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高校知识女性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huig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梦美,教育任重,高校作为教育施展的重要阵地,承担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知识女性作为高校重要群体,在建设和谐高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伟大中国梦,高校知识女性责无旁贷,这不仅要求知识女性自身努力,而且要求高校创造环境。
  关键词: 高校知识女性 中国梦 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追根溯源,“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中演绎而来。“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民族振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教育是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1]。中国梦美,教育任重,作为教育的重要实施者,高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阵地。
  一、高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阵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并且把“创新驱动发展”第一次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校的第一使命是培养有灵魂的人才,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人才基础。高校要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源泉,成为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既是高校的时代使命,又是高校自身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高校具有高水平专业人才集聚、学科综合、科学研究资源丰富及创新性思想活跃等优势,并且在科学、技术、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预测和建议具有前瞻性。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引领社会思潮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强调,好学才能上进。必须发扬学习之精神,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高校作为学习求知的殿堂,一方面要发挥好大学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功能,为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创造条件,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大学的导航作用,引领全社会“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树立学习标杆。因此,高校既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航标,又是推动整个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在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上,高校是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她能够汇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在此过程中,高校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阵地,必定大有作为。
  二、知识女性是和谐高校的重要建设力量
  知识女性是指从事各级教育、科研及开发工作的女性知识分子,她们一般具有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凭借自己特有的实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
  在社会上,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一道校园围墙,隔开了社会的喧嚣和嘈杂,把宁和与平静带给校园中的教师和学生,形成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讨的氛围。高校作为一个重视知识力量的群体,更是消融了男性和女性生理上的差异。高校重知识而不注重体力,重智慧而不重鲁莽,高校尊重女性。同时,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显示出高校环境更适合她们发展。女性体质较弱,但是心思缜密细腻,认真负责,更容易专注科研,所以高校女教师不乏高学历的杰出人才,涌现出大量的女博士和女硕士,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给知识女性施展才华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是知识女性自我展示、大展身手的平台。
  据2010年教育部统计,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合计2156601人,其中女教职工980704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5.47%,专任教师1343127人,其中女专任教师6243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48%。2011年教育部统计,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合计2204819人,其中女教职工100850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5.74%,专任教师1392676人,其中女专任教师6529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88%[2]。以上数据表明,在高校,女教职工和女专任教师的数目不断增长,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据2010年统计,普通高校学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总数是260465人,女研究生指导教师有68665人,占研究生指导教师总数的26%,其中,女博士生导师(2072人)占博士生导师(16204人)的13%,女硕士生导师(60250人)占硕士生导师(201174人)的30%[3]。据教育部2011年统计,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总数是250219人,其中女研究生指导教师有71047人,占研究生指导教师总数的28%,其中女博士生导师(2496人)占博士生导师总数(17548人)的14%,女硕士生导师(65787人)占硕士生导师总数(210197人)的31%[4];高学历的知识女性在高校的教师群体中比例不断增大,她们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将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知识女性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独立自主地创造价值。知识女性专业、自主、创造性强、渴望自我价值实现;知识女性心思细腻、情感丰富、性情温和,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知识女性工作严谨认真,自信自立,勇于应付各种挑战;知识女性职业情绪稳定,一般都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知识女性承担着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的职责,既是职业工作者,又是妻子、儿媳、母亲等多个角色[5]。
  教育者应该具备思维敏捷、口齿伶俐、驾驭语言文字流畅自如的能力,这是知识女性的特征素质。知识女性形象思维相对发达、考虑问题细致周密,此外还兼有柔韧性强、持之以恒、态度认真、责任心强等特点。这些女性的特点,使其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都能与男同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女性是生命的直接创造者和养育者。温柔善良、耐心细致、慈爱体贴、善解人意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品质,延伸到职业中便表现为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高校知识女性应发挥细致入微、亲切内敛的特点,采用具有亲和力的兄弟姐妹式、亲朋故友式的方式,实现与男同事的和谐互动,树立与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构筑团结共进的和谐空间,为教书育人搭建宽松和谐的平台。女教师凭借母性的关爱与包容,以及诚恳真挚的爱心、无微不至的关心、不急不躁的耐心,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知识女性聪慧敏锐、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课堂上女教师思如泉涌、口若悬河的渊博学识感染学生,生活中知识女性从容淡定、爽朗热情的优雅气质影响学生,如微风、如细雨,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哺乳着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她们是校园内一道美丽的风景,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楷模,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谁都不能否认校园内知识女性的特殊功能,谁都不能替代校园内知识女性的独特作用[6]。   总之,有知识、有道德、有修养的现代知识女性,应积极融入构建和谐高校的实践中,全面发展自己,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三、激发高校知识女性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的途径
  在教育事业中扛起“半壁江山”的高校知识女性,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容忽视的群体。关注并维护他们的发展需要高校和知识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即高校知识女性不仅要从自身因素努力,还要创造良好的环境。
  高校知识女性要从自身出发提高整体素质。高校女性要加强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新,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充分开发潜能和优势,树立自信心,增强独立意识。从自身角度促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化,达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效果。
  学会呵护家庭和谐关系,打造人生避风港。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贤惠的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有一个开明的男人,而任何成功的男人和女人背后,都应该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知识女性也不例外,和谐的家庭关系,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还会给生活增添许多幸福。
  此外,高校知识女性应该学会心理调适,掌握心理促进[7]。角色的冲突,让知识女性不同程度地处于工作和生活困顿之中,导致心理上的强烈冲突,陷入“身心疲劳”的状态;由于知识女性的理想和个性倾向及其成就动机和上进心,使得知识女性具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加之其敏感脆弱的性格特点,高校知识女性应该学会心理调适,即通过自我提高、自我关怀、自尊自爱、追求“柔性”[8](即更重视培养与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自身耐心细致地优势,采用亲和力的方式,构筑师生、同事之间团结共进的桥梁,发挥女性优势,化解多重角色困惑。
  高校要注重软环境的关怀。首先要创设浓厚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关注知识女性的工作、生活和心理,重视对知识女性的正确评判和任用,为知识女性施展才华创造环境。其次要为知识女性建立培训规划、创造学习的机会,德鲁克曾说: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9]。再次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创设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并设立相应的工资和奖励制度,激发知识女性奋进的动力。
  此外,保障高校知识女性的权益。依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是现代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的重要社会条件。许多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都非常重视对女教师权益的保护,如美国为了消除妇女职业隔离、扩大妇女就业,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建立现代化的就业服务体系,特别在1991年颁布《玻璃天花板法》对女性的平等晋升做出保护,并依据该法成立玻璃天花板委员会,借用政府公权的介入来打破两性职业隔离,促进两性平等,以消除女性经晋升的障碍[10]。
  高校要努力为知识女性营造发展的平台,帮助她们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教学方面,要注重女教师梯队的建设;科研方面,要帮助扶持女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和扩大科研成果[11]。同时,制定并出台相关保护和照顾高校知识女性的政策并落到实处。如规定女性担任某些重要职位的最低比例、建立高效知识女性利益诉求的法律渠道和组织,又如校妇委会和校女工委等、在职称评审、干部提拔、教师培训、学历提高等方面为其提供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翟博.中国教育报,2013-5-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女教师工数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7382/201305/15256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研究生指导教师情况(总计)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
  00/201201/129588.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研究生指导教师情况(总计)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3
  82/201305/152533.html.
  [5]常庆平.知识女性个性特征与管理策略分析.赤峰学院学报,2010.12(12).
  [6]金乐.知识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诊共和作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7]程肇基,胡嘉琳.心理关怀对女性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心态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第23卷.
  [8]黄朝晖.塑造新形势下高校女教师的“三性”形象.中国高等教育,2003.10.
  [9]常庆平.知识女性特性特征与管理策略分析.赤峰学院学报,2010.12(12),第26卷.
  [10]转引自:李英兰.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研究.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引自:焦兴恺.美国两性工作平等救济制度之研究.台北学法学论丛,2001.
  [11]刘兴民,汪宜丹,张庆彩.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问题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18~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将房地产去库存列为2016年的五大任务之一。几天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研究2016年的经济工作时,化解房地产库存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呈持续增长态势,高等教育已由规模扩张转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战略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定位已进入发展理念的
本文从理论上剖析了财政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意义、扶持对象、扶持环节及引导方向,同时从湖南省的情况出发,在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两方面提供了现实验照,最后从培育主体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重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当前会计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尚未普遍被当作一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纳入教学计划。文章探讨了目前高职高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阐
伴随产业经济、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的发展,客户不断升级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与银行落后的服务和组织能力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矛盾。
班集体管理与建设是一门艺术,本校省级立项课题《团队文化观照下的"自能"班集体建设的校本研究》的开展改变了班级管理传统模式,充分发挥了每一位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电机学》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问题。利用多种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软技能概念译自国外,英文是Softskills,也有国外学者将之称为Non-cognitiveskill(非认知技能)或Non-technicalskills(非技术技能),是与硬技能相对应的隐}生能力。目前在国内软技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