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回放:
2011年11月16日上午,甘肃正宁一家幼儿园校车在接送孩子上学途中,与一辆货车发生事故,造成20人死亡,其中包括18名幼儿、一名教师和一名司机。而这辆核准载客9人的面包车,在发生事故时竟满满当当地塞了64人!
这不仅是全国性校车安全的脆弱,同时也折射出成人世界对幼小生命熟视无睹的疏忽,这是耻辱的,又是无奈的,在无数的责问声中,几乎众口一辞:校车安全隐患,是到了该彻底变革的时候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见诸媒体的两条消息:
消息一:加长车头、加厚车身、卡车式车底,这款据说史上安全系数最高的美式校车,日前现身广州花都新华镇中大雅宝附校。该校上个月购置了4辆美式校车,每辆价格超过40万元,成为广州市第一个购置美式校车的学校。
消息二:2006年11月,在美国印第安纳首府,一辆素以彪悍著称的悍马车撞上了停在路边的无人校车。结果,悍马半个车体粉碎,校车却安然无恙。自此,美国校车声名鹊起。(见右图)
究竟这种质量高、底盘稳,号称“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的美式校车究竟牛在哪里?和我们国内的校车有何区别?当事故发生以后,美式校车是如何保护孩子,将伤害降到最低的呢?不妨让我们从了解美式校车开始,观察国外幼儿安全观念。
链接: 美国校车史
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1885年左右),美国就开始有校车接送学童了,那时的校车是马车,直到二十世纪初,机动驾驶型校车开始面市。
1939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下,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塞尔博士在纽约召开了由全美校车研讨会。为期7天的讨论催生出了美国第一部校车法案,包括44条详实严格的校车制造规格和安全数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校车色彩定为黄色,车身字体黑色,便于晨曦和黄昏光线不足时识别。从此,塞尔博士在美国历史上获得了“黄色校车之父”的美誉,黄色也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定为校车基色。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完善,今天美国常见的校车大体分为四类:
除了黄色车身、严限载客数量外,校车的其它安全措施也很严格,甚至繁琐,包括车头车尾安置八个警示灯(图1)、车侧安有停驶伸展臂(图2)、配有紧急逃离门(图3)、夜晚荧光灯(图4)、监测录像(图5)等。
美国60条国家机动车辆安全标准中有37条是专为校车定设的,包括门窗逃生设置、翻车保护措施、车身焊接强度、燃油防火指标、撞车防震措施等。比如加州大学科研人员经过几千次的研究试验,得出高背软质加厚座椅可减缓撞车伤害、且前后椅背最佳间距为61cm 的结论,并被纳入校车安全标准(图6)。
美国校车:又恨又爱
梦 语(美国)
我是个接送孩子上下学十年之久的旅美妈妈,我跟美国校车打交道的经历可以说是又恨又爱。
免费校车是美国制度性举措,但各地还有具体实施法规,而我所在的州就规定凡住家距离学校约8公里之内不提供校车服务。一开始我们家所住的小镇,全镇方圆不过5公里,全镇都没有校车,我只好自己接送孩子。后来,我儿子六岁时因为语言交流能力滞后,经我们要求每天送去教育局办的语言强化训练班接受两小时的专门辅导,从此,就有一辆A型校车每天早10点到学校接他,12点又把他送回来。孩子稍大后我们搬到另一个大镇,该镇的校车车队庞大威武,可是不幸的是我们家的房子距离学校只有3公里,属于校车不管户,只好每天由我这个专职司机妈妈接送。过了几年儿子升初中女儿读小学,一起进入了一所离家8公里的私立学校。但免费校车只适用于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要坐校车需每年另交4500美元。我毫不犹豫地发挥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美德,弃收费校车不坐,继续充当义务司机。没想到年底收到镇教育局寄来的两张各为420美元的支票。原来因为我们没占用公校的资源,所以教育局给每个孩子退还420美元的校车费,算是一种安慰性的赔偿。
虽然我们不坐校车,但却最怕在路上碰见校车。如果早上出门晚了,准保会在十字路口和校车相遇。校车挨家挨户停靠,等候每个孩子上车,孩子不急,司机不催,车一停,红色停驶伸展臂就在车侧打开,于是后面及对面所有车辆就成了“二等公民”,不能超越,不能抢道。我们这些赶着上班上学的,不管如何心急如焚,也只能跟在校车屁股后面,开开停停。想超车么?警察的罚单等在前面!想追尾么?看看网上悍马照片的下场!
每逢遇到这场景,我对美国校车爱恨交加的情感就油然而生:我爱校车免费服务的宗旨;我爱那些因为珍惜生命而制定的严格条例;我爱这种孩童优先、遵纪守规的民风;可我也恨这“黄色特权车”让滞后的我们迟到、跟在后面变成“二等公民”!
点评 安全校车,并不等于校车安全
综观“美式校车”的诸多优点,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那就是从“以学生为本”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政府出钱,为了学生;坚固结实,为了学生;优先通行,更是为了学生——“我们不知道哪个搭校车的学生将成为未来的总统!”美国人如是说。所以,仅有单纯的安全校车,并不等于广义上的校车安全,我们在引进“美式校车”的同时,更要引进“美式校车”的“美式用法”和服务理念。
校车,并不是刷上黄漆的面包车,更不是将近报废随便改装的旧车!校车里面,坐的是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当下最脆弱的群体!恐怕没有比下一代遭受人为灾难更让人心痛和无奈的了,也没有什么比保护下一代更容易达成共识了。所有从事和孩子有关职业的人们,都应该心存体贴孩子的情怀,尽最大努力地考虑到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提供最安全、最周到的保护。这是我们成人群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1年11月16日上午,甘肃正宁一家幼儿园校车在接送孩子上学途中,与一辆货车发生事故,造成20人死亡,其中包括18名幼儿、一名教师和一名司机。而这辆核准载客9人的面包车,在发生事故时竟满满当当地塞了64人!
这不仅是全国性校车安全的脆弱,同时也折射出成人世界对幼小生命熟视无睹的疏忽,这是耻辱的,又是无奈的,在无数的责问声中,几乎众口一辞:校车安全隐患,是到了该彻底变革的时候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见诸媒体的两条消息:
消息一:加长车头、加厚车身、卡车式车底,这款据说史上安全系数最高的美式校车,日前现身广州花都新华镇中大雅宝附校。该校上个月购置了4辆美式校车,每辆价格超过40万元,成为广州市第一个购置美式校车的学校。
消息二:2006年11月,在美国印第安纳首府,一辆素以彪悍著称的悍马车撞上了停在路边的无人校车。结果,悍马半个车体粉碎,校车却安然无恙。自此,美国校车声名鹊起。(见右图)
究竟这种质量高、底盘稳,号称“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的美式校车究竟牛在哪里?和我们国内的校车有何区别?当事故发生以后,美式校车是如何保护孩子,将伤害降到最低的呢?不妨让我们从了解美式校车开始,观察国外幼儿安全观念。
链接: 美国校车史
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1885年左右),美国就开始有校车接送学童了,那时的校车是马车,直到二十世纪初,机动驾驶型校车开始面市。
1939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下,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塞尔博士在纽约召开了由全美校车研讨会。为期7天的讨论催生出了美国第一部校车法案,包括44条详实严格的校车制造规格和安全数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校车色彩定为黄色,车身字体黑色,便于晨曦和黄昏光线不足时识别。从此,塞尔博士在美国历史上获得了“黄色校车之父”的美誉,黄色也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定为校车基色。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完善,今天美国常见的校车大体分为四类:
除了黄色车身、严限载客数量外,校车的其它安全措施也很严格,甚至繁琐,包括车头车尾安置八个警示灯(图1)、车侧安有停驶伸展臂(图2)、配有紧急逃离门(图3)、夜晚荧光灯(图4)、监测录像(图5)等。
美国60条国家机动车辆安全标准中有37条是专为校车定设的,包括门窗逃生设置、翻车保护措施、车身焊接强度、燃油防火指标、撞车防震措施等。比如加州大学科研人员经过几千次的研究试验,得出高背软质加厚座椅可减缓撞车伤害、且前后椅背最佳间距为61cm 的结论,并被纳入校车安全标准(图6)。
美国校车:又恨又爱
梦 语(美国)
我是个接送孩子上下学十年之久的旅美妈妈,我跟美国校车打交道的经历可以说是又恨又爱。
免费校车是美国制度性举措,但各地还有具体实施法规,而我所在的州就规定凡住家距离学校约8公里之内不提供校车服务。一开始我们家所住的小镇,全镇方圆不过5公里,全镇都没有校车,我只好自己接送孩子。后来,我儿子六岁时因为语言交流能力滞后,经我们要求每天送去教育局办的语言强化训练班接受两小时的专门辅导,从此,就有一辆A型校车每天早10点到学校接他,12点又把他送回来。孩子稍大后我们搬到另一个大镇,该镇的校车车队庞大威武,可是不幸的是我们家的房子距离学校只有3公里,属于校车不管户,只好每天由我这个专职司机妈妈接送。过了几年儿子升初中女儿读小学,一起进入了一所离家8公里的私立学校。但免费校车只适用于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要坐校车需每年另交4500美元。我毫不犹豫地发挥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美德,弃收费校车不坐,继续充当义务司机。没想到年底收到镇教育局寄来的两张各为420美元的支票。原来因为我们没占用公校的资源,所以教育局给每个孩子退还420美元的校车费,算是一种安慰性的赔偿。
虽然我们不坐校车,但却最怕在路上碰见校车。如果早上出门晚了,准保会在十字路口和校车相遇。校车挨家挨户停靠,等候每个孩子上车,孩子不急,司机不催,车一停,红色停驶伸展臂就在车侧打开,于是后面及对面所有车辆就成了“二等公民”,不能超越,不能抢道。我们这些赶着上班上学的,不管如何心急如焚,也只能跟在校车屁股后面,开开停停。想超车么?警察的罚单等在前面!想追尾么?看看网上悍马照片的下场!
每逢遇到这场景,我对美国校车爱恨交加的情感就油然而生:我爱校车免费服务的宗旨;我爱那些因为珍惜生命而制定的严格条例;我爱这种孩童优先、遵纪守规的民风;可我也恨这“黄色特权车”让滞后的我们迟到、跟在后面变成“二等公民”!
点评 安全校车,并不等于校车安全
综观“美式校车”的诸多优点,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那就是从“以学生为本”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政府出钱,为了学生;坚固结实,为了学生;优先通行,更是为了学生——“我们不知道哪个搭校车的学生将成为未来的总统!”美国人如是说。所以,仅有单纯的安全校车,并不等于广义上的校车安全,我们在引进“美式校车”的同时,更要引进“美式校车”的“美式用法”和服务理念。
校车,并不是刷上黄漆的面包车,更不是将近报废随便改装的旧车!校车里面,坐的是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当下最脆弱的群体!恐怕没有比下一代遭受人为灾难更让人心痛和无奈的了,也没有什么比保护下一代更容易达成共识了。所有从事和孩子有关职业的人们,都应该心存体贴孩子的情怀,尽最大努力地考虑到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提供最安全、最周到的保护。这是我们成人群体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