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成为幼儿心灵交流的工具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用来表达情感、表达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工具。在音乐活动中以问答歌教学作为切入点,让问答形式成为儿童表达心声和交流情感的语言。创造一个发展幼儿"心灵语言"的音乐情境,创设让儿童敢唱、想唱、有机会唱并积极应答的歌唱环境,让幼儿在问答歌活动中自由歌唱,相互交流,大胆抒发自己的心声,提高歌唱的兴趣与能力。
  关键词: 问答歌 交流工具 自由表达
  一、创设歌唱环境激发幼儿内心语言
  在《儿童的百种语言》一书中認为,音乐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用来表达情感、表达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工具。儿童通过音乐这种语言表现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建构,以及内心的情绪、情感波动。音乐家舒曼曾将音乐称之为"一种最崇高的心灵语言"。而问答歌教学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发展幼儿"内心语言"的音乐情境,创设让儿童敢唱、想唱、有机会唱并积极应答的歌唱环境,让幼儿在问答歌活动中自由歌唱,相互交流,大胆抒发自己的"内心语言",提高歌唱的兴趣与能力。
  如:《为什么》、《问答歌》等,问答歌教学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借鉴少数民族对歌的方式,在充分激发幼儿歌唱愿望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熟悉的歌曲旋律(不仅是现成的对歌音乐),自由创编简单的歌曲,用歌声交流思想,真正享受歌唱活动自由表达和创造的乐趣。巧妙的问答歌教学形式可以引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歌唱学习。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里也有一些脍炙人口的适合问答唱的歌曲。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问答歌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创设适合问答的情境,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他人问答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产生用问答歌来抒发情感的愿望。引导交流,是指教师通过启发与指导,引导幼儿尝试交流问答的内容,学习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音乐技能。创编表达,就是幼儿在相应情境中自由地创编歌唱,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交流的快乐。
  教师播放问答歌的动画片,让幼儿感受和体验问答歌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幼儿和动画片一起唱,从而熟悉对歌的旋律和形式。创设问答情境,教师有表情地与另一教师对唱。提示幼儿观察教师演唱的歌词内容及歌唱的方式,引导幼儿体会运用问答交流的方式。"刚才老师是怎么唱的?""我问了些什么?另一老师又回答了些什么?"教师充分激发幼儿以问答方式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欲望。"你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用问答的方式把它唱出来吗?幼儿按意愿自由组合,尝试问答歌,教师进行引导,侧重在旋律的和谐及歌词的工整与韵味。问答歌游戏。幼儿分成问与答两大组,问歌组与答歌组各自站在"河流"的两岸,开展问答歌比赛。胜利者可以获得一个奖励。教师在幼儿出现困难时给予暗示或帮助。
  三、在日常教学和区域中有效开展教学游戏。
  在问答歌活动开展的不同阶段,教师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在问答歌过程中,开始可以引导幼儿独唱对独唱、合唱对合唱,以后可以有领唱、伴唱等方式,逐步提高歌唱的难度,使得问答歌的形式更加丰富、歌声更加和谐。
  教师的参与和鼓励。幼儿很喜欢与教师问答,教师的参与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对问答歌的热情。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饱含激情,认真倾听孩子们的问答,不时地用眼神、体态及语言告诉孩子"我听懂了你的歌"、"你唱得很好",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并满怀激情地与幼儿对问答歌,使幼儿切身体会与他人情感交流的乐趣。
  如:经常在活动室里播放问答歌的音乐,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开展或在其它活动中渗透问答的形式等。比如说教师在区域游戏中,扮演客人去串门时,都用歌唱的方式唱出自己的交流话语,而扮演主人的幼儿也用歌声来响应,孩子就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喜爱并掌握了问答歌的表现方式。
  如:教师可以在区域里布置一个问答台,在班级放置一些民族服饰,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由选择;教师还可定期组织幼儿开展问答歌赛等。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对活动的热情投入和煽情性的语言也是诱发幼儿问答歌活动的重要的情境。
  同时,教师还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幼儿的音乐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音乐优势和进步,进行具体地鼓励。此外,教师可在活动中,针对幼儿的音乐表现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以逐步提高幼儿的歌唱技巧。
  在通过开展问答歌教学活动后,幼儿很快适应并喜爱上这种歌唱方式。幼儿不仅轻松学会了很多歌曲旋律,同时喜欢将即兴创编的歌词套进熟悉的旋律中进行对唱,歌唱的兴趣倍增,连那些平日羞涩的幼儿也逐渐开口歌唱了。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及音乐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经常自发开展问答歌游戏。同时,问答歌促进了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在问答歌活动中,幼儿既是歌手,又是音乐大师,他们尝试将自己的语言创编成自己的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愿、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教育活动中,音乐不再是外在于幼儿之外的学习内容,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心灵语言和交流工具。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
  [2]周蕾.幼儿园园本教育活动设计[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4]石磊.管旅华《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M].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个人简介:刘婷,女,出生年月:1978年,职称:小学高级,在教育教学教科研方面成绩突出,参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有多篇论文在省级教师论文评比中得奖。
其他文献
背景:  谭述渠医师是香港名医治疗疑难杂症得心应手,谭氏独衷内经与伤寒金匮,在治疗眩晕有其独到的见解。马来西亚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潮湿,故温病较为多见。在当地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新课改中提倡数学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基本
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利胆汤对胆石症豚鼠的胆汁生化、成石率、组织形态学及一般情况的影响,旨在研究利胆汤防治胆囊结石的疗效及作用机理。 方法:将36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微积分在中学数学中的各种应用  关键词:微积分;微积分应用  1 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  用导数和积分进行因式分解,常可使解法简便,巧妙.  例1分解因式  解:把看作变量,与看作常量(参数).令  求 对的导数得  对上式两端取不定积分,得  是含有变量与的代数式,从而得恒等式  ,上式中令,得  2 用于化简代数式  用导数,积分解此类题,有时可使解法简便.  例2化简  解
摘要:数学中转化思想无处不在,它是分析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包含数学特有的数、式、形的相互转化,转化的目的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  关键词:正与反的转化 一般与特殊的转化 数与形的转化  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体现了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类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以上三种思想方法都是转化思想的具体
目的  比较中药面膜配合围刺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与外用千白结合口服消斑片是否存在差别。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
痰及痰证概念的提出:朱丹溪从症状上认识痰证的概念,认为:“凡是人身中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丹溪析痰证病因:朱丹溪把痰证的致病原因分为六淫外感、饮食所伤及情志失调等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