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保留了 一个地区的音乐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llj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黄文栋的家里,第一眼看到的是放在墙角的两架“文枕琴”,还有桌子上随意放置的板鼓,今年76岁的黄文栋说起话来声情并茂,言语间流露出对莆田民间音乐的陶醉。
  黄文栋出生在一个民间艺人家中。由于家中贫困,为了生存他白天上学,晚上随外祖父的“十番吹鼓班”流浪街头演唱谋生。“我9岁就开始打板鼓咚”。这是他自述的开始。1952年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因父亲病故只好在家照顾母亲,当教师养母糊口。自修完音乐理论大专课程,解放后,他被安排到莆田县土改文工团工作,当过音乐教师,兼任剧团音乐指导。由于吸取了民间歌曲、戏曲、曲艺、器乐等艺术成分,他熟悉地掌握了莆仙民间的民歌、俚歌、出海歌、九莲唱、十音八乐、民谣、宗教法曲、锣鼓经、板鼓咚等等演唱的程序和技艺,以及宗林音乐、筵下音乐、香花音乐、三教音乐等法事开筵的全过程。
  在过去50多年的岁月里,黄文栋在保护莆田民间音乐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潜心整理莆仙戏谱
  
  1949年后,他任莆仙戏“典型剧团”艺术指导,在实践中他发现乐师教唱时完全用“口传心授”费时费力,建议“口传心授”结合简谱教唱,同时他开了先例,用简谱整理记载莆仙戏谱。从1950年到1962年历经13年完成莆仙戏曲记谱1220多题,他利用课余时间走遍莆田的山区、沿海、平原,向民间70多位老艺人求艺,并用简谱把它们全部记录下来。后来铅印发行了《莆仙戏音乐》,共有厚厚的三大册,由黄文狄当主编,正式出版只有上册,至今那两册仍在他家中还未得到发表。他也自己创作莆仙戏,比如《雁南飞》、《推迫》、《铁箫歌》等,并对传统戏曲曲调进行改革。
  
  决心发展莆仙曲艺音乐
  
  他擅长演奏“板鼓咚”。“板鼓咚”又称“乞丐歌”、“乞食歌”,乞丐沿街乞讨,左手拿板,左腋下夹着鼓(鼓为长圆形),右手拍打鼓皮与板相合作为其节奏。
  “板鼓咚”没有固定的曲调,流浪艺人可以根据歌词与不同音乐曲调进行即兴创作,它的演唱无法脱离当地方言而独立存在。“字一变音就变”这是黄文栋对他最贴切的一个描述。1953年,他决定把“板鼓咚”搬上县大型文艺演出的舞台,这引起了很多的争议,有些人认为那是乞丐唱歌的形式,让流浪艺人上舞台去歌颂党,不合适。然而,当“板鼓咚”一登上舞台,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群众非常欢迎。黄文栋称这是人民的音乐在人民的舞台上开了花,这样的传播形式无形中为“板鼓咚”的延续开辟了一条新路。
  
  改良民间乐器“枕头琴”
  
  为了发扬光大莆仙民间音乐,70多岁高龄的他仍在不懈工作。1981年他制作的四架改良后的“枕头琴”,命名为“文枕琴”赋予了传统乐器新的艺术生命。“枕头琴”本来是莆田十番音乐中的一种主奏乐器,现已是濒临失传,它有高音与中音两种,高音为九弦,音的排列为:235612361中音为十一弦,音的排列为:12356123561(从内弦往外弦排)。它分为坐奏和行奏两种,行奏时用左手扶住琴头,把琴尾放在肩上(类似小提琴的演奏方式),用芦苇拉和打。
  黄文栋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改革,在演奏方式上,由原来的肩持方式改为竖着放在膝盖中夹住,这样就可以解放左手,并借鉴大提琴、二胡、琵琶、古琴的演奏指法“按、揉、拨、挑”等进行演奏。把丝弦改成了钢弦,使其发声音量扩大。在琴上加了两个音孔,音箱里加了音柱,进一步扩大了音量。原来用木头钉住来调弦,现在改用铁,调法类似古筝或吉他。调弦较原来更方便。调整面板上的码,扩大音的共鸣,使音色更美,高音亮丽,中音雄厚。
  改革后的“文枕琴”音域也拓宽了,其演奏方法同二胡。因此,黄文栋把它传授给二胡演奏员黄福安,代表作有《思念》等。古老的枕头琴改革成功,引起了国内外音乐家的重视。现在“文枕琴”已成为莆田天妃艺术团海外表演的固定节目。黄文栋说,不能老是抱着传统不放,民间音乐也要与时俱进,但是传统是最基本的东西,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去改造,如果连传统都不懂谈什么改革。
  年过古稀的他显示出对传统音乐延续的担忧。民间老艺人在无声无息中逝去,“艺随人亡”的现象已是很普遍,作为文化的携带者,他们的离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断层。
  保护优秀艺人,才能蓄养传承源头。黄文栋的音乐就是莆田地区音乐的一个缩影。由于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后人已没有像他们一样学艺的特定环境,我们不禁要问,民间音乐真的失去生存的土壤了吗?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有效地保护民间音乐?如何在市场经济下吸引青年一代来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
其他文献
男高音歌唱家、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声乐教授崔杰夫,5月21日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了个人演唱会。他以一流的技术,带有金属光泽、雄壮的高音C,把人们带入威尔第歌剧之中。  在国内举办“威尔第专场音乐会”的歌唱家,崔杰夫是第一人。演唱曲目难度大,15首咏叹调独自一人完成,是这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  《游吟诗人》中曼里柯的“柴堆上火焰熊熊”是一首很难唱的曲目,历来被公认为是男高音的试金石。崔杰夫自始至终
期刊
本报讯 为广泛深入地开展北京市“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活动,北京市教育工会举办了北京市第一届教师歌手比赛,由中央音乐学院承办。自5月9日报名以来,有来自全市55家大、中、专学校以及区县工会选送的百名教师歌手参赛。  比赛分为通俗、民族、美声三个演唱组,各组成绩排在前9名的歌手进入决赛。另外还设有专职工会干部组的演唱比赛。27名选手参加了5月24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的决赛。  中央音乐学院声歌
期刊
由薛范编译的《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近期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欧美音乐剧名曲选萃》中收录了薛范从27部经典名剧中精选出的40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包括《水上舞台》选曲《老人河》、《窈窕淑女》选曲《称心如意》、《音乐之声》选曲《孤独的牧羊少年》、《雪绒花》、《艾薇塔》选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猫》选曲《回忆》、《剧院魅影》选曲《想着我》、《悲惨世界》选曲《我曾经有过一个梦》、《西贡小姐》
期刊
应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的邀请,由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合肥市文化局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协办的青年笛子演奏家、作曲家郭大强先生笛子独奏及作品音乐会,日前在该校大学生艺术中心举行,现场近千余名大学生一起有幸聆听了一场清新悦耳、雅俗共赏的精彩演出。  在大学生艺术团乐队的伴奏下,郭大强以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喜讯》开始了演出,高亢、悦耳的笛声回响在大学生艺术中心的周围。  音乐会上郭大强演奏了6首笛子独奏作
期刊
老公拥有一副金嗓子,但从不以为然。最先发掘使用的要数他的初中老师。那年,学校举办歌咏比赛,各班的班主任老师都铆足了劲儿,要为本班争得荣誉。老公的班主任点名要他把那句“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吼出作为领唱。老公胆小,心中一百个不愿意,却无奈师命不可违。本来,排练时一直顺顺当当的,老公的歌喉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老师也踌躇满志的认为奖项志在必得。临上场,老公从台上的幕布缝中偷眼看台下,不看则已,一看台
期刊
电视里一首周杰伦的《东风破》飘进我的耳朵里,那旋律立即勾起我唱歌的馋虫。  见我要听《东风破》,女儿诧异地看着我,“你也喜欢这首歌?”“老妈不仅喜欢这首歌,还要学会唱这首歌。”“那你听MP3吧,我下载过这首歌。”女儿从脖子上摘下MP3给我,塞好耳塞,我心满意足地认真跟着音乐哼着。这个周杰伦真是的,吐字怎么这么不清楚,我愁着个脸,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歌词就好了。一旁的女儿马上安慰我说,老妈别急,我马
期刊
2005年8月,我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的一员,第二次来到德国,应邀参加柏林2005夏季青年欧洲古典音乐节。  8月5日,我们来到晚上进行演出的音乐厅,这是德国一个著名的音乐厅,很多作曲家曾亲自指挥自己的作品在这里首演,建筑本身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气庄重而不失柔美,走上舞台,“太漂亮了”,就像描写17、18世纪的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晚上8点,我们伴随着掌声走上舞台。上半场是铜管六重奏,叶小纲的
期刊
我有一位挚友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几位长辈离开人间去伊甸园时,我不仅亲临,还参与了送行的全部程序。  送行时没有纸钱、香火,连一声啜泣、半滴泪水也没有。只有唱诗班的朗朗诵读声,和神父的祈祷声连同教堂乐队演奏的一支支叫不上名字的曲子。  我想,挚友家的人们是把泪水和思念深藏在了心里。也许伊甸园不接受泪水和哭泣。事过几年后,送行的程序忘了,但那悠扬、舒缓的弥撒曲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渐渐那旋律进入了我的口
期刊
本报讯 “教师之歌”合唱比赛,于5月2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礼堂内举行。  本次比赛属于上海市“教师之歌”征集传唱活动系列活动之一,之前,在上海市各级党委与工会的重视与支持下,“教师之歌”征集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并涌现出了一批旋律优美、体裁多样的创作歌曲,此次合唱,各单位均选择了其中的优秀曲目参赛,如:《老师,我们共同的名称》、《教师颂》等;来自上海市各教育工会、各大高校的老师们,有的头发花白,有的年轻
期刊
由陕西省乐团、陕西省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主办,西安和声琴行协办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高兰萍独奏专场音乐会,5月19日晚在陕西省乐团音乐厅举办。当身穿演出礼服的高兰萍出现在布满鲜花的舞台上,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钢琴伴奏下,高兰萍以弗兰克《A大调奏鸣曲》开始演出。雄浑、圆润的小提琴声音回荡在音乐厅周围,观众被那清晰优美、极赋表现力的演奏风格深深地感动了。帕格尼尼的第20随想曲是小提琴演奏技巧发展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