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品悟与审美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就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打破思维常规,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形成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所以,培养能够独立思考,有着完美个性,正确审美的创新者就务必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一种自身的需要。
  一、品味语言,构建形象
  真正艺术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它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和生动逼真的意境中。因此开辟学生审美想象的通道,通过作者用来描写艺术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使学生在美的欣赏、想象中得到熏陶。高中语文新编教材中选编了许多中外名家的优秀散文,这些优美的文字承载着无尽的神韵。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构建出新的形象,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代表抽象概念的词语,而无法还原那些生动的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驰骋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感受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美好图卷,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身临其境,从而获得人生的感悟和美的享受。
  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三段“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道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这是一幅带有立体美感的画面。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为背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流光溢彩;天地间,一两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空白之中,疏落得体;坐在院中的人,手捧清茶,举头仰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动静相宜,声色相辅。秋的美、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蓝天白花之中。体现出故都秋的质朴美、原始美!“一椽破屋…..破壁腰中…..”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体悟出美来。这些细腻独特的感受,忧郁优美的情怀在作者细腻的刻画中体现出来。通过想象,联系学生各自的生活经历,阅读品味,学生贴近作者,走进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神韵。
  二、构建枢纽,领悟神韵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美文比比皆是。它们写景精美,情味浓厚,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情怀,志趣。而作者与学生生活的时代不同,际遇不同,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方式,语言修养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中间的藩篱有时难以逾越。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在这中间构建起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贴近作者,与作者的思想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领悟文字中所蕴涵的神韵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首先,让学生根据画中或生活中所见的荷叶,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的舞裙联系起来,然后想象作者笔下的荷塘:放眼望去,荷叶的繁茂,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叠词与比喻的恰当运用,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学生大胆地运用想象,紧密联系生活经历,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那一份优雅、朦胧、幽静之美,随着驰骋的想象,学生们融进了这一份光与影、色与味、静与动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平面的文字立刻变得鲜活、立体、层次丰满了,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重新构建,意境得以再次升华。作者笔下的文字鲜活起来,文字中所蕴含的神韵逐渐清晰、立体起来,它不再含糊,不再难以理解!
  三、拓宽视野,完善审美
  随着学生心智的不断成长,阅读会经历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阶段,应考探究性阅读阶段,自我审美探究阅性阶段。学校的教育,老师的指导,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有着完美个性,正确审美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篇美文,但这些相对于整个文学宇宙来说,也只是一家之言、一己之见。有着独立、正确、完美、创新审美的阅读者会发现阅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文字的魅力是如此地无穷无尽,它就像阿拉丁神灯一样,永远带给阅读者,敢于大胆想象者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不只会消解人莫名的烦忧,不只会让你在独处时快乐地笑出来,静静地落下泪,更重要的是,阅读会赋予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真谛,从而不再疲惫、厌倦、颓废、茫然。在阅读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提到新的高度,学生会读的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这样,阅读将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需要,一种人生必备的技能,一种了解未知世界的手段,一种培养高雅境界的途径。这样,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就真正达到了目的。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让青年学生接受这种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勤奋、谦虚、孝顺、友善、乐观、自强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有益处。我们可从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性三大角度加以分析,看到当今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文教学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有一次,我们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文本选用了女作家筱敏的名作《山峦》。这篇文章2006年被重庆市高考语文试卷用过。散文的背景是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主要描写的是那些毅然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秀文化的获取要求学生满怀激情去进行广泛而又深刻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关注,学生情感的发挥,能够使得学生逐步地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教师关注行为须自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程度又取决于学生对课堂学习抱有怎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培养成什么样的研究生”和“如何培养研究生”。以静水深流的内涵的阐释为切入点,阐述了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在于树人,在于“责任、智慧、修为、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深化改革,师范院校学生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学习、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新变化、新问题,由此身心承受着较大压力,不可避免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师范
近年来,我国的学术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繁荣的景象。表现为数量庞大、质量不高.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研究.学术腐败和学术失范现象严重。学术繁荣局面所以不
纷繁复杂的教学改革、莫衷一是的教学研究不太关注教学自身.而教学自身便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的本体。且教师和学生作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个体,其生命意义的彰显与自我认同
跳频通信系统在通信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电子测量等现代通信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高集成度,小型化的通信系统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在本文中,主要介
提出一种在状态空间中用虚功原理识别结构外荷载的荷载识别方法,首先,将结构运动方程用状态方程表示,降低方程的阶数;其次,用虚功原理将状态方程转化为等效积分方程;然后,对
中学生作文时词不达意的情况非常严重。以前,我总将这种现象归结于词语储备量不足,觉得短时间无法改变这种状况。读了金道行先生的《写作心理探索》一书,明晓了语言表达过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