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临床症状为双目相热、鼻炎、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后期发展为非化脓性脑炎。该病多发生于3~6月龄幼犬,青年犬也有感染。
【关键词】 犬瘟热 临床症状 诊断 防治
1.病原学
犬瘟热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诊病毒属,其核酸为RNA型。该病毒对乙醚敏感,对碱抵抗力低。可用3%氢氧化钠、3%福尔马林或5%石碳酸溶液作为消毒剂。该病流行于全世界,多发于冬、春两季。
2.流行病学
犬瘟热病毒存在于患犬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各种组织中,并在肺、脾、胰、脑等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是与病犬直接接触,飞沫经呼吸道和口腔感染。此外,病犬污染的食物、用具及周围环境也是重要的间接传染源。病毒单独感染症状轻微,继发细菌感染症状较重。已确认的继发感染细菌有呼吸道的支气管败血症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消化道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犬瘟热除犬易感染外,多数肉食性毛皮动物如狐、水貂等对犬瘟热也十分易感。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10月至翌年4月的寒冷期为多发。该病的致死率可高达30%~80%。
3.临床症状
犬瘟热的潜伏期为3~6天。病初为病毒感染期,表现为体温升高到39.5℃~41.0℃,食欲不振,精神轻度沉郁,眼、鼻流出水样分泌物,打喷嚏,腹泻,之后有2~3天的无症状期。在以后2~14天内再次出现体温升高和临床症状时,为继发细菌感染期。此时病犬症状加重,发热持续数周,多为弛张热型。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消瘦,脱水,可视粘膜发绀,两侧性结膜炎或角膜炎,流粘液性或脓性眼屎。冬季的病犬呼吸系统症状较为严重。鼻镜干燥,打喷嚏,流粘性或脓性鼻汁,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厉,有湿性罗音或捻发音。咳嗽是由咽喉炎、扁桃体炎或支气管肺炎引起的,初期为干咳,后期发展为湿性痛咳。食欲不振,呕吐,腹部因肠卡他而有压痛,便秘或腹泻,粪便混有粘液,有时为恶臭或暗红色血便。常见于持续发热的病例,肾区因肾炎而多有压痛。有少部分病例于疾病末期,在下腹部或股内侧散在米粒大至小豆大的水疱性、脓疱性皮疹。病毒侵入大脑并增殖而产生的非化脓性脑炎所致,多突然发生。初期表现敏感或口唇、耳、眼睑抽搐,随后出现兴奋、癫痫、转圈运动、突进等阵发症状。最初发作时间短,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一天内发作几次,以后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有的则为头颈、四肢、躯干肌群的抽搐,或运动失调、后躯麻痹。出现神经症状的多为预后不良,少数病犬恢复后仍留有局部抽搐的后遗症。
4.病理变化
该病由于容易引起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所以剖检变化复杂,同时由于治疗处置方法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5.诊断
由于该病与犬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狂犬病以及日本脑炎等病害症状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又常与犬传染性肝炎等病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细菌,使症状复杂化,因此,最后确诊还须采取病料(眼结膜、膀胱、胃、肺、气管等)做病毒分离、中和试验等特异性检查。
6.治疗
由于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上没有特效药,因此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病程较长,脱水严重,体质虚弱的病犬首先注射能量合计,能量合计包括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维生素C;然后滴注0.9%生理盐水犬瘟热免疫血清溶液。输液量取决于病犬的脱水程度和心脏负荷能力。注射溶液时一定要慢滴,以防心脏负荷太重造成病犬死亡。注射结束后,要仔细观察患犬的精神状态,如果病情有所缓解则可以继续输液。若病犬出现呼吸急促,两种溶液滴完后则停止用药,下午或第2天再进行输液。对于症状缓解的病犬,可以继续进行抗菌素治疗。0.9%生理盐水中加氨苄西林钠、丁胺卡钠、地塞米松;5%葡萄糖溶液中加维生素B1、维生素B6。对呕吐严重的病犬需要滴加复方氯化钠,同时禁食,待症状缓解后进食。用0.02%高锰酸钾溶液灌肠可以起到收敛作用。对于病程短、患病轻的病犬只需输液抗生素和维生素,同时肌注犬瘟热免疫血清3~5天。
7.预防
由于犬瘟热死亡率和淘汰率较高,因此预防该病的最好途径是对健康犬进行预防接种。使用犬五联疫苗时,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会直接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通过初乳充分获得母源抗体的仔犬,要在2月龄时接种1次疫苗,半个月后再注射1次。为了维持免疫状态,以后每年需免疫1次。完全未摄取初乳的仔犬,从2周龄开始间隔2周连续接种五联疫苗到14周龄为止。犬瘟热病初期使用大剂量犬瘟热免疫血清对病害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从外地引进新犬须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无恙后方可入场饲养,平时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养犬场和犬舍出入口应设消毒槽。犬圈每月用20%石灰乳、20%火碱水或3%来苏水消毒一次。各养殖场要尽量做到自繁自养,病害流行季节,及时发现病犬,要早期隔离治疗,预防继发感染,严禁将个人犬带到犬类集结的地方。
【关键词】 犬瘟热 临床症状 诊断 防治
1.病原学
犬瘟热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诊病毒属,其核酸为RNA型。该病毒对乙醚敏感,对碱抵抗力低。可用3%氢氧化钠、3%福尔马林或5%石碳酸溶液作为消毒剂。该病流行于全世界,多发于冬、春两季。
2.流行病学
犬瘟热病毒存在于患犬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各种组织中,并在肺、脾、胰、脑等细胞质内形成包涵体。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是与病犬直接接触,飞沫经呼吸道和口腔感染。此外,病犬污染的食物、用具及周围环境也是重要的间接传染源。病毒单独感染症状轻微,继发细菌感染症状较重。已确认的继发感染细菌有呼吸道的支气管败血症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消化道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犬瘟热除犬易感染外,多数肉食性毛皮动物如狐、水貂等对犬瘟热也十分易感。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10月至翌年4月的寒冷期为多发。该病的致死率可高达30%~80%。
3.临床症状
犬瘟热的潜伏期为3~6天。病初为病毒感染期,表现为体温升高到39.5℃~41.0℃,食欲不振,精神轻度沉郁,眼、鼻流出水样分泌物,打喷嚏,腹泻,之后有2~3天的无症状期。在以后2~14天内再次出现体温升高和临床症状时,为继发细菌感染期。此时病犬症状加重,发热持续数周,多为弛张热型。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消瘦,脱水,可视粘膜发绀,两侧性结膜炎或角膜炎,流粘液性或脓性眼屎。冬季的病犬呼吸系统症状较为严重。鼻镜干燥,打喷嚏,流粘性或脓性鼻汁,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厉,有湿性罗音或捻发音。咳嗽是由咽喉炎、扁桃体炎或支气管肺炎引起的,初期为干咳,后期发展为湿性痛咳。食欲不振,呕吐,腹部因肠卡他而有压痛,便秘或腹泻,粪便混有粘液,有时为恶臭或暗红色血便。常见于持续发热的病例,肾区因肾炎而多有压痛。有少部分病例于疾病末期,在下腹部或股内侧散在米粒大至小豆大的水疱性、脓疱性皮疹。病毒侵入大脑并增殖而产生的非化脓性脑炎所致,多突然发生。初期表现敏感或口唇、耳、眼睑抽搐,随后出现兴奋、癫痫、转圈运动、突进等阵发症状。最初发作时间短,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一天内发作几次,以后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延长。有的则为头颈、四肢、躯干肌群的抽搐,或运动失调、后躯麻痹。出现神经症状的多为预后不良,少数病犬恢复后仍留有局部抽搐的后遗症。
4.病理变化
该病由于容易引起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所以剖检变化复杂,同时由于治疗处置方法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5.诊断
由于该病与犬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狂犬病以及日本脑炎等病害症状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又常与犬传染性肝炎等病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细菌,使症状复杂化,因此,最后确诊还须采取病料(眼结膜、膀胱、胃、肺、气管等)做病毒分离、中和试验等特异性检查。
6.治疗
由于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上没有特效药,因此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病程较长,脱水严重,体质虚弱的病犬首先注射能量合计,能量合计包括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维生素C;然后滴注0.9%生理盐水犬瘟热免疫血清溶液。输液量取决于病犬的脱水程度和心脏负荷能力。注射溶液时一定要慢滴,以防心脏负荷太重造成病犬死亡。注射结束后,要仔细观察患犬的精神状态,如果病情有所缓解则可以继续输液。若病犬出现呼吸急促,两种溶液滴完后则停止用药,下午或第2天再进行输液。对于症状缓解的病犬,可以继续进行抗菌素治疗。0.9%生理盐水中加氨苄西林钠、丁胺卡钠、地塞米松;5%葡萄糖溶液中加维生素B1、维生素B6。对呕吐严重的病犬需要滴加复方氯化钠,同时禁食,待症状缓解后进食。用0.02%高锰酸钾溶液灌肠可以起到收敛作用。对于病程短、患病轻的病犬只需输液抗生素和维生素,同时肌注犬瘟热免疫血清3~5天。
7.预防
由于犬瘟热死亡率和淘汰率较高,因此预防该病的最好途径是对健康犬进行预防接种。使用犬五联疫苗时,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会直接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通过初乳充分获得母源抗体的仔犬,要在2月龄时接种1次疫苗,半个月后再注射1次。为了维持免疫状态,以后每年需免疫1次。完全未摄取初乳的仔犬,从2周龄开始间隔2周连续接种五联疫苗到14周龄为止。犬瘟热病初期使用大剂量犬瘟热免疫血清对病害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从外地引进新犬须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无恙后方可入场饲养,平时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养犬场和犬舍出入口应设消毒槽。犬圈每月用20%石灰乳、20%火碱水或3%来苏水消毒一次。各养殖场要尽量做到自繁自养,病害流行季节,及时发现病犬,要早期隔离治疗,预防继发感染,严禁将个人犬带到犬类集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