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用于1~3岁幼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儿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前布地奈德悬混液雾化吸入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行择期纤支镜检查的1~3岁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前常规禁食、禁水。试验组患儿术前予布地奈德悬混液1 mg加9 g/L盐水至5 mL雾化吸入;对照组则予等量9 g/L盐水。所有患儿入手术室后,给予芬太尼、异丙酚快速静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术中以异丙酚持续静脉泵注。记录麻醉前(T0)、纤支镜经过声门时(T1)、纤支镜到达气管隆突时(T2)、行肺泡灌洗时(T3)和纤支镜检查结束时(T4)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中呼吸道压峰值(Ppeak),异丙酚总量,手术和苏醒时间。观察患儿术中不良反应。

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2组患儿HR、MAP在T2、T3时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HR、MAP在T2、T3明显降低,SpO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儿Ppeak[(28.3±2.6) cmH2O(1 cmH2O=0.098 kPa)]和异丙酚总用量[(3.9±0.3) mg/kg]显著高于试验组[(24.3±1.0) cmH2O和(3.3±0.6) mg/kg],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17.8±1.7) min]明显长于试验组[(14.5±1.7) 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发生呛咳(18例)、憋气(8例)、肢体运动(6例)的例数明显多于试验组(分别为4、2、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降低术中患儿呼吸道压,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减少小儿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因呼吸道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晚期肝母细胞瘤伴肺转移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56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肝母细胞瘤伴肺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23例;中位年龄2.33岁(1个月~15岁1个月)。分析经多学科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随访至2016年12月,56例患儿中经联合治疗后完全缓解21例,完全缓解率37.5%(21/56例),部分缓解
目的探讨miR146a(rs2910164)G>C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6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ALL患儿血液标本200份作为病例组,健康儿童血液标本100份作为健康对照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30,P=0.512;χ2=2.839,P=0.092),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
目的探讨黏蛋白3A(MUC3A)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莱芜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收集的9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NB患儿瘤体组织切片。其中男43例,女49例;年龄3个月~13岁,其中≤1岁31例,>1岁61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92例NB组织中MUC3A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MUC3A基因甲基化状态与NB患儿临床病理特征
新生儿贫血尤其早产儿贫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现象,且日益引发医学界关注。其贫血原因多种多样,除常见的缺铁、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等病理生理基础外,血型不合溶血、医源性失血等也是引起新生儿贫血的重要因素。新生儿贫血预防措施包括延迟结扎脐带、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及有效减少医源性失血等。目前输血治疗仍是新生儿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对于新生儿贫血的输血指征、输血近远期不良反应等问题尚存在争议。
目的评估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儿童血液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航天中心医院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9例14岁以下血液病患儿,通过分析植入成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移植相关病死率(TRM)、累积复发率、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59例患儿行haplo-HSCT,移植后均顺利植活,白细胞植活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ITMTX)对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的治疗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复发髓母细胞瘤患儿共40例,年龄10.6岁(2.7~17.7岁)。给予卡铂和依托泊苷持续输注96 h,共4个疗程;后序贯给予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和奈达铂化疗3个疗程;病情稳定后口服替莫唑胺和依托泊苷维持治疗12个疗程。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鞘内注射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M4/M5亚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M4/M5亚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远期疗效、预后及复发因素分析。结果收集符合诊断的46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38例接受2个疗程以上治疗并纳入统计,其中男22例,女16例;M4 19例,M5 19例;中位年龄5岁。5年总体生存(OS)率为(57.7±9.3)%,5年无事件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