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电荷对抗体分子状态调控的研究

来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wr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体功能化纳米粒子(Ab-NPs)由于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抗体分子在纳米粒子表面的分子状态及应用过程中的非特异性吸附均会影响其抗原结合能力.研究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表面电性和电荷密度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并分别通过物理吸附和共价偶联法对抗 α-HCG(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进行了固定.实验表明抗体在正电荷纳米粒子表面倾向于Fab朝外,随电荷密度升高抗体固定量减少,抗原结合强度降低;在负电荷纳米粒子表面抗体取向随电荷密度的增高逐渐趋向于Fc片段朝外,抗原结合强度降低.相对于稳定的共价偶联法,物理吸附抗体的纳米粒子在非特异性吸附血清蛋白后会引起抗体取向的重排,使得更多的抗体呈现出Fab片段朝外的取向,从而导致抗原结合能力增加.通过研究电性和电荷密度对表面抗体取向的调控将有助于开发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生物检测体系.
其他文献
本文对BIM技术的建筑施工多方协同质量管理现状进行详细研究,并分析应用BIM技术建立施工多方协同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与质量安全监督方等各参与方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资源有效整合,通过工程信息模型化、高效的信息传输、质量信息管理加强现场施工监管,实现现场监督与协同办公和智慧工地建设,将BIM应用到施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中.
在气液逆流喷射式外环流反应器中,采用电解质脉冲示踪法对液相停留时间分布进行测量,考察不同操作条件以及液相进料位置对液相返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射流速度uj或表观气速ug的增加,液相返混程度先减小后增大;当气速较低且uj较大时,底部进料的液相返混程度大于喷嘴进料的液相返混程度;而在气速较低且uj较小以及气速较高条件下,底部进料的液相返混程度小于喷嘴进料的液相返混程度.研究结果可为气液逆流喷射式外环流反应器中液相进料位置的选取及液相返混程度的调控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