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被认为是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才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保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强调:“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现、发挥自己的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智慧财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习。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该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像“无头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我们想要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在素质教育的洪流中,地理课程的重要作用是作为学习的载体,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与各学科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科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让课堂丰富多彩而有美感。然而学生能力的挖掘只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课前的预习、准备、实践思考是挖掘学生潜力的重要方面。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很多知识与生活接近,在学生眼里看来很简单,往往采取轻视的态度。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才能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乃至互相学习?如何让基础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用活跃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地理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分析学科和学生特点,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充分挖掘其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初步形成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的参与全过程,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活动,从课前准备、课堂展现到课后讨论,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整个教学都以学生自主活动贯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地理学科综合性强、信息量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外部学习活动化为内部的心智活动,从而习得知识、发展技能。在活动中,学生不能产生依赖心理,必须树立依靠自己的观念。教师仅仅起引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介入教学过程,对教学进行有效加工,指导学生积极按时完成任务并对此负责。鼓励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各方面收集信息。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课改探索的过程中,我重视教育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摸索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世界的宗教部分,为扩充学生的知识、锻炼其归纳总结能力、个人表现能力及相互交流学习能力,可采用个人先写提纲、查找资料、写出发言稿、课堂介绍,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展现才能、相互学习。
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重在体现学生自我能力的施展,从学生自学到查找资料到综合分析,从课外到课内,以学生自己的方式(如小品、解说、模型等)来展示自己的成果,结论一目了然,水到渠成,整个过程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现,形成良好的协作互助精神,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教学流程图如下:
[课前分组准备]:形成分工协作精神,查阅资料扩宽知识面,培养分析能力。
[才能展现]以学生自己的形式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表现出来,生动活泼,例如:“聚落”一课中,聚落指人类的集中居住地, 一个简单的定义,为使学生有形象生动的认识,并与美术相结合,先让每个学生画出心目中的聚落,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想象,抽两辐为代表,聚落的分类和作用也就一目了然了。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形成主要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四个地理组分别把自己的调查结果用活泼生动的方式一一展现,有小品、有模型、有绘画、还有歌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知识总结]:由学生互相讨论从活动中总结知识。从四组学生的活动展现,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得出影响聚落的四类主要因素,并作出示意图,结论水到渠成。
[思想教育]:在讨论中进行思想教育,出示美丽的聚落图片,再次引起学生兴趣,以“丽江古城的发展”展开讨论,提出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学生基础知识有限,知识面狭窄,以及教师对作品指导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注意扩展学生知识面,给学生多提供查找资料途径,指导学生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形成清晰的思路,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将教材内容串连起来,形成一定的逻辑联系,将课外与课内结合、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并在此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其自信心,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习。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该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像“无头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我们想要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在素质教育的洪流中,地理课程的重要作用是作为学习的载体,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与各学科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科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让课堂丰富多彩而有美感。然而学生能力的挖掘只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课前的预习、准备、实践思考是挖掘学生潜力的重要方面。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很多知识与生活接近,在学生眼里看来很简单,往往采取轻视的态度。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才能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乃至互相学习?如何让基础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用活跃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地理教学中一切从学生出发,分析学科和学生特点,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充分挖掘其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初步形成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的参与全过程,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活动,从课前准备、课堂展现到课后讨论,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整个教学都以学生自主活动贯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地理学科综合性强、信息量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外部学习活动化为内部的心智活动,从而习得知识、发展技能。在活动中,学生不能产生依赖心理,必须树立依靠自己的观念。教师仅仅起引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介入教学过程,对教学进行有效加工,指导学生积极按时完成任务并对此负责。鼓励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各方面收集信息。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课改探索的过程中,我重视教育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摸索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世界的宗教部分,为扩充学生的知识、锻炼其归纳总结能力、个人表现能力及相互交流学习能力,可采用个人先写提纲、查找资料、写出发言稿、课堂介绍,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展现才能、相互学习。
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重在体现学生自我能力的施展,从学生自学到查找资料到综合分析,从课外到课内,以学生自己的方式(如小品、解说、模型等)来展示自己的成果,结论一目了然,水到渠成,整个过程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现,形成良好的协作互助精神,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教学流程图如下:
[课前分组准备]:形成分工协作精神,查阅资料扩宽知识面,培养分析能力。
[才能展现]以学生自己的形式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表现出来,生动活泼,例如:“聚落”一课中,聚落指人类的集中居住地, 一个简单的定义,为使学生有形象生动的认识,并与美术相结合,先让每个学生画出心目中的聚落,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想象,抽两辐为代表,聚落的分类和作用也就一目了然了。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形成主要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四个地理组分别把自己的调查结果用活泼生动的方式一一展现,有小品、有模型、有绘画、还有歌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知识总结]:由学生互相讨论从活动中总结知识。从四组学生的活动展现,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得出影响聚落的四类主要因素,并作出示意图,结论水到渠成。
[思想教育]:在讨论中进行思想教育,出示美丽的聚落图片,再次引起学生兴趣,以“丽江古城的发展”展开讨论,提出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学生基础知识有限,知识面狭窄,以及教师对作品指导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注意扩展学生知识面,给学生多提供查找资料途径,指导学生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形成清晰的思路,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将教材内容串连起来,形成一定的逻辑联系,将课外与课内结合、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并在此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其自信心,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