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就怎样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学生不仅是一个认知体,而且是一个生命体。也就是说,不能把学生看做是装知识的瓶瓶罐罐,只读书、读死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要生活得自在、有意义、有价值,能为自己,也为家人,更为国家、民族做有益的事。如比尔·盖茨所说:“我们的教育必须与学生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培养的必须是智能正常,有学习和探究能力,性格坚定,情绪乐观,人际和谐,既能积极面对环境的多种挑战、实现人生的价值,又能主动调整发展自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那么,怎样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其对策如下:
  一、及时了解学生,加强互相交流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自由表达思想。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一封信》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宣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时时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就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实施多样教育,创造教育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哪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中小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了解自己的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经常开展集体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建设良好的班级集体,融洽师生、同学关系,对学生个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开展立大志创大业主题班会,消除一些人的虚荣骄傲狂妄心理等情绪,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他们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8.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课程·教材·教法,2006(7).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黑龙江教育,2008(6).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4).
其他文献
【案例】1995年出生的小伍是追星时尚一族,耳钉、鼻钉、舌钉、脐钉,整个一傲然江湖,out的父亲更多的是无可奈何,是时代发展太快还是你不懂我的无奈。当小伍问父亲这个装束好不好
摘 要: 为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一线护理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与临床要求紧密结合的高水平护理实训中心。我院在分析护理岗位核心工作任务和校外实习基地现状后,提出护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和高仿真性。在保证硬件投入的同时,同样注重实训基地的规范、科学管理和护理文化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 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 护理  中国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
期刊
摘 要: 学生公寓是人员密集场所,如果防控措施设计不当,则将会存在较大火灾隐患。作者从公共建筑和使用特点详细分析了学生公寓容易引发火灾的原因,阐述了学生公寓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同时根据现行的《宿舍建筑设计规范》等规定,就学生公寓的防火设计思路提供给大家商讨。  关键词: 学生公寓 防火 思路  一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各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各高校招生规模不
摘 要: 探讨“教育与特定社会的关系”,首先需明确“教育是什么”及“特定社会是什么”。作者主要从教育目的的角度分析教育与特定社会的关系。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教育是为特定社会服务,特定社会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社会是随着教育的改革而进步的。  关键词: 教育 特定社会 关系  探讨“教育与特定社会的关系”,首先需明确“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其功能不仅是帮助学生识字,还要让学生巧妙运用语言。让学生积累更多语文知识,并且灵活运用,是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写作,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部编教材中挖掘阅读资源,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深入了解教材  学生积累素材的途径有很多种,包括生活、教材、网络等。学生接触最
期刊
目的 通过对急诊心肺复苏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改进抢救策略以提高复苏质量.方法 收集2019年度本院急诊科接诊的需心肺复苏的81例病例,分为同步抢救组、序贯抢救组、保守抢救组.
摘 要: 本文结合当前对犯错误学生的常见教育方式,分析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危害,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暗示、谈心、寻求教育合力、反思、提醒五种可行的人性化教育方式。  关键词: 犯错学生 教育方法 误区  一、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现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人是在改正错误中成长的,学生在成长中犯错误是必然现象,犯错误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经历,教育家孙云晓说:“错误是学生成长的代价与营养。”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就是强调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也是强调教学方式的改革,从而促进“教学相长”。所谓“教学相长”,简单来讲,就是既要促进学生成长,又要促进教师成长,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很显然,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强化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是确保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  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应该是学习内容的设计者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