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国有企业员工思想复杂化、利益诉求多元化,企业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媒体在舆论宣传中要突出针对性、把握主动性、强化有效性,在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媒体;作用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舆论纷飞、负面情绪膨胀的网络时代,作为企业内部舆论引导工具,企业媒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突出针对性、把握主动性、强化有效性,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准确把握员工思想动态,突出舆论宣传针对性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交织混杂,新旧观念剧烈碰撞,社会心态失衡,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企业员工的思想难免受到影响。尤其是企业重组改制、持续整合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利益群体,这些群体散布于企业基层组织中,身份不同,收入各异,负面情绪膨胀,成为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主要因素。在社会转型和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企业媒体要准确把握员工思想动态,才能突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
及时掌握企情和民意、准确把握员工思想动态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企业媒体在企业各个基层单位拥有一大批专兼职通讯员和业余作者,他们对企业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思想动态比较了解,因此,他们是企业媒体搜集信息、掌握动态的主渠道;另外,企业的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工会组织和维护稳定部门通过信息员会议、职工思想调研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收集相关信息,企业媒体要和这些部门经常保持联系。企业媒体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信息,掌握一段时间内或特殊情况下员工的思想、诉求、呼声,进行汇总与梳理,分析与讨论,有的放矢做好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的宣传工作,打好舆论宣传主动仗,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二、充分发挥各媒体优势,把握舆论宣传主动性。
国有企业在经济转型期经受着深化改革带来的剧烈阵痛,长期计划经济下沉积于企业内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集中凸显,企业劳动关系矛盾和问题时有发生,企业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把握舆论宣传主动性,及时引导,主动应对。
相对于其他媒体,报纸“白纸黑字”,可以反复阅读,从法律意义上说,报纸是“立字为据”并公之于众、可以永久存留的证据,因此报纸的权威性、公信力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群体性上访等组织失范、社会失序、群体无意识的情况下,流言四起,小道消息铺天盖地,更加需要报纸发布权威信息,公开真相,消除流言。
电视的优势是传播面大,传播速度快,声音与画面双通道传播,感染力强,受众广泛。对于离退休职工来说,他们更关注电视新闻,所以针对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采用电视访谈、答记者问、记者招待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报道。
门户网页或新闻网站兼具报纸和电视各自的优势,在时效性、思想性、感染力都有其优势,可采用文字、图片、图表以及视频等多种手段,可以有反映事件真相的调查性报道,可以有进行说明解释的图片图表,还可以有言论、述评等强化引导。
总之,面对涉及企业劳动关系的矛盾和问题时,企业媒体在关注舆情,掌握动态,适时介入事件的舆论引导时,一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流言,以正视听;二要进行理性分析,情绪疏导和思想引导,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使矛盾朝着可以控制、可以化解的方向发展。
三、及时通达企情民意,强化舆论宣传有效性
在涉及企业劳动关系的矛盾冲突中,群体性上访事件处理难度最大,给企业造成的伤害也最大,稍有不慎,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一个词语都会成为事件升级的导火索。所以,在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中,企业媒体责任重大,要把舆论宣传的有效性发在第一位。企业媒体舆论引导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媒体的立场、态度以及宣传技巧、引导方法非常重要。
(一)正面回应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大多数职工群众都能够冷静、理智地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而推托、遮掩,企图蒙混过关的处理方式,往往使企业陷于更加被动的地位,使得事件变得更加复杂,处理起来更加棘手。
众多事实说明,企业通过报纸等媒体公开说明情况,通报信息,积极应对,这是公共事件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企业媒体要积极引导职工正确对待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合理确定个人收入等诉求预期,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
(二)客观公允
“头脑有政策,心中有百姓”。客观公允的立场能够让职工们看到企业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诚意,更加有利于化解职工的对立
情绪。
应该说,在群体性上访等事件中,大多数上访者存在客观困难,需要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帮助、支持和资助。真心实意关心职工、爱护职工,保持职工队伍稳定,这是企业的职责所系。因此,企业媒体要站在维护企业利益,维护员工正当诉求,保持企业稳定的角度做工作,要及时传递真实信息,及时通达企情和民意,融通干群关系,融通员工和企业的关系,最大限度增加企业内部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谐稳定发展。
(三)情理结合
企业重组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利益群体,毋庸讳言,部分群体借上访名义聚众闹事以达到个人或群体目的,是近些年群体性上访事件的一个特点,广大不明真相群众的善良愿望被欺骗、感情被利用、权益被践踏,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企业媒体在宣传上要做到有理有据,情理结合,把握好宣传尺度,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据,减少负面效应,强化传播效果,突出舆论宣传的有效性,做到尽责不越位、帮忙不添乱,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简介:王银录,男,甘肃天水人,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新闻传播研究;李志贤,男,高级政工师,主任编辑,主要从事新闻宣传、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媒体;作用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舆论纷飞、负面情绪膨胀的网络时代,作为企业内部舆论引导工具,企业媒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突出针对性、把握主动性、强化有效性,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准确把握员工思想动态,突出舆论宣传针对性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交织混杂,新旧观念剧烈碰撞,社会心态失衡,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企业员工的思想难免受到影响。尤其是企业重组改制、持续整合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利益群体,这些群体散布于企业基层组织中,身份不同,收入各异,负面情绪膨胀,成为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主要因素。在社会转型和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企业媒体要准确把握员工思想动态,才能突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
及时掌握企情和民意、准确把握员工思想动态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企业媒体在企业各个基层单位拥有一大批专兼职通讯员和业余作者,他们对企业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思想动态比较了解,因此,他们是企业媒体搜集信息、掌握动态的主渠道;另外,企业的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工会组织和维护稳定部门通过信息员会议、职工思想调研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收集相关信息,企业媒体要和这些部门经常保持联系。企业媒体通过多种方式搜集信息,掌握一段时间内或特殊情况下员工的思想、诉求、呼声,进行汇总与梳理,分析与讨论,有的放矢做好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的宣传工作,打好舆论宣传主动仗,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二、充分发挥各媒体优势,把握舆论宣传主动性。
国有企业在经济转型期经受着深化改革带来的剧烈阵痛,长期计划经济下沉积于企业内部的诸多深层次矛盾集中凸显,企业劳动关系矛盾和问题时有发生,企业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把握舆论宣传主动性,及时引导,主动应对。
相对于其他媒体,报纸“白纸黑字”,可以反复阅读,从法律意义上说,报纸是“立字为据”并公之于众、可以永久存留的证据,因此报纸的权威性、公信力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在群体性上访等组织失范、社会失序、群体无意识的情况下,流言四起,小道消息铺天盖地,更加需要报纸发布权威信息,公开真相,消除流言。
电视的优势是传播面大,传播速度快,声音与画面双通道传播,感染力强,受众广泛。对于离退休职工来说,他们更关注电视新闻,所以针对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采用电视访谈、答记者问、记者招待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报道。
门户网页或新闻网站兼具报纸和电视各自的优势,在时效性、思想性、感染力都有其优势,可采用文字、图片、图表以及视频等多种手段,可以有反映事件真相的调查性报道,可以有进行说明解释的图片图表,还可以有言论、述评等强化引导。
总之,面对涉及企业劳动关系的矛盾和问题时,企业媒体在关注舆情,掌握动态,适时介入事件的舆论引导时,一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流言,以正视听;二要进行理性分析,情绪疏导和思想引导,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使矛盾朝着可以控制、可以化解的方向发展。
三、及时通达企情民意,强化舆论宣传有效性
在涉及企业劳动关系的矛盾冲突中,群体性上访事件处理难度最大,给企业造成的伤害也最大,稍有不慎,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一个词语都会成为事件升级的导火索。所以,在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中,企业媒体责任重大,要把舆论宣传的有效性发在第一位。企业媒体舆论引导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媒体的立场、态度以及宣传技巧、引导方法非常重要。
(一)正面回应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大多数职工群众都能够冷静、理智地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而推托、遮掩,企图蒙混过关的处理方式,往往使企业陷于更加被动的地位,使得事件变得更加复杂,处理起来更加棘手。
众多事实说明,企业通过报纸等媒体公开说明情况,通报信息,积极应对,这是公共事件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企业媒体要积极引导职工正确对待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合理确定个人收入等诉求预期,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
(二)客观公允
“头脑有政策,心中有百姓”。客观公允的立场能够让职工们看到企业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诚意,更加有利于化解职工的对立
情绪。
应该说,在群体性上访等事件中,大多数上访者存在客观困难,需要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帮助、支持和资助。真心实意关心职工、爱护职工,保持职工队伍稳定,这是企业的职责所系。因此,企业媒体要站在维护企业利益,维护员工正当诉求,保持企业稳定的角度做工作,要及时传递真实信息,及时通达企情和民意,融通干群关系,融通员工和企业的关系,最大限度增加企业内部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谐稳定发展。
(三)情理结合
企业重组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利益群体,毋庸讳言,部分群体借上访名义聚众闹事以达到个人或群体目的,是近些年群体性上访事件的一个特点,广大不明真相群众的善良愿望被欺骗、感情被利用、权益被践踏,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企业媒体在宣传上要做到有理有据,情理结合,把握好宣传尺度,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据,减少负面效应,强化传播效果,突出舆论宣传的有效性,做到尽责不越位、帮忙不添乱,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简介:王银录,男,甘肃天水人,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新闻传播研究;李志贤,男,高级政工师,主任编辑,主要从事新闻宣传、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