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利水法治疗水肿之病机探析

来源 :环球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为阴邪,非温不化”,中医学认为水肿多因阳虚所致,脏腑辨证责之肺、脾、肾三脏,治疗上多采用温阳、化气、活血、利水等法,较少论及阴虚水肿的治疗.近年来阴虚水肿患者亦不少见,用药辛热苦燥重伤其阴、久病肾精虚损水不循经、阳损及阴无以载气均可致阴虚水肿.对于此类水肿,不可拘于“温阳化气”之治法,应以滋阴利水为正治之法,且分消补泻之中亦有轻浅深重之别.本文试论述阴虚水肿的病因病机及滋阴利水法在水肿治疗中的运用,以期探析阴虚水肿的辨治思路特点.
其他文献
中医学与西医学对先天因素存在不同的认识,从状态医学角度出发,先天因素是状态辨识表征参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天因素不仅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先天因素,还可以根据因素作用的阶段、因素的有益或有害进行划分.探究先天因素的中医学内涵,不仅有助于完善疾病风险预警模型,还能有助于指导疾病的治疗与防变、养生保健与疾病康复.先天因素作为构成状态的重要参数,是状态形成与变化的先决条件,探究先天因素对状态要素构成的价值,对丰富中医状态学具有现实意义.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发病后抗体变化规律.方法:招募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15例经RT-PCR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位患者在发病后的(10±3)d、(100±3)d、(190±3)d、(280±3)d内进行胶体金法抗体检测.结果:从抗体类别来看,215例患者中,IgM抗体在确诊后(10±3)d时抗体阳性率为36.7%,(100±3)d下降为22.5%,(190±3)d及(280±3)d分别为5.0%及4.7%.IgG抗体阳性率偏高,确诊后(10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炎症性疾病,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特征性表现为发热及甲状腺部位的明显疼痛和压痛,典型者病期全程可分为急性期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缓解期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恢复期三期.本病西医治疗多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为主,中医药在本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介绍一则亚急性甲状腺炎案例,患者在长期情志不疏、少阳郁热的基础上外感风热,出现双侧颈前区肿大、疼痛,伴有发热,自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张宁教授从太阳少阳合病入手,在汗而发之、疏散太阳表邪的同时,和而解之、和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点,探讨COVID-19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肌损伤.方法:98例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各腔室大小、室壁厚度以观察是否存在心脏结构性改变;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舒张功能分级以评估心脏功能;收集患者心脏相关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依据患者危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症组与非重症组,分析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间是否有差异.
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行之有效,其作用机制与调控小胶质细胞功能有关.小胶质细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脑内神经炎症的主体,发挥“炎性”和“吞噬”功能.一方面,中药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通路以及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toll样受体等受体表达,减少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其向M2型极化,调节炎症因子释放进而抑制小胶质细胞“炎性”功能;另一方面,中药可通过调节髓细胞触发受体2、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小胶质细胞对病理产物的吞噬作用,维持神经系统稳
临床大多数肾移植术后患者因本虚日久,常内生湿邪,或兼夹热邪、血瘀,而邪实内阻又进一步加重本虚,以至于虚实夹杂.故临床辨证常为脾肾两虚,根据其兼夹实邪可分为湿浊内阻、湿热内蕴、湿浊瘀阻、湿热瘀阻证.治疗上宗于扶正祛邪,以健脾祛湿为主要治法,以顾护后天之本来培育先天,达到脾肾同治的效果.同时通过气血同治法以增强清热祛湿、活血祛瘀功效,减少药量以顾护正气.在长期治疗方面,则以固本培元为目的,防治于未病.
目的:揭示E2F1在肿瘤中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的地位,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UCSC Xena数据库综合分析E2F1在肿瘤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在GEPIA数据库中,测试E2F1表达和泛癌分期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泛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E2F1的表达水平差异.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E2F1在泛癌中的差异生存曲线.并综合分析各个肿瘤中E2F1与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相关性.随后使用TISIDB数据库重点研究了每
运用脐灸联合腹五针疗法治疗闭经合并寅时奔豚案一例,患者月经不按时下行,兼见逆气上冲,两者合并症状较为复杂,治疗颇为棘手.运用中医思维审因整体合参,则更易于找到取效突破口.病因起于冬日不慎淋冷浴,以“外内合邪,阳虚阴乘,心血不下胞宫”为抓手,合观病机,上焦心肺阳虚,复感寒邪,肾虚冲逆迫肺,心血滞涩,故胞脉不下.治疗以外治特色技术脐灸联合腹五针,脐灸温补命门之火,腹五针调节先后天经脉,针后月经次日即来.针对寅时发病的时间节律特点,巧用太渊穴予以治疗.介绍特色脐灸和腹五针的操作要点和意义,行针以气至病所为取效关
期刊
目的 探讨五参汤加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3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参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分级,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缺血修饰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