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状磁场的电磁感应问题归类分析

来源 :中学生理科应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211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感应是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不少问题涉及到力和运动、动量和能量、电路和安培力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强,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以“压轴题”形式出现.学生觉得电磁感应问题比较多且复杂,对解决这种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得分很不理想,要提高学生的电磁感应题目的得分,对电磁感应问题进行归类就很重要,本篇文章就对辐射状磁场的电磁感应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希望通过这种做法,能对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有帮助.
  1.线圈与磁场平行
  磁感线分布:磁感线呈辐射状,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且线圈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
  命题特点 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物体平衡条件、能量守恒定律相联系.
  例题1 如图1所示,一个很长的竖直放置的圆柱形磁铁,产生一个中心辐射的磁场(磁场水平向外),其大小为B=K/r(其中r为辐
  图1
  射半径),设一个与磁铁同轴的圆形铝环,半径为R(大于圆柱形磁铁的半径),而弯成铝环的铝丝其横截面积为S,圆环通过磁场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过程中圆环平面始终水平,已知铝丝电阻率为ρ,密度为ρ0,试求:
  (1)圆环下落的速度为v时的电功率;
  (2)圆环下落的最终速度;
  (3)当下落高度h时速度最大,从开始下落到此时圆环消耗的电能.
  分析 存在困难:在计算感应电动势时,学生往往以为因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始终为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从而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突破方法 运用等效方法,将圆形线圈等效为长为2πr的直导线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则由E=Blv可求得感应电动势;另外也可以用E=ΔΦ/Δt进行求解,此时需将ΔΦ理解为线圈在Δt时间内扫过的面积ΔS与B的乘积,即ΔΦ=2πBrvΔt,则可解得E=ΔΦ/Δt=2πBrv
  求解过程: (1)由题意知圆环所在处在磁感应强度B= k R
  圆环的有效切割长度为其周长即l=2πR
  圆环的电阻R电=ρ l S =ρ 2πR S
  当环速度为v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为E=Blv=2kπv
  电流I= E R电 = kvS ρR
  故圆环速度为v时电功率P=I2R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P= 2πk2v2S ρR
  (2)当圆环加速度为零时,有最大速度vm
  此时F安=BIl= 2πk2vmS ρR
  由平衡条件mg=F安,又m=ρ0S×2πR
  联立解得vm= ρρ0R2g k2
  (3)由能量守恒定律mgh= 1 2 mv2m+Q,解得Q=mgh- k R mv2m=2πρ0RS·[gh- 1 2 ( ρρ0R2 k2 )2]
  2.线圈与磁场垂直
  磁感线分布:磁感线呈辐射状,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且线圈中与磁场垂直的两条边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
  命题特点: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物体平衡条件、能量守恒定律相联系.
  例题2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自行车,它能自行发电供夜晚骑自行车时照明.自行车车头灯供电的小型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如2甲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固定在圆柱形铁芯上,过ad、bc边中点,平行于ab、cd的轴oo′固定在铁芯上,轴的另一端有一半径为r0摩擦小轮,小轮与自行车车轮的边缘接触,当车轮转动时,因摩擦而带动小轮转动,从而使线框在磁极间转动,如2乙图所示.在磁极与圆柱状铁芯之间形成辐射状的磁场,ab、cd经过处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方向始终与两条边的运动方向垂直,俯视图如2丙图所示.设线圈的匝数为N,ab=L1,bc=L2,自行车前后轮的半径为R1,大齿轮的齿数为n1,小齿轮的齿数为n2.车头灯的电阻为R,线圈总电阻为r.该同学以每秒n转的速度踏动自行车脚踏板,自行车从静止开始经很短的时间后就能达到稳定速度.自行车与地面,摩擦小轮与后轮之间没有相对滑动.该同学的质量为m,自行车连同发电装置的质量为M,设骑自行车时所受空气阻力和地面的阻力的总和f与人车总重力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不计线圈、圆柱形铁芯、摩擦小轮的转动动能和所有转轴处摩擦消耗的能量.
  (1) 求稳定后,摩擦小轮的角速度ω0和车灯回路的电动势E
  (2) 若线圈逆时针转动(俯视),画出(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流过车灯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规定a→b→c→d→R→a为电流的正方向,(注意:要有必要的文字和公式说明)
  (3) 经足够长时间T,发现骑行的路程为S,人在时间T内消耗的体能转化成机械能部分的能量如何分配,各项分别是多少?
  图2
  分析 存在问题:在计算感应电动势时,学生因没有准确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Φ/Δt,认为此题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变化的,故因该同时存在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在求解过程中,由于字母很多,学生一不小心就把符号带错.
  突破方法 首先要准确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ΔΦ/Δt,说明只有某地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时,才有感生电动势,在具体求解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从切割角度进行,这个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等于左、右两边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之和,上下两边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互抵消;二是从法拉第感应定律E=ΔΦ/Δt角度进行,此时需要微元方法,求出在时间微元Δt的磁通量变化量ΔΦ=NBL2vΔt+NBL2vΔt=2NBL2vΔt,再运用E=ΔΦ/Δt可解得E=2NBL2v.
  图3
  求解过程: (1)设大齿轮、小齿轮的角速度分别为ω1、ω2,大齿轮、小齿轮的半径分别为r1、r2,由角速度公式ω=v/r得而ω1=2πn.   小齿轮与后轮角速度相同,后轮与摩擦小轮的线速度相同,小齿轮和摩擦小轮的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即
  解得线圈的电动势E= ,
  因此E=
  (2)电流大小为电流周期
  线圈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形如图3所示
  (3)根据能量情景分布图可知,人在时间T内消耗的体能转化成机械能部分的能量是三部分,一部分是人车的动能增加,一部分能量是用来克服车所受空气阻力和地面的阻力所做的功,还有一部分能量是各个电阻产生电热的.车到达稳定是车速,人车动能增加为
  用来克服车所受空气阻力和地面的阻力所做的功为产生的总电热为
  3.在由线圈与辐射状磁场相叠加的磁场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磁感线分布:磁感线的分布呈曲线状,明确磁感应强调在x、y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其中一个方向上的分量随位移按线性变化,另一个方向上的分量按类似于的规律变化.
  命题特点: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与物体的平衡条件相结合.
  例题3 如图,超导圆环置于永磁体上方,永磁体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矢量对Z轴呈对称分布,在任意包含Z轴的平面内(Zp平面)有平行于Z轴的磁感应强度分量Bz和平行于p轴的分量Bp,无垂直于Z 平面的分量,B= B2p+B2z ,设Z=0平面 (永磁体的上表面)上方,BZ(p,Z)= α 1+z , Bp(p,Z)=βp,(α,β>0,p= X2+Y2 )
  (1)半径为b的超导圆环轴线与Z轴保持重合,在外力支持下静止在Z=ZO处,t=0时超导圆环无电流流过,求此时超导圆环包围磁通量φO.
  (2)t>0时,超导圆环在外力支持下缓缓下移,求圆环下落到Z处时的超导电流强度IS(已知超导状态下圆环包围的磁通量守恒,超导电流IS在超导圆环中产生的磁通量ΦS=LIS,L是常数).
  (3)求超导圆环在磁场中下落到Z处受到的磁悬浮力F(Z).
  (4)为了使超导圆环悬浮在Z>0处,求超导圆环质量m的最大允许值.
  解析 这是一道信息题,它以复杂的磁场分布及超导性质为载体,考察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通过题目中过给的“超导状态下圆环包围的磁通量守恒”,提取出ΦO=Φ(ZO)+ΦS,这一信息,从而求出感应电流I.
  求解过程: (1)据题意,Z=ZO处,BZO(p,Z)= α 1+ZO , S=πb2
  所以ΦO=BZO, πb2= παb2 1+ZO
  (2)题目给出的“超导状态下圆环包围的磁通量守恒”为破题关键,结合“超导电流IS在超导圆环中产生的磁通量ΦS=LIS”的条件
  可知ΦO=Φ(ZO)+ΦS, 即 παb2 1+ZO = παb2 1+Z +LIS
  IS=- παb2(ZO-Z) (1+Z)(1+ZO)L ,沿Z正方向看电流为逆时针
  (3)超导圆环在磁场中下落到Z处受到的磁悬浮力F(Z)就是超导圆环受到的安培力F(Z)=ISβPI=Bb I=2πb
  所以I(Z)= 2π2αβb4(ZO-Z) (1+Z)(1+ZO)L
  (4)超导圆环悬浮,即重力与磁悬浮力F平衡,
  最大超导圆环质量m,即当Z→0时
  mg= 2π2αβb4ZO (1+ZO)L , 即 m= 2π2αβb4ZO (1+ZO)Lg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高考实验题很好地体现了“源于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 的思想.近几年的考题,考生读题就能想到课本上的原实验,但却变化多端,知识面宽窄不同、难度深浅不一、装置各有所异,数据处理多样,题目出得越来越灵活,需要考生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实验考题,要求高,赋分也高.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是一个志在必得,却不容易得分的地方;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在指导学生复习备考中也往往缺乏行
期刊
高三复习到电磁感应这部分内容时,在一次练习中有一道“力电磁综合选择题”,学生解题结果出现惊人的一致性错误,全班几乎“全军覆没”.通过与学生进一步深入交流、讨论,笔者发现他们的解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却有着很深刻的隐蔽性错误,现一一分析如下:  图1  原题呈现 如图1,矩形裸导线框abcd的长边长度为2L,短边的长度为L,在两短边上均接有电阻R,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导线框一长边与x轴重合,左边的坐标x
期刊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若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了一些物理模型或“二级结论”,可 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主要介绍高中物理中的等时圆模型及其应用.  一、“等时圆”等时性介绍  1.如图1所示,若小球从圆上的顶端A点沿光滑的弦轨道由静止开始滑下,则小球滑到弦轨道与圆的交点的时间都相等,且都等于小球沿竖直直径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即:  tO= 2d g = 4R g =2 R
期刊
2.非选择题型  非选择题的题型设计,多以填空的形式,内容多 以概念基础和概率计算为主,对此学生只有牢记概念, 并灵活运用,才能灵活应对知识延展的分析题型.  前几道题是以基础概念为主,对此学生保持头脑清醒、认真理清思路、注意基础概念的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3  例3  试卷中的第二十六题,图中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并解答以下问题,  (1)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期刊
一、函数原理  1.正比例函数  例1 调查某草原的田鼠数量时,在划定的1ha的调查区内,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田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求该地区田鼠种群的个体总数.  (2)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比例均为1∶
期刊
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有光合作用色素、场所、过程、影响因素、类型和应用,与呼吸作用和其它知识综合考查,经常推陈出新,具有分值大、题量多、灵活度高等特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度.现结合今年高考试题,谈谈光合作用的创新考查.  一、对光合作用色素的考查  例1(海南卷6)下列关于生长在同一植株上绿色叶片和黄色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两种叶片都能吸收蓝紫光  B.两种叶片均含有类胡萝素  
期刊
波利亚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类比是获得发现的伟大源泉”.在科学创造的发现与发明中,类比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笔者借助圆中我们熟悉的6个性质出发,类比出双曲线的6个类似性质.以期抛砖引玉,激发起同学们的创造热情和类比发现意识.
期刊
题目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y2b2=1(0
期刊
守恒存在于整个自然界之中,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守恒、能量守恒等等,这就是打开化学计算之门的“金钥匙”.  一、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就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例1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生成4.4 g R,则参与反应的
期刊
2015年是全国高考陕西省自主命题的第十年,是实行新课标自主命题的第六年(明年将采用全国新课标Ⅱ卷),文理科试题仍以高度相关的姊妹卷形式出现. 试题打破以往的框架结构,整体结构及风格向全国卷靠拢,严格遵循考试说明,以能力立意,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避免偏题怪题和巧解偏方,强调通性通法的合理使用,重视基本能力运用和拓展,回归课本和数学本质,试题更具基础性和综合性,与2014年相比,今年高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