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沙》别解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02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沙》是屈原诗歌的标题。对它的注释理解,历来诸家各异,为了辨义方便,略举如下:
  一种说法认为《怀沙》即怀沙石自沉。有几位楚辞研究者持这种观点:朱熹《楚辞集注·怀沙》题解:“言抱沙石以自沉也。”王夫之《楚辞通释·怀沙》:“怀沙者,自述其沉湘而陈尸于沙碛之怀。”
  必须说明的是范晔《后汉书·逸民·高风佳论》有“委体渊沙”之语。唐李贤注“委体泉(讳高祖李渊,改渊为泉)沙。谓屈原怀沙石以自沉也。”此句不是解释《怀沙》,只是说屈原的死因,后人引用作为《怀沙》的诠释,特明辨之。
  以上诸家,都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白投汩罗以死。”认为《怀沙》即是“怀沙石自沉”。其实,司马迁只是从历史的角度,记录屈原作《怀沙》赋和怀石投汩罗而死没有本质联系的两件事,并未将《怀沙》诠释为“怀沙石”。可见:《怀沙》不可解释为“怀沙石”。
  另一种解释认为《怀沙》即是“感怀长沙”,这一提法出自明、清时期。明朝汪瑗《楚辞集解》:“世传屈原自投汩罗而死,汩罗在长沙府。此云《怀沙》者,盖屈原迁莓长沙,因土地之沮洳,草木之幽蔽,有感于怀,而作此篇,故题之曰《怀沙》。怀者,感也;沙,指长沙。题《怀沙》云者,犹《哀郢》之类也。此篇所言不爱其死,亦以之谪居长,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乃作此篇,以自广其意。聊慰其心,如贾谊之所为也。”汪瑗是“感怀长沙”一说的发端者。《怀沙》诗虽有“浩浩沅湘,分流汩兮”的诗句,但离长沙甚远,屈原未见长沙“地之沮洳,草木之幽蔽”,有什么感怀呢?因为屈原的《哀郢》、《涉江》都是眼见其景物而抒写其情怀。再则,“自以为寿不得长”贪生惧死的认识理解与诗“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的实际内容是相矛盾的。据此二者看来,“感怀长沙”一说是不能成立的。
  李陈玉《楚辞笺注》说:“旧谓《怀沙》不以自死,非,看前《涉江》、《哀郢》当是寓怀长沙,谓当抱石沉渊,结局于此耳。”李氏游于二说之间,并合二为一。
  力主“感怀长沙”之说的是清朝的蒋骥,他更进一步地论证了汪瑗提出的观点:他在《山带阁注楚辞》中激《史记》引渔父问答后,即继之曰:乃作《怀沙》之赋。今考《渔父》沧浪,在今常德府龙阳甚,则知此篇乃作于龙阳启行时也。《怀沙》之名与《哀郢》、《涉江》同义,本地名。《遁甲经》:沙土之底,云阳氏之墟,《路史》纪云阳氏、神农氏皆宇于长沙,即今长沙之地,汩罗所在也。曰怀沙者,盖寓怀其地,欲往而就死焉耳。长沙为楚东南,去郢未远,固与荒缴绝异。且熊绎始封,实在于此。屈原放逐,不敢北越大江,而归死先王故居。则亦首丘之意,所以倦卷有怀也。篇中首徂南之事,而要归誓之以死,盖原自是不复他往而怀石沉渊之意。于斯而绝。故《史记》于原之死特持载之,若以为《怀沙》为怀石,失其旨矣。此外,蒋骥在其《楚辞余论》中多次论证长沙为楚熊绎封地。为使其观点立得住脚,还在《方舆胜览》、《长沙冈土碑》野史文献中,寻找旁证。又引《史记·楚世家》有关记楚国封地的史实作为注脚。
  蒋氏之论,源于汪瑗之论。《怀沙》没有只言片语用来感怀首丘,也没有半点感怀首丘的寓意。虽然,熊绎始封于长沙一带,但诗歌中,没有一字一句论及。何故将《怀沙》释为“感怀长沙”呢?难道屈原作诗是诗不对题么?必须说明的是:屈原对文章学的贡献是极大的。他首创了因事名篇作诗之法。显然,这一种解释也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是不正确的。
  第三种解释认为《怀沙》即心伤。
   这是曹大中同志《怀沙新解》①认定的结论。其理由有三个方面。现略述于后:
   其一:从文字学的角度论证:《说文》:“沙水散石也。段注:石散碎谓之沙,引伸之,凡生涩(《说文》中是‘盅’字)皆为沙。”将生涩引伸为情感方面则是:心瘁、悲、悲痛、哀愁、忧伤等。此外曹文还用痧与沙同音作证,认为“沙”有悲伤之意。显然,这是主观臆说,太牵强了。“生涩”如何能引伸为心瘁、悲、悲痛、哀愁、忧伤呢?“痧”与“沙”同音通假?这些在古汉语中有其它例证吗?
   其二:《畔劳愁》就是反《怀沙》,沙的意思是愁。其论据是:
   《后汉书·崩雄传》“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名曰《反离骚》。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畔劳愁》。”他不同意姜亮夫先生《楚辞趣故·书篇故九》中“曰反、曰广、日畔、皆就《离骚》广之、反之、畔之”的观点。认为那样《畔劳愁》在《惜诵》等篇中就失去了对立面。他从扬雄的“《反离骚》、《广骚》的标目完全是针对《离骚》这个篇名”的例中,推出“《畔劳愁》亦必针对《惜诵》等篇中的某一代表性的篇名。”《惜诵》以下至《怀沙》中间依次还有《涉江》、《哀郢》、《抽思》等五篇,前四篇意义较为明显,《畔劳愁》不可能针对它们的。唯按以上《怀沙》意义,正好与《畔劳愁》相对立,而在内容上。“心伤”确又能概括全部五篇的感情倾向。然后又从扬雄文字功夫的造诣,推断《畔劳愁》是针对《怀沙》而言的。
  没有通过比较,怎么知道《怀沙》标目具有代表性呢?而扬雄传里的“反”、“广”、“畔”是针对内容而言的,并不指标目。再则,“心伤”能概括全部五篇的感情倾向,那么《畔劳愁》就可以针对任何一篇的内容而畔之。可见,引证要切实把握要旨,绝不可以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歪曲引文的内容实质,也不能进行循环论证。
  其三:“怀沙”就是“心伤”,则《怀沙》的标目完全符合所有屈赋的标目规律。
  《怀沙新解》一文认为:屈赋标目的规律是标目在某一诗句中出现。并举例说:《离骚》的出现句是“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离骚》之义,尚在争议中,《离骚》释为“离别”是一家之见,并未有公论。由此推之,“怀沙”即“心伤”,则《怀沙》完全符合所有标目的规律,这是难于成立的结论。因为《怀沙新解》一文界定的规律不能囊括屈赋标目。其实屈赋标目的规律是因事名篇,这是屈赋研究的公论。
  以上三种对《怀沙》的解释,经过论证,都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正如夏大霸《屈骚心印》所怀疑的:“愚按名篇之殊义不可得,考其所自沉渊为汩罗江,今湖广长沙府湘阴?县之屈津也。”“然长沙秦汉郡名,岂楚时之名其地乎?或曰,怀沙囊以自沉,岂然乎?”他对长沙的命名时代与屈子所处楚时代命名的异同提出了疑问,推断了“怀石自沉”和“感怀长沙”二说难于成立。虽然没有提出新的解释,但却给后学者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居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认为《怀沙》的正确诠释应是:思念流沙。
  流沙是地名,相传是彭咸被流放的地方。《神仙传》有记载:“彭咸至殷末年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遂逝流沙之西。”《楚辞集解》:“彭咸者乃屈原之远祖,而彭咸且当殷之末世,悼其丧乱,遂遁流沙。”屈原又为何在流放途中思念流沙呢?其理由有三:
   其一:彭咸是尽忠爱国的忠臣,是屈原敬慕的偶像,志同道合的偶像。所以在屈赋中数言“思彭咸之所居”。
   王逸《楚辞章句》中说:“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洪兴祖《楚辞补注》:“颜师古云:丧咸殷之介士,不得其志,投江而死。”
   从王逸、洪兴祖的释诂中,彭咸无论是传说还是历史事实,都是作为尽忠爱国、至死不移的贤臣形象出现的。与屈原的人生道路、个人品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彭咸是屈原衷心崇拜的偶像,屈骚八次抒写彭咸:
   《离骚》:“虽不周于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既莫足舆为美政兮,吾将从彭成之所居”。
   《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悲回风》:“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熟能思而不隐兮,昭彭咸之所闻。”“凌大波而流风兮,托彭咸之所居。”
   《天问》:“彭铿斟雉帝何乡,受寿永多夫何长?”(朱熹《楚辞集注》:“彭铿、彭祖也。”俞樾《读楚辞》“彭祖名铿……铿同咸音,彭铿即彭咸。”)
  从上述诸句中,我们可见到屈原对彭咸深挚的怀恋之情,由此而推知,屈原对彭咸的生平事迹、轶事传说等,一定了如指掌。因此,这里的“从彭咸之所居”、“托彭咸之所居”中的“所居”,“思彭咸之故也”的“故”都应释为彭咸的流放地——流沙,而《怀沙》正是对彭咸流放地——流沙的直接抒写,这里的“沙”就是诗人思维中所熟知的流沙。
  其二:彭咸是屈原的远祖,屈原倾慕彭咸,也是在肯定自己。流沙——这个彭咸流放地,形成了二人命运一致的契合点。《怀沙》释为思念流沙,能完美地反映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作诗的意图。
  司马迁《史记·世家》:“彭祖者,乃帝高颛氏之玄孙,陆终第三子也。”屈原在《离骚》中也介绍了自己的远祖和生平:“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所以汪瑗在《楚辞集解》中确凿无疑地说:“彭咸者乃屈原之远祖,而彭咸且当殷之末世,悼其丧乱,遂遁流沙。遭壅君,处乱世,与屈原实相类焉,此所以拳拳遐想而慨慕者也。余怪后世不详考彭咸之为谁,而深察屈原窃比之微意。故不得不辩。”彭咸与屈原既同宗族,又同命运。屈原放逐,“沮徂南土旧时,不能不使其想念彭咸逃遁的地方——流沙。以《怀沙》为题,抒写“从彭咸之所居”“思彭咸之故也”的经历、感受;表明与彭咸流放流沙一样的绝不改变初衷,至死不移的立场;感伤与彭咸一样不为人理解、明主贤臣不能并世相遇;决心以死树立榜样的决心。所以《怀沙》诠释为思念流沙,将流沙看作是思念彭咸被流放的象征体、看作是二人命运相同的情结,是持之有据、言之成理的。此解正确地体现了屈原作《怀沙》“窃比之微意”,正确地反映了屈原一贯思念彭咸的心态。
  其三:从文字学角度看:
   《说文》释怀:“思念也。”段注:“念思者,不忘之思也。”《尔雅》、《方言》释怀:思念。
   《说文》释沙:“水散石也”。从流沙这一地名考中得知它是根据地质特点命名的,与《说文》相符。所以将《怀沙》释为“怀石”是错误的,这里的“沙”是“流沙”的简称。《怀沙》即思念流沙。以上管见试作《怀沙》别解。
  
  注释:
  ①《怀沙新解》,载《湖南师大社科学报l988年第4期。作者:曹大中。②屈原《九章·怀沙》。
  
  张绪海,教师,现居贵州天柱。
其他文献
<正> 在人类历史上,自民族形成以来,民族问题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这里所说的民族问题,不是泛指与民族看关的所有问题,而是指民族关系问题,即不向民族或民族集团之间
教务副校长的素质要求是因其岗位职责而确定的。无论什么样的学校,教学工作都是处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而教务副校长是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是处在学校中心工作的
现代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注意到教学的综合性特点,注意教学中的几个结合。
公文管理信息系统是以实用、可靠、安全、高效为原则,以公文流转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本文着重从公文管理系统的优势、运行常见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利于公文管理
针对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训练大规模样本时计算复杂度太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约简的实时SVDD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原始样本集中抽取一定规模样本用于
<正>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28号)《西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已经2015年7月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自治区主席:洛桑江
期刊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高教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针对当前条件下多核处理器遇到的通信瓶颈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数据驱动机制的片内多核通信结构,该结构包括数据驱动模块和片上路由器.数据驱动模块用来进行数据完备性检测;片上路
语言是构成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楚人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活动的时间长、地域广,涉及的民族和语言都很复杂,仅就春秋三百年间,被荆楚并灭的小国大约有50个之多。到战国时期,荆楚的
<正>藏政发[2015]46号(二○一五年五月三十一日)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根据近期人事变动情况,现将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分领导工作分工调整通知如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