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氤氲 特色澄明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fly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个性特征的水彩画语言是肖畅恒寄托情感的一种艺术符号,这种符号编织的画面总会涌流出他对北部湾畔无尽的艺术遐想与感动,让人能深深触感到画家艺术构思的流向和个性精神的特质。那是他在北海一方地域精心呵护的心灵家园,是一首跳跃、灵动而依然稳重的心灵歌谣。解读肖畅恒的作品我们能体会到,西方水彩画的语言和本地域风物相结合产生的具有现代意识的水彩画艺术。
  畅恒生在北海,长在北海。那里有呢喃的咸水歌谣,悠久的疍家文化,浩瀚、深邃的海洋造就的南珠传说,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众多古老的民族风情,形成了这种远离中原的另类文化样式,同时也孕育着那里的艺术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情倾向。
  虽然我们用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表达母语地区的人文思想与文化情感。但显然,能够表达是一回事,表达得贴切和亲近又是另一回事。肖畅恒正试图用画笔来挖掘这片海域生命的深层内涵和美学特质。一方面,他深悟并极其自然地运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综合、提炼对这片海域的印象与感悟,他所表现的北部湾风物已不单是技术层面上的探求,而是承载其精神方面的寄托,画出他向往的唯美理想主义境界。另一方面,他的水彩画初看起来趋向现实主义,而实际上是画出他心灵中的意象场景。他的作品构图饱满,用色丰富,水和色的结合通透淋漓,水气氤氲。他始终把创作的目光投向赖以生存的海洋。凭着忍耐,执著的精神,立足海湾,坚持特色,使其终有所成。
  在水彩画创作和表现形式上,他注意强调时代气息和对视觉的冲击。以水为脉,以色为魂,以形为神,以心为本,观察、思考、塑型、描绘水色相融时,是心灵之海的形成。由物质转换精神的提升,是通过作品的创作完成精神旅途的过程,渴望追求完善,领悟人生,是他对创作的态度。杰出的画家在捕捉和使用颜色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有些画家着眼于自己所见的颜色,有些则强调内在的主观色彩,肖畅恒的作品属于后者,用色夸张,沉着、调性强,运用水与色把明丽与氤氲微妙结合,浑然一体,使他的作品有北部湾地域非常特殊的品质。
  近年来,北海水彩画的迅速发展形成了漓江画派中的“北部湾画风”北海水彩画家群,而肖畅恒正是这个画家群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大家在创作方法上吸收传统,融会中西,以现代艺术的创作理念构造画面,每个画家都在现代艺术里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养份,组成表达心灵的形式语言。这是地道的本土风貌与现代视觉符号相结合产生的独特的水彩画样式,实践了水彩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表现。由于他的学术倡导形成北海水彩画群体,2007年被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和广西文联誉为广西漓江画派中的“北部湾画风——北海水彩画”。2010年“北部湾画风——北海水彩画”创作项目,获文化部全国画院优秀创作研究扶持计划项目。
  北海水彩画群体的崛起,促使肖畅恒不断地向水彩画艺术的纵深领域前行,探索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肖畅恒认为,好的艺术样式应该有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相结合,形成整齐的艺术形态。为此,他深入感受,体验北海地域的风土人情并画大量的水彩速写,他在体验中把握特色素材从而确立艺术表现的母题。创作表现北海老街的水彩画《旧街老墙》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工场的架构》《铁锚》《相伴生息》《季风时节》等一批作品分别入选中国青年水彩展、第十五次全国新人新作展、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全国大展后,坚定了他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方向。
  从此,肖畅恒的水彩画艺术走向具有个性的绘画语言,作品糅合他曾经用过的多种水彩画技法,以现代构成组织画面,讲究块面、线条的穿插和节奏,在艺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宏厚基础时,其艺术作品的产出从题材到手法更加纯化、更加独到。如:《待讯搏海》《铁锚记事》《祥和渔家》《力与锚》《渔港晨曦》等系列作品,从题材的挖掘、浓缩,地方风情、特色的把控上都颇见其功力的深厚。我们可以从这批作品中感受到他对自己母语地区人文思想与美学特征的深刻表状,读懂他深化本土绘画语言的艺术追求。从小在海边长大的肖畅恒对铁锚的“刚性”有一种由衷的喜爱,特别欣赏铁锚用于大船的“稳定的力量”。铁锚脱水而出爆发的奋进的力量,一支生锈的铁锚的符号,在他浓情与笔墨的挥洒之下,变成时代奋进的强劲号角。“铁锚”通过不同形式的诉求,折射出我们共同的精神需求。《待讯搏海》是渔民等待渔讯出海捕渔前一触即发的情景,揭示我们生活当中类似情景的精神内核。《力与锚》是描述锚对船的稳定作用,而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有力量的锚来稳定。这是地域风物所阐述的人类共同理想。而他的另一类风情性的作品更彻底地刻画出渔家的风貌,《祥和渔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渔家风物琳琅满目,在水色渗透下浑然成趣,他对生活感悟的意蕴通过他娴熟的水彩画语言得到充分的展示,个性化语言得到张扬。
  肖暢恒在水彩艺术上的构建,以及技法的特色形成其在文化形态的审美特征。这方水土的大海、阳光、海港、老城和疍家风情交织的人文情怀使他的水彩画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磅礴大气、飘逸浪漫、刚柔相济的审美特点。以鲜明的艺术个性构成整体面貌,表现出很强的文化指向和鲜明的艺术追求。在本体语言的表现中,既保留水彩画润透、柔美的特点,又有阳刚大度的气象,具有现代意识和地域特征的审美情趣。这是肖畅恒构建水彩艺术的总体面貌。
  艺术创作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这一点在肖畅恒的水彩作品中得到印证。他在传统水彩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把新的时代气息,时代元素融人到他的水彩画当中,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悟世界,用他富有时代气息的水彩画写意家乡、写意人生。但凡好的艺术作品无论形式上是“崇古”抑或“求新”,都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体现出“随时代”的“现代感”。肖畅恒的作品在传统水彩画中融入现代因素,极具时代感。此外,他的作品特别讲究线面的穿插和节奏,写实部分刻画细致、主体突出、背景虚化、色彩浓重、水气盎然,构图简洁至极,却生动无比,具象和抽象结合得非常美妙。肖畅恒在水彩画的领域里,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肖畅恒
  1984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西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北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北海画院院长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素有“瓷器之国”的美誉。中国瓷器是永不泯灭的艺术。从宋代开始,中国瓷器便引起了西方的注意,于是,大量的中国瓷器流入西方,影响了西方的审美意识,并推动了西方的美学思潮,为欧洲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于是西方绘画大师开始把中国瓷器融入到他们的绘画创作当中,本文主要以贝利尼的《诸神之宴》进行分析关于中国瓷器在西方绘画中的运用,这种中西融合达到了一种独特的画面
期刊
画,乃一人之本真,是画家内心精神和文化的表达载体,诚如佛语:“世事无相,相由心生。”陈春剑的绘画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相”正是他内心的体现,也是他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继而在不断探索中所流露出的本真。带着这份心绪我走进了陈春剑的花鸟世界。沿着他艺术创作的墨迹探寻他内在的心相。  陈春剑的花鸟画延续了传统的双钩技法,融合传统的工笔和写意技法以及当代的视觉审美布局理念。在用笔技法上,强化了线条的书写性和
期刊
字孔謀,号印山逸民。生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  1990年参加石家庄文化艺术函授中心学习中国画。  2015年9月就读天津美术学院国画高级进修班。  2016年9月就读北京中国画院(北京香山)中国画高级研究班。  2017年12月加入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
期刊
1966年出生于廣西河池市。先后毕业于广西工艺美术学校和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结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方向研究生课程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漆画高研班和漓江画派研究院黄格胜首届中国山水画课题班。现为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桂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
期刊
1962年5月生于廣西南宁。1990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首届美术系。1998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2008年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于文江导师工作室。现任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画院院士,桂林市职工美术家协会理事。桂林民革书画院副院长。
期刊
赵松柏画漓江山水,让我想起塞尚画圣维克多山。不同的是,塞尚在晚年回到家乡画圣维克多山时,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并功成名就,他用自己受到认可的艺术理念画圣维克多山,就像是给母亲的回馈;而赵松柏则是借母亲河漓江,在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桂林山水甲天下,很多近现代名家都画过漓江,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苏天赐、陈钧德……这些名字可以列一长串。然而无论是“老夫看惯桂林山”的齐白石,还是
期刊
1965年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造型艺术學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壁画教研室主任。
期刊
廣西桂林人,2003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师从郑军里教授,获硕士学位。桂林旅游学院视觉艺术系讲师,桂林美术家协会会员,新水墨研究院理事,新意象画会理事。
期刊
1963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曾任济南市雕塑创作室副主任,现为山东工艺美術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
期刊
在2013年全国首届中国画学术展上,我省青年画家梁勃的工笔作品《云水依依》凭借清新唯美的抒情笔调和精致典雅的面貌荣获一等奖。之后该作品被《美术》《国画家》杂志选登。  在省美协骊山创作中心我两次遇到了这位清秀、腼腆而又勤勉、刻苦的青年画家。我也见到了他近年来创作的国画作品,通过几次交流了解到他的作品在2013年就有5次入选全国性和省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这在我省青年画家中是少见的。  1976年,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