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任免权不能变成“复印件”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e8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河南省建设厅更名为河南省住房和建设厅,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任命原建设厅厅长查敏为住房和建设厅厅长的议案,赞成票未过半数,任命案未能通过。近日有媒体披露,坊间关于“查敏落选缘于性格孤傲”的猜测并不确切,真实的原因是,多数人大常委会委员对査敏不熟悉,对她的工作不了解,所以没有给她投赞成票。
  据报道,査敏其实是个很有能力和魄力的官员,这大约也是她性格孤傲、不愿意主动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以求获得支持的“资本”。但是,作为省政府组成部门的负责人,其任命需要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她有责任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以便让人大常委会委员了解她、监督她。反之,査敏不愿意让人大常委会委员了解她,是否说明她并不怎么在乎人大常委会委员的监督,或者说,她坚信自己的权力另有来源,因此并不认为人大常委会能把她怎么样。2001年,査敏以洛阳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的身份被提名担任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当时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也未通过,第二次人大常委会审议才予以通过。这不能不让査敏本人、同时也让外界感觉到,组织人事部门提交的人事任命案,在人大常委会那里不过是走一道手续,所以没有通不过的道理,即便偶尔出现意外没有通过,经过有关方面“做工作”,最后也总能获得通过。如果人大常委会审议人事任命案真的只是“走手续”,査敏们自然就会认为,我只需要争取上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的了解和提名就够了,干嘛一定要争取人大常委会的了解和认可呢?
  被选任官员和人大(及其常委会,以下同)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此,现实中两者的关系大体也是如此。宪法和法律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享有任免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的权力。人大的人事任免既包括人大依据法律规定的提请人的提名,任命有关人员担任职务或免去其职务,也包括选举、推选、任免、罢免、批准任免、补充任命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的权力,以及接受辞职、撤销职务的权力。然而长期以来,许多人对人大的人事任免权存在着不小的误区,认为把组织上已经决定的某项人事任免拿到人大去审议、批准或表决,让人大行使一下人事任免权,不过是为了“履行法律程序”、“完善法律手续”、“把组织意图转化成国家意志”。比如,一名给査敏投了赞成票的人大常委会委员表示,她对査敏其人和她的工作并不了解,但她“信任的是组织的提名”。另一名当天请假的委员也表示,他若到会一定会投査敏的赞成票,因为他“相信省委的决议”。
  人大代表(及人大常委会委员)信任组织的提名、相信党委的决议当然没有错,但正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并非要用党的领导去代替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人大代表对党委决议和组织提名的信任,也不能代替人大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否则,如果人大行使人事任免权完全变成了党委决议和组织提名的“复印件”,这样的人事任免权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人大赋予了人事任免权,就说明这种权力是不可替代和转让的,具有不可动摇的存在价值和发展潜力。与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不把赞成票投给不了解的人”异曲同工的是,北京市人大海淀代表团十几年来形成了一个传统——投票选举前约见新提名的候选人,曾经的北京市市长候选人李其炎、孟学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于均波,副市长候选人程红、夏占义,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候选人池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候选人慕平等人,都接受过海淀代表团的约见。在现行选举体制下,从产生新提名候选人到正式投票选举,一般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仅凭选举组织者提供的候选人工作简历等背景资料,人大代表难以对候选人进行深入了解。故人大代表约见候选人,通过与候选人面对面的交流,让候选人回答一些有针对性的“测试题”,多少能够增加对候选人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人大代表做出慎重决定,对候选人是投赞成票、反对票还是弃权票。
  人大代表不能随随便便就对自己不了解的候选人、提名人投赞成票,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对某些不明不白的辞职案、免职案投赞成票,对于人事任免的“任”、“免”两个环节,人大都不能草率从事。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些地方的行政首长如走马灯一般频繁随意更换,如北方某市最近17年间换了8名市长,每名市长的实际任期平均只有两年多,而每次市长职务任免,都得到了当地人大的认可。在中部某大城市,更是创造过人大选举的市长履职仅4个月即因“工作需要”调任他职的纪录。如果某些官员想走马上任时人大按部就班举手通过,想另谋高就时人大行礼如仪举手放行,人大实际上沦为了对各种不正常“人事运作”给予机械确认的一个“过场”。这直接损害了人大的形象和权威,削弱了人大决定人事任免、监督“一府两院”的法定权力,客观上也助长了跑官要官、“人事运作”的不正之风,其危害性决不可等闲视之。(作者系北京资深评论员,知名杂文家)■
其他文献
“演员就像盲人,演戏的状态就像盲人的状态,被另一个人指导,完全信任他,不知道自己会被带到哪里。”    踩着一双细带子细高跟的黑色凉鞋,将近30度的天气,伊莎贝尔穿着一件中长袖的棕色风衣来到尤伦斯,双排扣都扣着,领子也竖着。她比既定时间晚到,带着惶恐的眼神。此行中方陪同、中法文化之春新闻专员李涛告诉记者,伊莎贝尔是个孩子气的人,很容易紧张。  踩着高跟鞋的伊莎贝尔小心地遮掩情绪,她有点害羞——从前
话说有一年,非洲某国的财政部长到东南亚某国去开会,东南亚的财政部长请他去家里做客。非洲部长踏进深宅大院,惊诧于眼前的豪华:大理石的地面,金碧辉煌的客厅,连水龙头都是黄金打造的。非洲部长小心翼翼地问:“没想到贵国财政部长的职位,收入甚丰啊!”东南亚部长朗声大笑,说:“我的朋友,跟我来。”两人走到花园的回廊上,东南亚部长指着远处一座大桥说:“你看到那座桥了么?百分之十是我的。”非洲部长恍然大悟,翘指赞
秦始皇留下的遗产远远不止几千个陶俑,作为中国第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专制的封建王朝,它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在今天应该更有思考的价值。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于6月13日第三次发掘,国内媒体差不多都派出精兵强将到西安去了。从发回的报道看,对一号坑的猜想五彩缤纷,记者当然希望“搞搞大”,来它个惊天动地。有报道说:“在首日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彩色武士俑以及紧挨着的战车等。”此话明
我们若把“导读”也当作是一种创作,那么先决条件便该是“心头舌尖所万不获已,必欲说出之一句话”。    “导读”是怪物!西方有preface、introduction;中国有序、跋;中文译词有引言、序言、导论、前言、导言,但似乎找不到“导读”这一名词。兹事体大,原因方块字是一种主观文字,望文生义诠释空间很大,“导言”、“导论”的“导”字解释为“引导”或“指导”,压迫性似乎都不太强;“导读”若解为“指
有人说校园如同社会的缩影,亦见得出一个社会的未来,《请投我一票》是一部沉重的紀录片,但与《墙壁之间》的差异显然不是纪录片与剧情片的不同导致的。    《墙壁之间》被誉为“堪比《放牛班的春天》”,其实两者除了都是法国的校园题材片之外,并没有别的相似之处。  你无法在这部去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影片中找到放牛班里那种理想、热情、浪漫的气质,它更多是在以纪录片的口吻,展示法国初中课堂的真实生态,尽管,这是一
通涨!马上要通涨了!风声鹤唳。  股市已经开始飙升,黄金价格攀援而上,成品油、原油、铜、农产品……纷纷开始了主升浪。尽管,与此轮上涨行情相背离的是基本面,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足、经济前景未明……但眼明手快、身法矫健者已纷纷采取应对之策。  看不懂吗?实际上很简单——流动性资金突然多了,商品还是这么些,结果只能是“票子毛了”,通膨来袭。100美元的纸币,成本只有区区6美分啊。常常发出警报的谢国忠说,
“在美联储宣布万亿注资后,全球印钞机一片轰鸣,我身边的朋友都已开始抢房子抢地!”    “瞬间”轮回    六一这天,彩阳走进熟悉的咖啡馆,翻遍酒水单,寻不着往日那种19元二人共享、免费续杯的现磨咖啡。一问服务生,原来价位已经上调为每位25元。“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彩阳忽然觉得,这句座右铭需要重新斟酌。  她的好友王睿,一上午都在浏览网友怒斥油价上涨的评论,以解心中怨气。“我每个月
“一般人认为,经济低迷的时候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大开印钞机,我认为这种逻辑是错误的。”    在北大听课,以宏观经济分析著称的宋国青教授有感而发:“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转换之快前所未有。我们刚刚把通货膨胀理出个眉目,通货紧缩来了;还没把通货紧缩研究完,通货膨胀又要来了。”  和宋教授“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是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近日他在上海接受《新民周刊》专
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大宗商品部分品种能够敏锐地、超前地反映经济状况变化的细微征兆。    除了股市的红五月之外,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也不期然出现一个红五月,而且是“10年最大”:截至上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主力合约在连续五个交易日上涨后,报收于66.31美元/桶,5月份单月涨幅高达29.7%,创下1999年3月以来单月涨幅新纪录。  而国际原油价格的此番暴涨,只不过是大
统一发行货币的权力是把“双刃剑”。国家拥有了它之后,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个权力,这是现代经济史的一条中心线索。    政府发行纸币,实际上不是很久远的事情。1935年国民党政府才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完成了法币化。  为什么会发生以纸币代替贵金属这个转折?其中一条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就是贵金属作为交易的媒介不是那么方便,沉甸甸的、目标又大,容易被贼惦记。  统一发行货币的权力是把“双刃剑”。国家拥有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