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柏惟罢免案看台湾岛内政治恶斗

来源 :台湾工作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ladr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3日,台中市第二选区选民进行罢免投票,被誉为“小绿”的“台湾基进党立委”陈柏惟成为岛内第一个被罢免的民意代表.陈柏惟被罢免,表面上看是一个失德、失职、失能民意代表遭民意“反噬”,但从陈柏惟藉“反中”蹿红上位,到最终因蓝绿搏杀而下台,折射出岛内政治借“民主”之名、用“民意”之刀的蓝绿缠斗.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东莞市台港澳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全心全意助台商、引台青、育台生、聚台胞,着力打造台胞“第二故乡”.rn一、助力台商,携手共走高质量发展之路rn一是政策扶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定期听取台商台企意见建议,研究制定“莞台77条”“非公经济50条”“稳外贸20条”等措施,一大批台商台企从中获益.二是创新扶持.精心打造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品牌,实现从市级展会向省级展会、区域性展会向全国性展会、综合展向电子专业展的三大跃升.自2019年开始
期刊
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着转移流向乡村工业化地区.目前学术界对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的研究对象只限于城市,较少关注乡村工业化地区.乡村工业化地区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是一个较新的课题.以广东省阳江市平冈镇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为个案,分析了该镇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乡村工业化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的公共政策建议.
近年来,教育部港澳台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好教育领域对台工作.
期刊
近期,大陆方面宣布,对苏贞昌、游锡垄、吴钊燮等“台独”顽固分子依法实施惩戒.这是坚决打击“台独”顽固分子、制止“台独”分裂行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行动,是对民进党当局谋“独”挑衅的有力反击,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关于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精神的重要举措.
期刊
2021年10月27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rn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是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代表权rn有记者提问,美国国务院官员华自强近日在“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举办的线上会议上,就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妄称中国“错误使用”该决议,“将台湾排除在国际民航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之外”.对此有何评论?
期刊
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融入党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南路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粤西高校可通过梳理广东南路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深层教育价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繁荣校园红色文化,用好“主题党日活动”“思政第一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等途径实现广东南路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史教育的融合.要把握好红色文化资源并探索多形式的融合途径,进一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教育中的价值.
文章基于多元化经营是否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影响这一问题,选取2017-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借助模型实现对多元化经营程度的计量,并采用相应偿债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结果发现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时还发现偿债能力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企业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来实现的,企业多元化经营并不会带来企业负债的提升.
赵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理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自2005年参与第一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和技术标准论坛以来,她始终坚持贯彻党中央对台大政方针,为推动两岸电子信息相关行业领域标准的共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期刊
近年来,安徽省台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安徽省委决策部署、推动安徽对台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期刊
今年以来,江苏省台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把争取人心、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拿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举措,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为持续深化苏台融合发展,促进同胞心灵契合,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篇章作出了应有贡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