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化课堂教学,贯彻高效课堂模式,实施四步环节教学;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以提问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其个性发展。把情感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切入点。
关键词:教育观念 课堂模式 个性发展 历史情境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22-0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的解放带来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那么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更新也必将带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教育观念的更新。
1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贯彻高效课堂模式,实施四步环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历史影片、人物图片等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身临其境,快速融入课堂教学。
(2)展示目标、引导自学: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自学,使学生在授课前做到对课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对展示的思考题中,难懂的问题深入探究,并展示交流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问题答案。
(4)巩固提高、拓展应用:出示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在本环节中,注意出示拓展性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深化历史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以提问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其个性发展。
(1)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一定要作用于学生的个体认识,即通过设计多种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充分发挥眼、耳、口、脑、手的功能,在察中学、听中学、读中学、议中学、辩中学、写中学、练中学、做中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活跃思维,拓展视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证实自己的能力,从中获得丰收的喜悦,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极好动力。如,历史辩论赛、成语故事演讲会、历史剧的编排、史学小论坛、历史知识竞赛等多样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参与设计完成,真正体验到主体的价值。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促进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得到发展。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课程。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读、自疑、自悟、自得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对于探究性的历史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想像,敢于发表经过独立思考,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意见和看法。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对言之有理、独到创新的建议或意见,要给予充分肯定,甚至大加赞赏,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焕发活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极好动力。
(3)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 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书要与育人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历史教学中应把情感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切入点。
3.1 创设历史情景,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真挚情感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借助于特定的历史情境。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中,产生感情上的波澜。如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学完九·一八事变后,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悲凉的音乐响起,同学们脸上都显出肃穆的神情,之后通过学习日军的扩大侵略、不朽的民族战歌《义勇军进行曲》和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学生的感情热烈而真挚,整节课激荡着对日本侵略者野蛮残暴的愤慨之情和誓死杀敌、保卫祖国的爱国之情。
3.2 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教科书是历史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所采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都可以视为教材。如教科书、其他文字资料、影音资料、数据资料、历史遗迹、遗址等。
如讲授“南京大屠杀”这一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分组上网搜集有关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有关资料,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日本右翼分子为什么要否定南京大屠杀?”让学生从手头上资料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对南京大屠杀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讨论深化了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对南京大屠杀基本的情感认识——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
3.3 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學生
历史教师讲课要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应该通过自己的表情、神态、动作及形象化的语言,用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自身情感的辐射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前提。讲到司马迁,教师有没有被司马迁卓越的生死观所感动?讲岳飞时,教师有没有为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所激奋?课堂上教师充沛的情感和激情,往往比教师所教的内容更能直接触动学生的心灵。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教师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契机,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教育观念 课堂模式 个性发展 历史情境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22-0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的解放带来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那么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更新也必将带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教育观念的更新。
1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贯彻高效课堂模式,实施四步环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历史影片、人物图片等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身临其境,快速融入课堂教学。
(2)展示目标、引导自学: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自学,使学生在授课前做到对课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对展示的思考题中,难懂的问题深入探究,并展示交流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问题答案。
(4)巩固提高、拓展应用:出示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在本环节中,注意出示拓展性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深化历史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以提问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其个性发展。
(1)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一定要作用于学生的个体认识,即通过设计多种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充分发挥眼、耳、口、脑、手的功能,在察中学、听中学、读中学、议中学、辩中学、写中学、练中学、做中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活跃思维,拓展视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证实自己的能力,从中获得丰收的喜悦,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极好动力。如,历史辩论赛、成语故事演讲会、历史剧的编排、史学小论坛、历史知识竞赛等多样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参与设计完成,真正体验到主体的价值。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促进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得到发展。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课程。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读、自疑、自悟、自得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对于探究性的历史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想像,敢于发表经过独立思考,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意见和看法。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对言之有理、独到创新的建议或意见,要给予充分肯定,甚至大加赞赏,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焕发活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极好动力。
(3)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 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书要与育人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历史教学中应把情感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切入点。
3.1 创设历史情景,营造良好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真挚情感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借助于特定的历史情境。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中,产生感情上的波澜。如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学完九·一八事变后,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悲凉的音乐响起,同学们脸上都显出肃穆的神情,之后通过学习日军的扩大侵略、不朽的民族战歌《义勇军进行曲》和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学生的感情热烈而真挚,整节课激荡着对日本侵略者野蛮残暴的愤慨之情和誓死杀敌、保卫祖国的爱国之情。
3.2 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教科书是历史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所采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都可以视为教材。如教科书、其他文字资料、影音资料、数据资料、历史遗迹、遗址等。
如讲授“南京大屠杀”这一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分组上网搜集有关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有关资料,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日本右翼分子为什么要否定南京大屠杀?”让学生从手头上资料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对南京大屠杀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讨论深化了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对南京大屠杀基本的情感认识——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
3.3 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學生
历史教师讲课要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应该通过自己的表情、神态、动作及形象化的语言,用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自身情感的辐射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前提。讲到司马迁,教师有没有被司马迁卓越的生死观所感动?讲岳飞时,教师有没有为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所激奋?课堂上教师充沛的情感和激情,往往比教师所教的内容更能直接触动学生的心灵。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教师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契机,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