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化瘀方结合麝香灸治疗胰腺癌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55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温脾化瘀方结合麝香灸治疗胰腺癌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胰腺癌患者105例(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2例)采取临床对症治疗及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温脾化瘀方以及麝香灸治疗,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脱落1例,观察各组数据: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腹部包块、肢体畏冷、食少纳呆、肢体水肿、腹部鼓胀等)变化、癌胚抗原与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变化、白介素-6(IL-6)与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变化、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卡氏评分(KPS)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腹部包块、肢体畏冷、食少纳呆、肢体水肿、腹部鼓胀等)、癌胚抗原与CA199、IL-6及IL-10、TNF-α水平、CD3+与CD4+、CD8+水平、KP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腹部包块、肢体畏冷、食少纳呆、肢体水肿、腹部鼓胀等)、癌胚抗原与CA199、IL-6及IL-10、TNF-α与CD3+与CD4+、CD8+水平均降低,KPS评分均上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腹部包块、肢体畏冷、食少纳呆、肢体水肿、腹部鼓胀等)、癌胚抗原与CA199、IL-6及IL-10、TNF-α水平比对照组更低,CD3+及CD4+、CD8+水平与KP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 脾化瘀方结合麝香灸治疗胰腺癌临床效果甚佳,可较好抑制肿瘤细胞,改善患者症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及生活质量,还可较好缓解化疗不良反应,保证治疗安全,值得应用。
其他文献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建设数字乡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坚持与乡村产业振兴,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紧密结合;与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紧密结合;与创新发展乡村数字文化,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紧密结合,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
期刊
报纸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研究。方法:于本院收治的NSCLC放疗患者中筛选72例纳入研究,入组对象收集年限为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计算机随机、等额法分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放疗治疗,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进而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护理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
期刊
社交网络方便人们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温床。由于社交媒体帖子通常十分精简,因此大多数基于内容语义特征的谣言检测方法面临着语义信息不足的挑战。同时,目前基于传播特征的谣言检测方法常常忽略了评论用户的个体特征,未能合理分配不同用户评论的权重。因此,提出一种结合文本语义增强和评论立场加权的网络谣言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外部知识图谱获取帖子中的实体和概念的解释,以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从而增强
期刊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自身在社会结构中位置的感知,影响了人们的主观阶层认同,导致了部分民众主观阶层认同与客观阶层地位的不一致。与以往研究的地位决定论不同,我们关注互联网使用对中国民众的阶层认同偏差产生的影响。通过对2015年、2017年及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合并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相比于不常使用互联网的民众,经常使用互联网的民众阶层地位认同更容
期刊
【目的/意义】针对网络辟谣信息传播离散化、内容模糊化、治理复杂化的现实问题,搭建了“数据层→画像层→模式层”的网络辟谣信息画像与治理的理论框架,以期为网络辟谣信息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以引爆点理论为基础,从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三大法则入手,对网络辟谣信息的用户画像、内容画像和环境画像进行剖析,探究不同因素组合对网络辟谣信息治理机制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
期刊
对乳腺癌病人术后自我形象的概念、评估工具、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加强医护人员对乳腺癌病人术后自我形象的关注,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相关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随着更有效化疗方案的出现和外科技术的进步,胰腺癌转化治疗的概念在近些年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用于改善初始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本文从转化治疗概念入手,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和本中心经验,对胰腺癌转化治疗的患者选择及评估、转化方案选择、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等尚存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梳理讨论,探索转化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价值,以期为初始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和建议。
期刊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胰腺癌临床疗效与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CEA、CA242表达水平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标记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胰腺癌
期刊
本研究以脂质体作为载体包载雷公藤甲素与人参皂苷Rg3, 治疗胰腺癌荷瘤小鼠, 探讨脂质体对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免疫因子CD4+、CD8+的水平影响, 并对抑瘤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采用Pan02细胞构建荷瘤C57BL/6小鼠模型, 经过14天治疗, 观测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变化和体重变化。结果表明, 脂质体高、低剂量相对于模型组肿瘤体积有明显治疗效果 (P < 0.01), 脂质体高剂量相对于雷公藤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