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知识迁移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阶段我国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尽管随着白话文的普及,文言文已经很少出现在日常用语中,然而文言文依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武器,因此对高中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迁移理论概述
  在日常生产活动以及学习过程中,人们可以对掌握的技能以及学习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应用与表达,还可以通过发散思维对掌握的技能以及学习的知识进行延展,从而拓宽自身的知识体系,对掌握的技能以及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推广类化,就是教育心理学中说到的知识迁移现象。通常来讲,知识迁移一般是一种学习过程对另一种学习过程进行影响的过程,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技能以及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其他学科知识的过程。由于知识迁移中迁移机制存在的差异性,知识迁移一般分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不同领域间迁移、正负迁移以及远近迁移几类。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语文教师可以在正确理解知识迁移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对知识迁移理论加以应用,就可以使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有效地将新问题同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通过已经掌握的技能以及学习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文言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向学生传授文言文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将来在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知识迁移策略
  1.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了提高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能力,应当通过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在传统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主导者以及组织者的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是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知识迁移意识,鼓励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相关文言文知识对新学习的文言文问题进行解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灵活性。
  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对文言文中重点的字和词进行重复性解析,并从其他文言文段落中寻找相似的字词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笔者在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到则披草而坐”一句进行翻译时,经常在“披”字陷入翻译误区。因此笔者就将这句与学生们曾经学过的《促织》一文中的“蹑迹披求”的“披”字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明白“披”就是“拨开”的意思。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新旧知识点进行联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疑难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2.对原有知识系统以及新的学习任务进行归纳。
  为了提高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原有知识体系以及新的学习任务进行总结与归纳,从而提高知识点间的可辨识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如果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那么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迅速找到切入点,从而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对学习任务与认知结构的分辨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从而对知识点的异同进行区分,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材料的细节特征。
  例如笔者在教学《梦溪笔谈·采草药》一课时,发现“实”字在全文中先后出现了很多遍,体现出了相当丰富的意义与词性。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实”字的用法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归纳,“实”字在“则实而沉”中为形容词、在“桃李冬实”中为动词、在“用实者成实时采”中两个“实”字均为名词,通过对“实”字不同用法进行解析,可以使学生在对比归纳中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在遇到新情景时进行准确的辨别,从而产生了正确的迁移。
  3.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
  为了提高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能力,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根据概括这一思维过程来实现对文言文知识的迁移。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概括水平越高,知识迁移理论的适用范围也就会越广,知识迁移的效果也就会愈加显著。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迁移过程主要在于概括新的学习任务与原有知识点间的规律性,在学习过程中为其内在联系的某些要素进行联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过程中应当注重夯实学生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高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4.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能力,高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在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律性的组合,从而合理地对教学系统进行编排而进行教学。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高中教师应当注意防止不当的知识点类化,防止产生负迁移现象。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合理的训练,防止学生产生忽略文言文多功能用途、或想当然地认为从前可行的办法必定也能在类似的新情境中进行操作的错误思想。
  5.通过合理的练习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为了提高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合理的联系环节,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大量的指导与练习可以优化知识迁移的效果。在开展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教学着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上,从而有效地发挥知识迁移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文言文知识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迁移的地方,语文教师都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知识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及实践意义。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运用知识迁移理论,可以使教学目的更为明确,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胎儿肺成熟度的监测是决定高危妊娠处理方针的一个重要依据.评估胎儿肺成熟度的检测方法有磷脂酰甘油(PG)测定、卵磷脂/鞘磷脂(S/L)比值试验、泡沫试验和羊水吸光值等.目前使
文章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教学活动能力、教学学术研究能力、行业企业实践能力“三力一体”教学能力的结构特征,并从加强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建立持续的教学能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ABMT)、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BMT和APBSCT治疗11例急性白血病和6例恶性淋巴瘤,全部患者随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患者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下纳曲酮快速阿片类脱毒(ROD)治疗前后血清吗啡含量、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离子浓度、血脂、血糖、血淀粉酶、
目的观察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与实用性.方法 20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分娩镇痛组(观察组),采用0.125%布比卡因复合0.001 6%芬太尼进
目的评价洛赛克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1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应用洛赛克治疗(观察组),并与75例应用西米替丁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止血效果.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COPD急性加重期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及病死率.方法收集28例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对其肺、心、脑、肝、肾、消化等器官监测评价及血气分析监测.结果 28例均有多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