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少帅杨文俊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eter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32岁的杨文俊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择。当时,牛根生离开创业打天下的伊利集团,准备开始自己全新的事业。而此时的杨文俊已经是伊利集团液态奶公司的负责人,如果追随牛根生而去,面对的将是一无奶源、二无厂房设备的现实。他能舍弃已经得到的一切从零开始吗?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次,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杨文俊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追随牛根生,开始蒙牛的创业生涯。
  
  不忘伯乐
  
  创业伊始,当牛根生大胆启用杨文俊出任液态奶本部总经理时,许多人对这个当时全国乳业最年轻的液态奶掌门人表示了忧虑。对此,牛根生只用一句简短的话结束了一切争论:“使用就是最大的培养!”
  当蒙牛以一天超越一个竞争队友的成绩,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民营企业的 最高成长速度——蒙牛速度时,杨文俊也开始在业界受到广泛瞩目。
  对于自己的成长以及获得的成功,杨文俊的回答始终如一:“如果我还算一匹千里马,那也是牛根生这个伯乐相中了我。”
  “他对年轻人有一种无微不至的耐心,不仅把自己从业多年的经验得失对我倾囊相授,而且对于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他总能在自己把稳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年轻人提供创造性的工作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大胆尝试。”杨文俊如此评价牛根生的重用和培养。
  “说起刻骨铭心的事情,我总是会想起1990年结婚时,连4000元的购房款也拿不出来。当时我的月工资只有40元,东拼西凑了2000元,剩下的2000元依然是个天文数字。就在我为此犯愁的时候,牛根生给我送来了2000元钱。要知道,牛董自己当时也没有多少积蓄。”
  作为蒙牛的第二任总裁,杨文俊感到非常幸运,因为牛根生已经为蒙牛的长远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蒙牛已经建立了连接“亿万消费者,千万投资者,百万农牧民,几十万劳动大军”的庞大产业链;蒙牛优质、健康的品牌形象已经在海内外消费者心目中确立起来,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牛奶品牌。蒙牛以“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已经牢固确立,成为大家都认同的价值观,并渗透至蒙牛企业的一举一动,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杨文俊有信心和团队共同成长的最有力的基础。
  
  讷言敏行
  
  这些年,到蒙牛参观的人都有一个印象:蒙牛厂区永远找不到随手丢弃的垃圾,蒙牛的无烟区也找不到吸烟的员工,蒙牛的食堂里没有一个人剩饭,蒙牛的员工在厂区内走路各行其道,规规矩矩。
  蒙牛有3万多名员工,是什么造就了蒙牛的执行力?杨文俊概括为“狼性”。他很欣赏<狼图腾>,“中国企业是需要狼性的,现在全球市场这么大,你一点狼性也没有,连本土市场都守不住,怎么去人家那边?当然,也不能全是狼性,学狼性你得有个度,不能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狼性太强了你也就失去了好多应有的平衡的品质。”
  杨文俊的座右铭是“君子讷于言敏于行”。“讷于言”,就是说话要慢一点,拿主意要慢一点,反复寻找突破性的、创新性的思路;一旦主意拿定,就一定要立即行动,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去执行,这就是‘敏于行’”。
  在杨文俊的案头,有一本工作台账,在这个3万人的团队中,每一位蒙牛工作人员都要逐月填写的表格中,“工作中的创新”是一项必填项目,它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奖惩和收入。“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制度约束,把创新动力融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这就会促使大家不断找到新办法,新思路。”
  让杨文俊感到自豪的是,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蒙牛建设了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第一个液态奶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制造商。2006年,蒙牛乳业研发的中国第一款高端牛奶产品——特仑苏,摘取了“IDF产品创新奖”,这是我国104年来第一次站在全球乳业的最高领奖台上。
  
  国际农民
  
  “说到农民,其实我以前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从1986年开始进了学校,毕业以后开始做饮品,做了近20年。经过自己的奋斗,我从农民变成一个市民,这也是当时好多农村小孩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现在又从市民变为了农民。“蒙牛现在的总部在和林格尔,离呼和浩特市区37公里,环境很优美,但依然是在农村。杨文俊把蒙牛的领带称为“三农领带”,媒体称他为“国际农民”,他又回到了9亿农民的行列中。
  杨文俊的办公室窗外就是开满鲜花的草场。“你可能想象不到,在这片多彩的草原上,许多孩子的生活依然是灰色的,他们的童年像我一样,也是在贫困中度过!一头奶牛一年的收入怎么也在3000元,请你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蒙牛做成全球的液态奶第一,会有多少西部的家庭走向小康,又会有多少西部的孩子美梦成真!”2006年10月,杨文俊和妻子郑凌云出资50万元,在他们的母校设立了奖学金。今年年初,他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2006大地之子——企业家回馈社会反哺家园年度人物”。
  “农者,天下之大本也”。杨文俊说,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对比重的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更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实践证明,发展乳业是一个国家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捷径。乳业不仅能把城市和农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消除二元经济结构,还能让大量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变成产业工人,有效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当我不再贫困的时候,我也渐渐地感觉到,蒙牛团队的工作不仅会让越来越多的西部农村孩子们告别贫困,也与整个民族面临的伟大挑战紧紧联系在一起。蒙牛一头牵着西部生态和几百万奶农,一头连着亿万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和谐社会的中坚。”
  今年整整40岁的杨文俊拥有许多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CCTV年度三农人物……但在杨文俊的心中,蒙牛的未来比自己的成功更重要。2006年,蒙牛董事会制订了五年发展战略规划(麦肯锡协助),2010年努力进入世界乳业前10强,确保进入前20强。“努力在世界上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国际一流乳业品牌,并着力把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打造为世界乳都,把内蒙古建成世界乳业中心。”杨文俊对蒙牛的未来充满信心。
其他文献
在古长城脚下,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接壤之处,有一个名叫横山的地方。这里曾是西夏王国的缔造者李元吴的故乡,也曾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的生身之地,更是汉武帝屯兵蓄锐的牧马场。  两千年前的横山“沃野千里,牛马衔尾,群羊塞道”,但经历千年战火和人为垦植,到明清时期,这里已是“四望黄沙,不产五谷”的不毛之地。  建国60年来,横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长期坚持治沙造林。经过不懈努力,如今横山4333
期刊
早在一年前,一张贴在拉萨八廓街附近许多旅馆和酒吧的名为《达珍母亲和她的孩子》的海报引人注目。海报上是一位身材微胖、面容慈祥的藏族阿妈和一群孩子的头像拼贴照,还有着这样一段话:“一个用自己微薄收入收养了87个孤儿的母亲,德吉孤儿院现在需要你的援助”。  记者也被这张海报所吸引,于是想到德吉孤儿院探个究竟。    拥挤拮据的孤儿院    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隐藏在八廓街的德吉孤儿院。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
期刊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在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追求无公害、绿色食品、环保安全食品的健康理念已成为时尚。  创建于1996年的陕西心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成就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公司现设陕西心为有机种猪场、酵素菌微生物饲料、肥料公司、“心为”有机猪
期刊
府谷,黄河之滨古老的富昌之城:府谷,塞北高原璀璨的能源新都。  府谷,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最北端,举世闻名的神府煤田腹地,陕晋蒙三省区交汇地带。滔滔黄河绕城而过,巍巍长城横亘东西。全县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辖7镇13乡,总人口22.4万。  府谷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发展优势突出。特别是煤、水、电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全县含煤面积达135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2%,已探明储量136.32亿吨
期刊
重庆云阳县盘龙镇活龙村紧挨长江边的半山上,一栋瑞士山地古典建筑风格的希望小学格外引人注目。这所学校背山面江,不但环境优美,而且硬件设施也是一流的,宽大的玻璃窗、环保黑板、标准课桌、吊扇……一个都不少。  这所希望小学是由中国海外集团投资350万元兴建的,12间标准教室外加1间多功能教室,可容纳500多名学生。之所以投入350万元,捐建方说是为了50年不落后。很快,这所学校被网民一致评为“中国最美丽
期刊
在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地区,昔日“脏、乱、差”的新城区韩北村己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拔地而起的是四栋即将封顶的“城中村”大楼叫“聚福园”。2009年8月上旬,西安市人民政府和新城区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专家在对“聚福园”这一关系民生工程的检查和复查中,充分肯定了“城中村”改造工程的质量和示范作用。  韩北村虽地处西安城乡结合部,长期以业,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和经济发展的制约,缺乏统一管理,村内公共设施简
期刊
金旅客車
期刊
金色世紀贵宾金卡
期刊
陕西合阳农民侯永禄早年读过两年中学,19岁回乡务农。他有一个习惯——写日记,从1940年一直记到2000年,30多个大小不一的本子,累计200多万字。侯永禄的日记记载的虽然只是一个农民家庭生活中的芝麻小事,却涉及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出中国农村60年的巨大变迁。    侯永禄是陕西省合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却写了整整60年的日记。  2006年12月,一本名为《农民日记》的书由中国
期刊
在古城西安东面有一天然的屏障白鹿原,据史料记载,“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原上,人们以为祥瑞,是以得名焉”。白鹿原历史悠久,人文远古,实为一文化大原、历史名原。原高坡陡,居高临下,依山傍水,地势雄伟,灞河水环绕原脚,原上平坦开阔,西安海棠学院就坐落于这里。  西安海棠学院由海棠国际集团创办的西安海棠学院,是一所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并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