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侵入途径致急性甲苯中毒2例分析

来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8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道2例急性甲苯中毒,因毒物侵入途径不同,患者临床表现亦有所差异,并对其诊断治疗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例1】女,5岁。入院前3h误食农药克百威浸泡的地瓜干4片,半小时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含地瓜干碎片及强烈的农药气味。行走时站立不稳,呈醉酒步态,同时伴视物不清。紧急
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是一种工业上经常使用的有机溶剂。工作场所工人主要经皮肤接触及呼吸道吸入体内,引起机体消化道功能紊乱、肝脏损害等症状或病理改变以及潜
目的探讨焦炉逸散物对作业工人肺功能及呼吸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按吸烟指数、年龄、身高和体重配对,对焦炉工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肺功能测定和焦炉逸散物累积接触剂量(指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高温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为防治高温致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建立体外高温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的凋亡模型,应用PKC特异性抑
1 一般资料79例患者中男66例,女13例,年龄18~58岁.装修工人32例,家具厂工人20例,橡胶厂工人23例,其他工种4例.病人均为单眼损伤.伤后就诊时间1 h~5 d.24 h内就诊者65例,2~3 d就
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某蓄电池厂的接酸作业工人一般情况、体检结果、个人防护情况等指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选取1998年9月至2000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职业性噪声听力损伤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1.6岁,职业性噪声接触时间3~41年,平均18.8
采取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椒江区有毒有害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职业健康档案、职业防护措施、车间空气监测结果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全区有毒有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发
目的评价铅接触对工人精神及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及其接触水平-效应关系.方法采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计算机化神经行为评价系统(NES-C)对65名铅接触工人和65名对照工人进行
调查表明,高温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损害程度随着高温的暴露时间以及接触高温强度的增加而趋向严重。心电图改变主要为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动过缓、ST-T异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