童,似乎牵着童年的风筝,越跑越远了。我们对生活的期待也越跑越远了。随着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愈加深刻,心有时变得愈加苍老与沉重,对于一切的习焉不察让生活成为单调的重复和冗长的孤独。我不禁发问:如果生活没有了惊喜,今日只是昨日的重复,那生存的意义又是什么?  
期刊
石头要搭一个猪圈,还缺一根檩条,就去屋后刨一棵洋槐树。那棵洋槐树三把来粗,正好是一根檩条的料。石头刚刚刨了几下,结实过来了。结实说,石头,你干啥呢?石头说,我刨树搭猪圈呀,正好缺一根檩条。结实说,你刨树也不跟我商量一下,就刨呀?石头说,笑话,我刨我自己的树,跟你商量个啥?结实说,那是你的树?你敢说那是你的树?石头说,长在我的宅子上,不是我的树是谁的树?结实说,长在你的宅子上不假,可你也得看看是怎么
期刊
但我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首先,农村的生活,不是掰几个玉米就能过日子的。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深深地知道这一点。认为一分耕耘就一定会换来一分收获,那仅仅是千百年来农民的美好愿景。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油菜长势喜人,颗粒饱满,可是正待收获时,一场过早到来的暴风雨把油菜籽全部打落在地里……一家人坐在田边哭了很久。在我幼小的记忆中,面对天灾、人祸的无奈与无力,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  其次,节目中很少见到农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