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着陆任务环境特点及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航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baob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地球再入返回过程相比,火星着陆过程虽有一定相似性,但由于火星在大气成分、大气密度、物理性质等方面与地球存在较大差别,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着陆过程更为复杂。目前国外已经成功实施的火星着陆任务的着陆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气动减速段、伞降段、动力下降段和着陆缓冲段),涉及降落伞弹射与充气展开、大底/背罩分离、着陆缓冲机构展开、微波雷达启动测量、制动发动机开机等关键环节,探测器各阶段面临快速切换,时序紧张。此外,正是由于火星与地球环境条件的差异,在地球开展全尺寸全时序飞行验证很难实现,需要用全过程仿
其他文献
0前言加速度计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传感器,具有可以检测到开始倾塌的大桥在重力作用下,呈现细微的方向变化时的静态和动态加速度。另外,这些传感器包括当您倾斜手机显示屏时,可以改变显示屏方向的手机应用器件,也包括受出口管制,可以帮助军用车辆或航天器导航的战术级器件。[1]但是,与大多数传感器一样,该传感器在实验室或试验台上表现出色是一回事,面对恶劣、不受控制的环境条件和温度应力时要保持同等的系统级性能,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像人的生命一样,当加速度计在其生命周期中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应力时,系统会做出反应并可能因这些应力
随着雷达系统分辨率的不断提高,机载SAR领域要求的FFT点数也在不断增加,而国产化应用平台也需要同步实现。本文介绍了一种超大点数FFT的实现方法,并在国产化魂芯二号A高性能DSP上进行实现,实验结果表明魂芯二号A实现1024K点FFT时间仅为5.913ms,优于进口同类器件。
0引言在高性能的SOC(System On Chip)芯片设计中,需要将IR-drop(电压降)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否则,在深亚微米下如果power network做得不够好,就会出现芯片不能工作或者工作不正常的情况。在芯片设计的pre-layout(预布局)阶段,芯片设计后端组会对芯片的PG(Power and Ground)网络进行初步评估,以了解芯片内部各个模块等效为电阻或者电阻、电容、电感网络之后的IR-drop,从而指导后续的电源地网络设计,进而保证IR-drop的合理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遭遇重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抬头,世界再次进入动荡变革期,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急需通过法律手段,应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化,确保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美国《国防生产法》通过赋予总统权力确保国防生产供应安全、高效,以满足美国的国家安全需要。近年来,美国频繁启用《国防生产法》,以加强建设、维护国防生产能力及保障国防供应。研究美国《国防生产法》及其
2021年5月15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终于踏上了着陆火星的征程,01时许,"天问"一号由停泊轨道转入火星进入轨道。3h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分离,着陆巡视器独自奔赴火星。又3h后,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开始气动减速。4min后,火星降落伞弹出,充气展开,开始伞系减速,又4min后,降落伞完成减速使命,与着陆平台分离,着陆平台进入动力减速阶段。1min后,着陆平台平稳着陆在火星表面
在火星巡视探测任务中,沙尘暴、复杂地形、低温环境的影响都是探测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与月球车的设计相比,地火之间距离遥远是最需关注的问题。探测器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输时延长达20min,加之星体遮挡的影响,导致遥控操作的效率大大降低。火星车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障碍、滑移、能源不足等困难,严重影响安全性,这些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基于上述原因,火星车自主能力是火星车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了“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标志着“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圆满实现,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
期刊
本文主要对片状聚乙烯醇产品经变频粉碎系统粉碎得到颗粒度为 10 目的粉末状聚乙烯醇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剖析出影响粉碎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实验分析,最终得到
针对传统条形磁控溅射靶磁场分布不理想、靶材利用率低、镀膜不均匀等不足,通过优化磁场分布,缩小条形靶端部与中部的磁场差距,增大靶材的刻蚀均匀性,增大有效镀膜区,从而提高靶材利用率和改善镀膜均匀性。本文结合模拟仿真、结构设计与工艺验证的方式,开发出一种镀膜均匀性优于3%、靶材利用率超过30%的条形磁控溅射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