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创作的天地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美术教学更注重形似,讲究技法的传承性,学生在教师的“填鸭式”教法下,单一地进行临摹,创作思维受到限制、禁锢。由于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加之安全上的考虑,学生很难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创作。学生只能闭门造车,创作的作品题材单一,色彩单调,缺乏激情。如何在教室这小小的一方天地里,让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表达自我艺术情感呢?我认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在课堂上,我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的结合,让学生在多变、多动、多想、多动手的创作氛围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一、情境多变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艺术情境。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构建一个和主题相符的情境。如人教版第九册《我们都是稻草人》这一课,我以舞台剧为形式,把它贯穿到整个课堂中。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美妙的音乐、激情的舞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然后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让人意外而惊叹。还可以改变教室环境,如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第十六课《神奇的小厨师》,虽然我不能把学生带到真正的厨房,但我把教室布置成厨房的样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采用“我为妈妈过生日”这个主题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入主题学习的角色,去感受饮食文化的魅力,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中贯穿了亲情教育,整个课堂热烈而又充满温馨的气氛。
  二、让课堂动起来
  传统的美术课堂是静态的,教师教、学生听,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设计以及探究知识点和大胆提出不同看法的时候很少。新课改更关注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多动手,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主动学习,自我解决书中的难点,不懂的地方可以查资料或上网查询,还可以请教老师。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还要让学生肢体动起来,让学生放开书本,用舞蹈表现一个画面,用歌声表达一个主题,把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让静态的画变为动态的创作,为传统的美术课注入现代气息。如人美版第十册《20世纪艺术大师——马蒂斯》,这节课是欣赏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我则采用“还原大师的作品”的教法,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演示画面的内容,加上道具和背景布,既有大师原有作品的味道,还有现代行为艺术的风采,效果极佳。学生在整堂课中笑声不断,在笑声中了解了艺术大师马蒂斯的生平和作品风格,记忆深刻。
  三、让学生人人当“一休”
  在新课改理念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成为参与者,有时甚至是旁观者。让学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探究,在课下收集与课堂有关的资料,到美术馆找有关人员咨询相关的美术专业知识,不盲信偏信,从各种渠道寻找答案到探求事物真实的面貌。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相对正确的解决方法或途径,但每个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都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如人美版三年级六册美术第一课《我们的社区》,在本课中,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根据学生居住地址,自由组合分组,每组自己选择两至三个问题到社区作调查,各个小组把所作的调查写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互相进行交流,然后分组探究,让学生自己决定本组用什么最恰当的绘画方式来描绘社区的面貌,合作完成一幅创作画。不管在课上绘画还是课下到社区调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组画的是线描,有的组画的是蜡笔水彩,还有的用橡皮泥捏出社区干净美丽的面貌,作品形式多样,绘画主题侧重点各不相同,高质量地完成了创作。
  四、让灵巧=灵动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学生是艺术技巧的传承者,现代的美术教学要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实施儿童美术技法的教学,并达到“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的教学目标。这两个目标看似一样,但却有本质上的区别。前面讲的是传承,而后者则是要求学生形成“美术素养”,传承更多的是临摹,掌握已有的技法,而素养要求的则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会画,会创作,会欣赏,会推陈出新,这种素养又怎是传统美术教学所能达到的?如人美版二年级美术《百变团花》,在以前,我会教学生一些折法和一些简单花纹的剪法,学生学会,我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但经过新课改的学习,我现在明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创造的能力才是对美术教学最完美的诠释。于是在课堂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给学生展现各种剪纸作品,不同的剪纸风格、不同的剪纸题材、不同的剪纸手法,让学生对剪纸这种艺术形式形成印象,然后不拘泥于某种风格、题材或剪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事或物进行创作。让作品不再呆板,让线条流动起来,剪出一幅幅充满稚气童趣的作品。
  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教师则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在学生探究知识遇到难题时,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给予引导,一旦他在知识的航行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教师则隐退在幕后。让我们做学生的“光明使者”,而让他们做自己的“舵手”,创造出更绚烂、更精彩的未来。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人生原本是一杯白开水,平静与浮躁,贫乏与富足、高尚与卑微等,都不过是人根据自己的心态和能力为它添加的调味品。有人喜欢丰富刺激的生活,把它调成多味酱;有人喜欢苦中作乐的生活,把它搅成咖啡;有人喜欢在生活中多加点蜜,把它和成甜甜的水;有人喜欢把生活泡成茶,细品它的清香;还有人什么也不加,只喜欢原汁原味的白开水……  本期我们邀请几位教师,来聊
编者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在赞叹司马光的机智的同时,人们常常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那个孩子为什么会掉进缸里?从古到今,中国的教育一直缺少“自救”内容,使孩子们缺乏远离危险和应对危险的能力。或许是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总是关注集体而忽略个人,这也就导致在教育上提倡“他救”而忽视“自救”。教育的这个缺口是可怕的,因为生命的存在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生命,何谈教育?    一顶草帽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极为密切的。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人的心理品质,德育的主要作用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奠定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讲,是一种发展与升华。如一个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正常交往,恰当地表露与控制自己,就更易于
编者按:  2001年秋季启动并逐步推进至今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在民间被称做“新课改”。回顾过往10年并评价它的得失,在今天有着继往开来的意义。本文分为上、下两篇,分别由当年参与制订数学和语文课程标准的两位学者担任受访嘉宾。记者力求把他们对课程改革的宝贵感悟,尽可能到位地展现在这两篇回顾中。    “一个政府对学校课程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未来的高度。实际上,
刘 波 张新有 李 涛  编者按  挖掘鲜活素材,交流各地信息,总结改革经验,展示教育成就,这是《改革前沿》栏目在新的一年中所要秉承的宗旨。本期,我们推出的是焦作市在教育督政方面取得的成绩,以此为开端,今后还将陆续在此栏目推出各地、各学校在教育改革中的成功探索,以方便大家相互借鉴,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如果您所在的市、县、学校有好的新闻线索,那就悳与本栏目的主持人刘波吧。  栏目邮箱:1b
【摘 要】近年来,突发事件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公众开始主动介入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但是,由于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呈现着模式化的现象,由此而严重制约了公众的知情权,使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造成了公众和媒体双双被动的局面,这在马航失联事件中显现尤为突出。为了突破这种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模式化思维,我国媒体在汲取外媒有益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结合自身条件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关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影响已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多或少面临着发展困境。本文分析传统纸媒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合适的发展新路径,从短视频、直播、新闻产品矩阵几个角度切入,探讨如何实现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短视频  为应对新媒体的兴盛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影响,传统媒体中纸媒通
【摘 要】广播自上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广播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广播节目样式多种多样,新闻类的、评论类的、知识类的、综艺类的……这些节目让人们在收听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而在这个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人群喜欢轻松愉快的氛围,全身心的投入而忘记烦恼忧愁。综艺类的广播节目就为这类人群打开了通往娱乐、休闲的大门。  【关键词】广播
一、2005年试题特点简析    2005年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考试试题,让我们明显感受到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在多年全省统一命题中,这是一次命题理念的新突破,它开拓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的视野,打破了传统考试下教教材、背教材、考教材的模式,让老师们更加明确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清楚了今后的教学方向,更加坚定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信念,2005年河南省思想品德
【编者按】两年前,安阳市殷都区29所农村中小学的实际状况是规模小、布局分散、办学质量低下。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当初的窘态已不复存在,如今出现在眼前的是5所焕然一新的学校。在校容校貌发生变化的同时,新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堪与市区学校相媲美。短短两年时间,殷都区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神话"。在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殷都区倾全区之力率先实现了农村教育城市化,城乡教育一体化。    以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