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遭遇“过劳死” 该怎样维权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劳死”一词缘自日本,最早出现于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繁荣时期,它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一个社会医学词汇,指的是劳动者由于工作,生活规律遭到破坏,疲劳过度、压力过大,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最近几年,在我国时有发生“过劳死”现象,甚至有大幅上升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案例一】2010年12月,一家公司的农民工李某在野外寒冷的天气中连续工作了三天,患感冒后仍然坚守岗位,加上营养没跟上,结果诱发心肌炎,导致心脏扩大、心率加快、心肌纤维产生瘢痕和挛缩而死亡。
  【案例二】2010年12月29日,农民工王某突然死亡。经法医检验,系死于先天性异常脑血管出血。异常的血管可以终生不出事,患者平时也没有任何不适,但一旦身心过度疲劳时随着血压升高,异常血管会突然爆裂。王某正是由于连续五天工作14小时以上,导致血管爆裂使整个大脑表面出血,大脑内压力过高而死亡。
  【案例三】2011年1月22日上午,正在工作的农民工赖某突然死亡。经查,其死因是由于公司人员的竞争压力很大,而赖某平时过分追求完美,很难接受完美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导致过度自我施压,产生了严重精神心理障碍,加之当时公司要其在三天之内完成本应五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导致心急猝死。
  以上三个是从“过劳死”的成因上,表现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专家认为,“过劳死”往往发生于超时间工作者、夜班多且工作时间不规律者、长时间睡眠不足者、自我期望高且容易紧张者、几乎没有休闲活动者、IT工作者。因而建议通过以下方法,摆脱过度疲劳:一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二是多吃含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适量饮水;三是每天都要留出合理的休息时间;四是多进行有氧运动、腹式呼吸、点穴按摩。
  如果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而身不由己(在“过劳死”案件中,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恰恰又遭遇了“过劳死”时,该怎样维权呢?
  1. 如果确有证据证明,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为工作原因死亡,已构成工伤,家属可以要求给予工伤赔偿。
  2. 如果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之规定,应当视同工伤。
  3. 如果只是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家属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劳动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乙点之规定处理:“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丧葬补助费,其数额为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平均工资一个月。另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其本企业工龄的长短,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数额为死者本人工资三个月至十二个月。详细办法在实施细则中规定之。”即:“工人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退职养老后死亡时或非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死亡时,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乙款的规定,除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本企业的平均工资2个月作为丧葬补助费外,并按下列规定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一次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直系亲属1人者,为死者本人工资6个月;2人者,为死者本人工资9个月;3人或3人以上者,为死者本人工资12个月。”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研究室
  颜梅生
  
  相关法律链接:
  《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第九十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律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
  《刑法》
  第二百四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管理法规,以限制人身自由方法强迫职工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