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目录(1993年6—8月)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目录(1993年6—8月)陈培善(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按月做出
其他文献
在邢台地震区开展了地震转换波测深工作,得出了6条深部构造剖面图,其中包括3条NW向和3条NE向剖面,同时也得出了地壳内G、C和M3个主要深部界面的埋深分布图以及地壳内波速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邢台强震发生的深部三维构造背景和深部孕震条件。
期刊
通过实地考察、槽探和浅层地震探测等手段以及对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超采环境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指出现今处于发展中的地裂缝带是由东向西扩展的,扩展速率为260~520m/a,地裂缝带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速率达22.1~24.4mm/a,主地裂缝带的水平拉张速率约1.11~11.6mm/a,垂直错动速率0.2~8.57mm/a,左旋错动速率1.87~3.57mm/a。地裂缝
期刊
对新编的华北地区历史有感地震目录(3(1/2)≤M<4(1/2))的精度和可信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地震目录从1484年后的记载率较高,它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研究历史地震活动性的需要。它与中国地震目录(M≥4(3/4))比较,补充了相当数量的3(1/2)≤M≤4(1/2)的地震。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分析了华北北部部分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在强震发生前具有明显的
期刊
介绍采用逐点擦除原理,在 EGA/VGA上实现动态实时显示的新方法.结合笔者开发的A/D板给出相应的软、硬件.该技术已成功的用在多通道波形、数字显示等方面.
期刊
简述声音压缩的概念和方法.讨论了windows3.0支持下的数字声音数据(WAVEPCM)文件的压缩原理并给出相应的实现方法.
期刊
阐述了4种模式识别方法.在样品平面投影、典型样品分析和这几种模式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不同结构样品进行识别的PTR方法.文中还给出了两个应用实例.结果表明,PTR方法的效果较好.
期刊
取有史以来至1991年底中国大陆东部(λ≥108°E)及其邻区的总共259次M≥6地震、中国大陆西部(λ<108°E)及其邻区的总共153次M≥7地震为强地震,并取东部1600年、西部1900年之前的地震为前期地震.之后的为后期地震,对它们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这些强地震的大多数,被划分成在时间和空间中同时相对密集的45个地震集合,构成45个地震组.这些组在统一时空域中表现出比平均值高得多的发
期刊
震源时间函数在产生有限差分合成地震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们考虑了5种不同的时间函数的振幅谱.结果表明,当时间函数的高频信号比主信号携带更多的能量时,伴随着主信号成分将出现我们所不希望的拖尾现象.本文说明,在所考虑的几种用于产生有限差分合成地震图的震源时间函数中,形如f(t)=te-2的时间函数是最佳的.由具有一个覆盖层的半无限空间弹性地球模型,来产生有限差分合成地震图证实了这个结论.
期刊
采用Powell定位方法对北京西北地区(39—41°N,114—117°E)1979—1992年3月发生的348个地震重新定位,并给出了Powell直接搜索法定位的误差估计方法.通过震相到时的复核和补充、定位速度结构模型的修定以及定位程序的改进等措施,改善了定位效果.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给出震源深度的地震数从原来的132个增至313个;定位结果均方根残差的均值从0.80±0.40S降至0.45±
期刊
1991年山西省大同-阳高M_s5.8地震的断层面王鸣,张廉强,王培德(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对1989年Ms6.1大同-阳高地震的震源机制,许多作者根据各种不同来源的资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