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我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土地测绘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测量结果不准确以及测量范围有限是传统测绘技术的明显缺陷,为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必须使用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这不仅可促使我国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同时可对测绘工作中的难题进行彻底解决。在土地测绘工作中实现对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使用是改善是土地测绘环境的重要手段,也可从根本上实现对测量结果精准化的保证。
  关键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土地测绘;应用
  荒野是土地测绘工作的主要地点,这也是测绘工作存在较大难度与风险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测绘方式主以水准仪为主,这已经不能实现对时代发展与需求的满足,全球定位系统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产生的基础与前提,在土地测绘中实现对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从根本上实现对时代发展需求的满足,也是促使测量结果实现精准化目标的主要途径。
  一、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的相关概述
  1.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的概念
  从本质上来说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就是一种土地测绘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数据传输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在实际接收卫星传递信号时需要实现对定位系统的使用,然后在借助无线电设备的处理作用将测绘数据传输到用户手里。
  2.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的特点
  数据精准度高,使用简单、自动化水平高等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的显著优势与特征,在土地测绘工作中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可在大范围内就能进行使用,是节省测绘工作费用的重要手段。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对天气没有较高要求,也就说不会受到恶劣天气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在土地类型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进行测绘工作也能实现对快速、精准定位的满足。
  二、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1.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土地权属界限中的应用
  土地权属界线与民生问题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也会受到土地权属界线的直接影响。复杂多样是土地类型的明显特征,在实际针对土地权属界线开展一系列的测绘工作时如果仅仅依靠地图中所呈现的土地原貌则无法实现对土地权属界线的明确划分,因此只能在实地进行土地测绘工作。
  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必须在实际进行测绘工作时实现对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的科学使用,这也是克服沼泽以及湿度困难的重要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土地界线的准确测量,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以及现实意义。
  将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应用到土地权属界线的测量中,测量人员只需在土地界限位置设置放样线,然后将放样线与流动站连接起来,测量人员就能够根据放样线的距离以及方位,准确的将土地距离显示在电子系统中,在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的安全性,而且测量的结果也更加的精确,降低了一些土地纠纷问题的发生概率。此外,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公路以及铁路的权属界线放样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建筑土地测绘中的应用
  建筑用地的合理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越来越多,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筑市场的競争力度也越来越强,建设用地的勘测是建筑工程施工前最为重要的一个工作,建设用地的合理勘测能够提高建设工程的竞争力。
  将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应用到建筑用地的勘测中,具有勘测时间短、勘测范围广,勘测数据准确等特点。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与全站测量相比,卫星实时跟踪监测只需要短短的十几秒,就能将全站仪的换站地点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卫星定位系统还让多个流动站在统一时间内一起工作。
  在工作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流动站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倍,而且测量的结果也更加的准确。将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应用到建筑用地的测量中还需要保持接收机信号的稳定,在一些树木较多的地区,定位系统就无法对换站地进行准确的定位,只能增加卫星的数量来保证信号的稳定。
  3.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在平面控制测量中,地籍控制网的面积较大,由于地籍控制点在地面,土地测绘人员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监督,控制点会被人为的破坏,从而影响测绘工作的测量结果和测量进度。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测量结果的准度,定位技术可以根据地籍的不同情况,灵活布置控制点,然后将布设好的控制点以数据的方式记录到定位系统中,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测量区,即使控制点受到破坏,测量的结果和进度也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尤其适合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使用,动态的测绘系统与静态的测绘系统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但是静态GPS测量与动态RTK技术结合使用,也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如在大庆油田的地籍测绘中,就是利用了GPS测量与动态RTK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GPS作为信号和点位的接受器,然后在测量区的三角点上设置一个基准架,即使交通不便,也能够进行地籍测绘工作。
  三、土地测绘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RTK定位技术的失锁与稳定性
  在林区、山区及密集区进行作业时,RTK定位技术所遇到的信号阻挡机会增大,因信号发射塔与高压线等相关信号影响干扰,应用RTK技术作业,很容易出现失锁状况,要有效解决失锁状况,应购买初始化功能强,需要时间较短的RTK定位机型。
  2.注意参数转换及联测等问题
  在土地测绘中,应用RTK定位技术,控制基准站与流动站间的距离在20km以内,地方坐标参数转换点的图形应该较为均匀,整个测区要处在换算点的连线图形中,将基准站安设于地势高的区域,增加通视性,防止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并应用实时动态的RTK定位技术,对控制点进行合理控制测量,并将控制点间进行通视,便于其他仪器联测,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噪音及磁场等干扰,促进RTK动态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性。
  结语: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我国土地测绘中的应用时间较短,由于我国土地类型多样,定位技术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土地测绘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地标参数点位置的均匀性,选择精度较高、品质较好的RTK测量设备,以此来推动我国土地测绘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宏哲.论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运用[J].城乡建设,2012(12).
  [2]梁柱信.GPS-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复杂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其他文献
背景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估计有181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肺癌是最常诊断的癌症,占总病例数的11.6%;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8.4%。超过85%的病例被归类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虽然目前对抗肺癌除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之外,还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但化疗依然是晚期肺癌不可取代的有效治疗手段。不过化疗既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也可以引起胃肠道反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科技含量水平越来越高,在自动化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各类自动化的设备和装置被大量研发和广泛应用,更为精密的仪表为了满足工业快速增长带来的庞大需求,自动化设备制造产业也获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大量仪表设备虽然带动了仪表产业的发展,可是从长远来看,目前的主要问题出在产品数量猛增,但是价值得不到提升,本文将主要从其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来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
摘 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高层楼房、水利工程等建筑中有着重要应用,具有结构厚实、承重能力强等特点。但是大体积混凝土对施工技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控制不到位,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点原因,随后分别从材料准备、具体施工和后期养护三方面,就如何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准备;裂缝问题;技术措施
摘 要:在森林工程不断开发与利用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部分森林甚至已经失去调节机能,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恢复,这对营林建设工作提出全新的问题与挑战。在改善树木生长环境以及控制林分密度方面营林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林分密度是营林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科学控制林分密度的基础之上树木可实现快速生长的目标,这可是实现对林分密度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充分说明。  关键词:林分密度;营林生产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环境和生态问题,因为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确保人类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但是,工业化生产的加快,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PM2.5在各大城市中的积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影响。因此,要加快环境艺术设计的步伐,将生态理念有效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促进环
背景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属于来自淋巴结或其它淋巴造血组织如胸腺、骨髓、脾等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可分为B细胞、T细胞及NK/T细胞淋巴瘤,其中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 Lymphoma,NKT
摘 要:目前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三网融合的速度也不断的加快,这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其也使得网络环境更为复杂,相应的其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许多安全问题出现了成倍扩大的情况,其对用户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严重的影响了三网融合的发展及运转。为此,必须要针对三网融合中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来建设相应的监管平台,从技术的层次来提升三网融合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