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瓷雕脊饰艺术的发展要素探析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瓷雕脊饰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工艺,长久以来并不为人们所关注.通过文献法、口述史的调查以及在闽南、潮汕和台湾三地大量的寺庙和祠堂建筑的实地考察,本文对剪瓷雕脊饰艺术的发展要素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民间工艺的形成是剪瓷雕脊饰产生的基本条件;民间酬神演剧的兴盛是剪瓷雕戏剧题材脊饰的关键成因;信仰建筑的需求是剪瓷雕脊饰出现的生命承载;文化景观的认同是剪瓷雕脊饰的延续动力.
其他文献
2019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图书馆在学校特藏文献中发现两套民国时期版画原作.一套是现代版画会成员的作品,是该领域官方少见的完整系统收藏.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于当年策划了“白咬着黑——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现代版画会\'馆藏作品展”,第一时间向学界公开了这套藏品和相关文献,并作为“现代版画研究展第一回”,开启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在该学术领域的各项活动.发现的另一套则是1946年至1949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简称“全木协”)巡展原作.2021年9月10日至11月5日举行的“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
期刊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体化的美术制度逐渐完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建构.相对于我们熟知的画院、展览馆、美协、美术院校、美术杂志等各种文艺团体和文化机构,美术公司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它是新中国管理文化领域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和治理方式,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国家景观再造的有力执行者.本文将美术公司作为组成20世纪中国美术制度的一个案例,从其背景、人员组织构成、功能及转型几个层面探讨美术公司的中国特色.
贾斯帕·约翰斯择取客观性与中立性的数字作为核心元素,创作了大量具有多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字画,本文将其分类,并以图像分析的方法,从绘画性与阐释性两个维度进行理论化解读,认为约翰斯的数字画具有明显的社会性隐喻,并提出约翰斯哲理画的命名.
虚拟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至今不过几十年的历史,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虚拟艺术作为当代艺术形式的一种重要类型引起大众关注并迅速成长.本文通过梳理虚拟艺术的产生、特征,并对个案进行分析,尝试阐述和探究虚拟艺术的本体内涵与其意义.
巴蜀“太平缸”是古代巴蜀院落环境中重要的消防器材,也是我国石质太平缸的重要代表.其缸面纹饰题材多样,其中的“风俗图”装饰贴近生活、造型生动、雕饰精美、文化蕴含丰富,体现了传统农耕社会的民俗状况、生活趣味和价值观念.其表现善用开光纹突出主体,画面组织以意构象,并融合情景化、程式化的造型手法,达到实用性、艺术性和教化功能的合理平衡,体现了古代巴蜀器物石雕独特的审美特点.
王敦化(1902年1月2日—1991年8月15日)是南京博物院的老一辈学人.他是南京印坛的名宿,亦是词学家、印学家、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博专家.他毕生耕耘,以文学为“地基”,以文献学为“框架”,以印学为外立面,以文博事业为“屋顶”,建筑了自己的学术“小楼”.本文试图借助点点滴滴的史料,走进先生的学术“小楼”,回顾其建造的过程,以此纪念王敦化先生.
期刊
2021年,加密艺术主导了艺术界的辩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加密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了加密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区别与联系,并基于NFT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加密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作为承前启后的中年画家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画发展的中坚力量,卢沉主张中国画在现代基础上发展,积极借鉴、融合西方现代绘画元素于中国画创作中,并将其理念呈现于教学过程中.本文结合其主要作品及教学课程设置,分析其在新时期的绘画实践探索及教学上的具体实施和呈现.
本文通过分析从海外挖掘到的日文资料《禹域今画录》(禹域今畫錄)和英文资料《中国:大地与人民》(China:the Land and the People)等相关文献,来厘清20世纪20年代伊始“现代中国画”这一概念的出现、含义和应用.笔者认为,这两个案例体现了从日文和英文语境中的“现代中国画”到中文观念和认识的转换,将中文世界关于“现代中国画”的理解与西方世界交叉、关联起来;而北京画派的作品在20年代初期率先被推介到海外并成为“现代中国画”最早的代表,其影响一是对京派绘画的认可也表现出日本、美国和欧洲收藏
民国时期是现代美育观念在中国的萌芽时期,艺术家、教育家在自身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中不断完善美育理论,推行美育教育实践,以期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振兴民族的国人.美育成为近现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乡村教育亦不例外.基于乡村经济文化现状,乡村教育家们积极探索符合乡村社会现状的美育实施方式,例如邹县实施的文卫教育、无锡开办的民众茶园,以及定县实施的艺术教育等,开拓了美育在乡村实施的道路.当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乡村美育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希望通过对民国时期乡村美育理论和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