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zh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具能引起学生学习活动兴趣,学具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在科学课的探究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价值的学具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学具的操作,巧妙的摆布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从自己的亲身感情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动手的学习方式而运用学具,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有效途径。
  (1)科学学具教学中列举的事物,提问的情景,思考的问题,讨论的主题,选择的探究,项目都来自学生身边的事物。师生在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利用学具进行实验,探究活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科学规律的发展和生活经验,走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师生达成共识,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概念。我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同学们将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实验学具,放在自己的课桌上时,学生个个兴奋不异,兴奋的表情写满每一个人的脸上。这时老师对同学说:今天同学们都带这么多活动材料,大家一定很想玩吧?现在老师看一看哪位同学来展现,你的猜想与活动情况,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时,学生们的主动性,及兴趣都被全部调动起来,个个跃跃进欲试,有的学生在弹吉他,有的学生在打架子鼓等,同学个个活动不异,这时教师又说同学们交换一下你们的活动材料,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互相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一起观察活动现象。目的是为了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从实际实例中发现并提出新问题,继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提问的科学探究意识。怎样活动更有意思,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并在组内组间进行交流,达成共识,从而得出实验的最后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就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主动地投入到科学的探究中。
  (2)活用巧用学具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是实际的实物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真实性的特点,直接感观和语言传递相结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师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植物的花》一课上,我把自己喜欢的几盆花从家里带到了课堂上,问学生,看到这些美丽的鲜花,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这些花为什么颜色不一样?我想知道花有什么作用?我想知道各种花的构造一样吗?……通过相互交流、评价、思维不断升华,从而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知道自然界中花的结构是一样的。
  (3)在教学中通过学具的使用,在教学探究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实验操作中,自主学习,亲自动手,自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交流实验结果,整个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潜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蚯蚓找家》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要捉蚯蚓,把捉到的蚯蚓装在合适的容器里,并经常用水湿润它的皮肤,让它保持旺盛的活力,以保证课堂探究的顺利进行。
  教学活动中,学生亲自操作学具进行实践,用科学学具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及兴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收稿日期:2008-05-03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对话,成为塑造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活化历史课堂,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努力打造人性化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历史新课堂。    1.创设情景,趣化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把探究性学习镶嵌在活动和情景中,以情景展示过程,以过程锤炼情景;以活动激活思维,以思维引导活动。我们使用的情景有:  1.1文字
期刊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
期刊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  【关键词】化学;新教材;变化    Talk chemistry Protestantism the variety of the material  Zha X
期刊
1.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兴趣是动力,有了兴趣才会有成功的希望。我经常有针对性地找一些《小学生学习报》《课堂内外》上的精美短文拿到班上朗读,让同学们欣赏语句的优美。每期的报纸一来,同学们个个爱不释手,我也会因势利导,开展读书、讲故事等一些有益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文是一个整理思想的过程,往往是想好的东西不一定能说出来,而能生动流利地说出来的东西却能容易地写出来,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情感发展状况。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引导热爱写作,谙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成为 “小儿科” ,从而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    Talk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of the village high school  Qi Ying-ling  【Abstract】Co
期刊
教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数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需结合教材、学生、环境及资源等因素巧妙构建一种让课堂教学中的分分秒秒都赋予生命活力、使数学课堂涌动智慧灵性的课堂。  那么,怎样构建这种“灵性”课堂呢?在此方面我做了一些探讨:    1.借助师生情商,构建和谐课堂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
期刊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结合。而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训、智力和发展开展教学。教材本身也是融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艺术化为一体的,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使素质教育得以实施,那么具体到作文教学中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达尔文虽屈从父命去学习医学和神学,却依然热衷于野外标本采集和阅读自然科学书籍。而有些学生认为,地理不好学,不好记。的确,地理知识头绪繁多,课时有限,要想全记住,如果采用一般记忆硬背形式的简单机械记忆法,那就太耗费精力了,效果也会很好。那么要使学生轻松的学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而不忘,记忆犹新,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多想办法,有所创新,帮助学生 提高兴趣。笔者做了些尝试,收到
期刊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他们乐于把学习科学的过程变成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这其中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许多观察、动手的器具或材料,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具就是学生们探究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学具的认识、准备和使用、以及开发都会影响探究的效果,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正确认识学具是教师引导探究的前提    现实
期刊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但因其 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形形色色的物质的性质特征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定理、定义复杂繁多 ,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是学生最原始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和热情。所以 教师 在深 钻教材 的同时 ,还应该讲究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语言 ,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