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可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24只,雄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利拉鲁肽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2 h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测定心肌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p53的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

结果

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示利拉鲁肽组大鼠心肌损伤程度明显较I/R组轻。与I/R组比较,利拉鲁肽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较小[(44±8)%比(62±8)%,P<0.05)],caspase–3表达水平较低(0.19±0.03比0.24±0.02,P<0.05),p53的表达水平较低(0.27±0.03比0.39±0.04,P<0.05),血清SOD活性较高(74.20±11.10比44.04±14.30,P<0.05),MDA浓度较低(4.41±1.07比8.72±2.20,P<0.05)。

结论

利拉鲁肽可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生存素信号通路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核因子κB siRNA慢病毒载体(滴度1×108 TU/ml),并在33只SD大鼠中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建模后将SD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n=11)、核因子κB siRNA转染组(n=11)和核因子κB siRNA转染+YM155(生存素抑制剂)组(n=11),同时以损伤对侧的正常颈动脉作为正常对照组(n=11)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时,低管电压(100 kV)、低碘浓度(270 mgI/ml)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在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至5月行CCTA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案,即管电压采用120 kV,碘对比剂浓度为370 mgI/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重建卷积核为B26f
目的观察嘌呤核苷酸受体(P2XR)激动剂2–甲硫基三磷酸腺苷(2–MeSATP)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n=12)、慢性心衰组(心衰组,n=12)和慢性心衰2–MeSATP干预组(2–MeSATP组,n=12)。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0.3 mg·kg–1·d–1)连续3周,后继续喂养6个月,建立兔慢性心衰模型
期刊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指数(BMI)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肥胖矛盾现象。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纳入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839例,根据BMI指数分为3组: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274例,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430例,肥胖组(BMI≥28.0 kg/m2
期刊
目的描述中国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现状,比较临床实际应用与治疗指南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在全国298家医院进行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及用药信息。根据调查时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医院特征、人口学特征、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诊断方法、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采用二元logisti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辨认主动脉瓣叶数的准确性,并利用超声心动图分析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的比例,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应用提供信息。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300例,以外科术中的探查结果作为标准,计算超声心动图辨认主动脉瓣叶数的准确度。另外,从2004至2012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心动图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