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偏见像把刀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偏见,认为自己正确,认为自己强大,认为自己是为对方好;我们每个人都曾执著于自己的偏见,如果对方不接受,矛盾在所难免——最麻烦的是,我们对自己的偏见浑然不觉。
  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娃
  丁女士是上海市高级教师,在一所中学教语文,还是教研室主任。她的女儿歆然15岁,读初二。母女俩在同一所学校,不过妈妈不带女儿的班。歆然学习很用功,成绩却老是上不去,在班里只是一名中等生。最让丁女士难堪的是,歆然的语文成绩最差,上了初中以后最好成绩是85分。歆然的班主任正是教语文的,和丁女士在一个教研室,经常跟丁女士打趣:“丁主任,您自私一点好不好?回家给歆然开开小灶。她成绩总这样不上不下的,好像我没用心教似的。”丁女士有口难辩。她何尝不想让女儿的语文成绩好一点,她何尝不想给女儿开小灶,可是女儿不配合,她着急有什么用?
  在一位朋友的再三劝说下,丁女士同意找我咨询。也难怪,作为一名资深教师,就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请教别人,的确有点不好意思。刚见面,她就自我解嘲:“都说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娃,易子而教自古有之,看来是客观规律。”她用了半小时时间做自我介绍,极力让我知道她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获奖无数,深受领导信任和学生爱戴。“每年寒暑假都有往届毕业生来看望我,有政府官员,有企业老总,赴他们的宴是件头疼的事,我哪有那个闲工夫?”她笑着挥挥手,又得意又不屑。
  “您和女儿的关系怎么样?”我打断她。
  “关系也不错的,她有什么事总愿意跟我讲。”
  “有一名老师做妈妈,孩子有福了。”我恭维道。
  “唉!事倍功半啊!”她叹了一口气,道,“从小我就在家给孩子开小灶,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她越来越抵触我,现在根本不愿意接受我的辅导,还没心没肺地说我不怀好意!我有20年的从教经验,辅导她还不是小菜一碟?但是各种方法都用了,效果却不好。或许是她的资质太差吧。”
  “您辅导歆然的时候,她具体有哪些地方让您不满意?”我问。
  “比如,她做作业特别磨蹭,应该一个小时完成的作业,她两个小时也做不完,我越催促她越慢。再比如,为了扩大她的阅读量,我给她买了很多课外书,世界名著、古典名著、当代美文、名家散文,满满两个书架,可她根本不屑一顾,反倒对没几个字的漫画爱不释手。她身上的这些毛病,我没少纠正,刚开始是她不配合,现在则生硬地顶撞我。她爸爸经常不在家,我俩闹别扭了没人劝,就冷战。不过,每次都是她向我认错。唉,好在是女儿啊,要是生个儿子,指不定怎么气我呢。”
  第一次咨询结束了,我从丁女士口中了解到了一些情况。我们约定,第二天她带歆然来,我需要听听孩子的看法,两下验证,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母女是最亲密的敌人
  第二天下午,丁女士带着歆然如约前来。
  说到平时在家做作业磨蹭,歆然大呼冤枉:“谁说我做作业磨蹭?血口喷人!我是班上做作业最快的,考试经常第一个交卷,从来不磨蹭!”
  丁女士语气严肃地说:“上学期,国庆节放假前,还记得吗?你们全班同学都交了作业,只有你一个人没写完,后来追到办公室来交作业。我当时在场的,你不要撒谎!”
  “那次是特殊情况……你冤枉人!”歆然语塞,急得快哭了。
  “什么特殊情况?你倒是说呀!”丁女士逼迫女儿。
  “文艺队排练国庆晚会的舞蹈,自习课全占了,我是利用休息时间写完的作业……班主任都没说我,还表扬我了呢……不调查没有发言权!”
  我拍拍歆然的后背,对丁女士说:“看来,您有点主观主义了,冤枉了孩子。”
  “就是!”歆然找到了支持者,来劲了,“妈妈对我有偏见!妈妈的偏见就像一把刀,每时每刻悬在我的头上!”
  情绪稳定一些后,歆然告诉我,妈妈对她的偏见由来已久,而且特别固执,容不得她辩解。她在家做作业时,妈妈总是没完没了地催促,好像她生来就是一个大懒虫。每次听到妈妈催促,她就特别紧张,认为妈妈在故意找茬儿。“有时候我想,反正我做得再快也是磨蹭,不如真的磨蹭给你看!”歆然说,翻眼瞪了妈妈一眼。
  丁女士感觉自己的权威被冒犯了,厉声道:“没规矩!”转向我说,“您看到了,这孩子多不听话,多没礼貌。”
  “恕我直言,”我笑道,“人被冤枉、被误解的时候,有情绪上的抵触是正常的,这也是歆然的权利嘛。要是逆来顺受,长大以后遇到什么事都甘吃哑巴亏,恐怕您更担心。”
  说到不读妈妈买的那些名著,歆然撇了撇嘴,说:“现在谁还读那些老古董?妈妈买那些书之前从来不征求我的意见,浪费钱怪不着我!”
  “可那都是名著啊!真正的好文字!”丁女士瞪大眼睛说。
  歆然把脸扭向一边,无声地抗议。
  “或许,成人和少女的眼光不同吧。”我打圆场。
  歆然看着我,抿着嘴,使劲地点头。
  我看差不多已搞清了事实,就让歆然先回家,我再和丁女士聊一会儿。出门时,歆然看看我,又看看妈妈,不大信任的样子,似乎在问:“你们两个大人要商量怎么对付我吗?”然后轻轻带上了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目送歆然离去,丁女士叹息道:“现在的孩子都是怎么了?这么难管!当家长真不容易啊!在她的心目中,我一定是一个坏妈妈。”
  “我丝毫不怀疑您对女儿的爱。”我说,“不过,父母之爱不是父母说了算,而是孩子说了算;换言之,孩子真切感受到的爱才算是爱。您同意吗?”
  丁女士疑惑地点点头。
  我接着说:“您爱女心切,发现女儿有问题时往往会心里着急,说话的时候难免带着情绪,而孩子在听您说的时候,会非常敏感地察言观色,捕捉您的情绪。也就是说,她时时在感受您的言外之意和当时的情绪。这是孩子的特点,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如此,因为他们要借助长辈的评价来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意识。一旦孩子感受到您有责怪她的情绪,内心会有挫败感,进而本能地产生负面的反应。这种负面反应表现出来,就是抵制您的指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矛盾积累多了能酿成情绪的全面对抗,而且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对家庭教育极其不利。所以,如果您要改善辅导效果,要让自己心平气和,像您上课对班里的孩子那样。”   “其实,对她严格不是偏见,而是关心啊!可她居然不领情。”丁女士伤心地说。
  “歆然只是情绪上跟您对抗,其实她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您对她好。”我安慰道,“您是教育专家,一定懂得因材施教的道理。如果举一反三,是不是也应该因“个性”施教、因“关系”施教?无论施行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目的不变,就是起到正面的作用,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反过来说,不管多高明的教育方法,效果不好,都应该改进。您说是这样吗?”
  “那当然,实事求是嘛!”
  “所以,抛弃您对歆然的偏见,客观地观察她,摸清她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需要,一定会赢得她的心。另外,既然实事求是,就要敢于质疑自己,时时修正自己,切不可固执己见。比如,您认为中外名著是好读物,中学生应该读,而且必须读,就有把成人化的思维强加给孩子之嫌。名著当然是好作品,但作品好在哪里,您给孩子具体分析过吗?名著所描述的时代跟今天多已久远,孩子阅读起来有障碍,感觉无趣,难道真的不能理解吗?再者,孩子喜欢读的当代作品和漫画真的没有价值吗?”
  丁女士深思良久,诚恳地说:“看来,我对歆然的偏见还真不少。请问,究竟什么是偏见?”
  我告诉她,所谓偏见,是人们认识世界万事万物时所抱持的主观态度,带有很强的个人意识和情感,常常是因人而异,浮于现象,依凭自我见解和见识,发表以偏概全的评价和观点。错误的判断,盲目的推理,无知的肯定和否定,是造成偏见的三大因素。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抱持偏见的人喜欢留意和记忆某人的行动与他特定的形象相符之处,却拒绝与该形象相反的证据。“例如,”我解释道,“您发现歆然有一次迟交作业,便推断她每次都迟交作业,原因是做作业磨蹭,所以一看到她闲下来就认为她又在磨蹭,而不去留意歆然做事麻利的事实。您这是典型的偏见。”
  “可是,我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女儿持偏见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偏见,认为自己正确,认为自己强大,认为自己是为对方好;我们每个人都曾执著于自己的偏见,如果对方不接受,矛盾在所难免——最麻烦的是,我们对自己的偏见浑然不觉。”我解释道,“抱持偏见的人都很执著,执著于评价别人,执著于让别人听自己的,执著于改变别人,却不肯反省自身,更不曾想到,对方也可能是一个内心充满偏见的人。所以,越亲密的关系越容易出现摩擦,母女关系最为亲密,有摩擦很正常,不必过于忧虑。有人说,母女是最亲密的敌人,尤其是青春期碰到更年期的时候。”
  “您是说,歆然也心存偏见?”丁女士问。
  “当然。比如她排斥名著,说名著是老古董,其实越老的古董越值钱,在她的概念里却和垃圾等同。这种偏见的根源是她更关注新奇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事物,排斥其他事物。您推崇名著,排斥新潮,也是偏见,而且和歆然的偏见针锋相对,不产生激烈矛盾才怪!”
  只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关于偏见的危害,我告诉丁女士,偏见可以助长偏见,从而产生更加不良的后果。被偏见影响较深的人往往失去自尊心,以致他们在生活上变成像别人所期望的一样。压迫之下的受害者可能变成心中充满愤恨,对偏见更加敏感,以至于有时在没有偏见存在的地方也看出偏见。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关系亲密的人如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会对一个人的看法产生重大影响。有研究显示,3岁大的孩子就可能有偏见,他们很可能受到周围人的态度、言谈和身体语言影响,青春期的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更大。
  “今天我在您这里听了一堂课。我要好好反省,以前对领导,对同事,对学生,恐怕都有这样那样的偏见,我在无意中一定伤害了不少人。”丁女士说,“请问,针对歆然,我该做些什么呢?怎样才能弥补我们母女之间的裂痕?”
  我向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接纳孩子的全部。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缺点,调皮、不听话、撒谎、贪玩、逃避责任、自私……如果我们等到孩子变成完美的时候才接受他,也许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全部不仅能改善父母的心态,还能唤起孩子打开心扉,接纳父母。只有孩子接纳了父母,父母才有可能为他提供帮助。
  第二,时刻反省:我可能是错的。任何我们以为天经地义的事情,都可能是错的——起码别人有可能认为是错的。每个人当然有权利认为一件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但如果我们一直扮演着正义伟大的角色,我们就一定会把我们的交往对象——我们的孩子——当成邪恶的改造对象。孩子当然不高兴,所以他要奋起抵抗。当我们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我们会以平和的心态,客观地看待问题。只要孩子跟我们的观点不同,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只要看到孩子的见解有道理,我们就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认真改正。
  第三,只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什么是建议?建议是对对方有好处的、可以操作的、可听可不听的提议。什么是“对对方有好处”?就是对方自己觉得对自己有好处,而不是别的什么人觉得对他有好处。“可以操作”的意思是,如果对方照着这件事情操作,就一定会得到改善,而不是只提出空泛的目标和期望。“可听可不听”的意思是,我们有权向对方提出建议,对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如果您能做到这三点,”我总结道,“偏见就不会给您造成大麻烦,而且,您和歆然就能做回亲密的母女,不再是敌人了。”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Aktyubinsk地区于1973年1~2月发生流感暴发,其病原为流感变异型A_2/英国42/72。作者观察了220例病人(经实验室确诊)。这些病人发病急骤,无前驱期,发病当天87%病例表现明显的寒
采用界面弹性-软化内聚力模型,用解析法研究了单纤维/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高温固化后的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较高固化温度引起界面软化和脱粘;纤维中残余应力分布由应力增
“九二○”原名赤霉素,是一种植物生长的刺激素,国外对此虽有多年研究,但尚未能开展农林大田的实际应用,也未见人体医用的报导。一九六九年我国首先发现“九二○”对人体某些
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抗胆碱能药物在小鼠上的中枢抗M及抗N作用刘宝云范清华高占国刘传缋(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为了探索毒蕈碱受体和烟碱受体在帕金森氏病(PD)发病机理和治
驻华13年,从指挥攻占上海到进攻南京松井石根前后驻华13年,是一个“中国通”。在职期间,参与策划并积极支持侵略中国的行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在东京召集“东方会议
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班子成员一般都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易乡换位,有的新提拔等。无论那类成员,以中青年干部充实班子居多,中青年干部有共同的特点,即:热情高、干劲大,创新
分析60例中青年脑梗塞病因,发现其发病率随着高血压病、高血脂的增加而增高,在诸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占首位(517%),其它因素有心脏病、饮酒、吸烟及服用避孕药等。其中脑囊虫病是一个不
近日,岳西县交警大队大队长程希杰、教导员汪维来,就“公安部关于严格禁止交通民警执勤中违纪行为的通知”和“安徽省处理公路‘三乱’行为试行办法”在全体民警大会上做了认真
重庆市6个结核病防治单位对25岁以下青少年和儿童肺结核4,429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如下。一、流行病学 1.结核感染率 1951~1977年,重庆市儿童结核感染率有逐
从这件事情上,我充分认识到了固化思维和多向思维的差别,也体验到了多向思维带给我们的好处。下午给灿灿买了张学习桌,东西小,我就直接用自行车驮回来了,想着包装箱里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