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3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少年时代是人最美好的时光,幼儿时期正是少年时代的前奏曲,对于个人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的生活是自然的、直观的和奠基的,幼儿对生活的感悟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生命要素。幼儿是一个稚嫩而脆弱的群体,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和自身的权利,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幼儿有各种各样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应重视和尊重幼儿的需要,并且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幼儿有自身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才能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充分地认识和发掘其蕴藏在生命之中的巨大发展潜力,并发展生命个体独特的个性。尊重生命特性,挖掘生命潜质,发展生命个性的教育才能与生命和谐。因此,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对幼儿生活的回归是必不可少的,美术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幼儿的美术教育可谓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广泛的兴趣,美术的活动会使他们刻画出自己内心中的想法与期望,把他们所感受到的情感与见识到的真正事物跃然纸上。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美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所以我们应注重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美术教育中我们应清楚的了解并尊重幼儿各自分歧的审美性格,放手去让他们大胆的展现自我,循循善诱才会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兴趣。
  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的形态和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创造力的培养。创造性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幼儿也不例外,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在他们的所有活动之中。美术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才会使幼儿充分的发展,创造来源于现实生活,但不是临摹和完全的模仿,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充满自信、会思考、有创意、勇于表达自己看法与感受的自然儿童,而不是一个又一个没有自我,只会迎合老师、家长的“超级乖乖”。幼儿时期是创造潜能开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抓住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创造的起点,也是创造的核心。丰富感知经验丰富的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综合表象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造,才可能进行想象。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扣,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我们要善于开启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对具有创造性的、尤其的离奇古怪的想法,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赞赏。让孩子感觉到这样的异想天开是对的,从而使孩子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要给孩子有充分说的自由,千万不能说“不可能”“这是不对的”等话语来否定孩子的想法,永远不要去试着扼杀一颗飞翔的心。
  美术欣赏同样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艺术不是通过再现而看到的东西,而是要使人们看到美的存在。美术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增长美术知识,而是通过环境和艺术作品两个方面来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审美感受。我们感到,当幼儿美术欣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幼儿才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当幼儿的生活体验与艺术欣赏相联系时,幼儿的审美想象才会得以释放。现在,美术欣赏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和提高幼儿审美情感的方式,既是一种熏陶,又是一种积淀,美术欣赏必须追随幼儿关注的热点,融入幼儿的生活情境,成为幼儿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视点产生联想,并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审美体验。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以其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热情参与.更为难得是美术教育对其他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帮助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悟能力、日常生活的处理能力,因而应该努力把美术教育贯穿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然而幼儿美术教育不能与其它科目一样,他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常会因为没有顾及到这一点而出现了种种的误区,这样会对孩子的培养起到相反的副作用。
  在任何的教育形式中,教师都是孩子们的主导,正如生物学上所讲的印随行为一样,孩子们就跟刚刚出生的小鸟一样,跟随并且学习老师给与的一切。正因如此,教师的思想,行为的模式化,会影响着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力的发挥,传统的教育都有着他的固定的模式,没有人会想着去改变他,正是这种禁锢思想和行为的古老方式,阻碍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孩子们本来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在这种传统模式下显得格格不入,没有人告诉他是否正确,有的甚至被否定,茫然之下才让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很明显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思维,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幼儿创造性的学,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勇于突破妨碍幼儿发展的旧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教师需要转变的美术教育行为之一。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许多家长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往往会走入一种误区,家长们总会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然而幼儿的一些作品,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特征的认识,他们忽略了这一点。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由于得不到认可,孩子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最终造成儿童的片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尽力的让他们明白,技巧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达到美术教育目标的手段,幼儿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识世界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世界,而非“拨苗助长”,使幼儿过早掌握“一技之长”。
  美术活动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游戏,同时又是一种创造。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走出对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误区,进行科学的美术教育,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更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幼儿的艺术天性,美术教育只是其中一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一种激励、唤醒、鼓舞和人天性的释放。在情境中教美术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形象,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想象,让情境成为技能和表达的融合点,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从中真正感受到艺术教育的魅力,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磐石市幼儿园)
其他文献
一、 游戏与游戏精神  1. 游戏与艺术  艺术是非常复杂实在的,正是游戏这种启蒙式的行为,让艺术具象化,历史又让其抽象化。游戏是欲望,智慧和技术的统一。游戏的发展和演变让艺术产生了许多分支,并且在分支的基础上大放异彩。追究其根本,游戏是人类自我天性的解放,精神的自由,这也是艺术的最终目标。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合目的性或
期刊
幼儿音乐教育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在我们中班明显的感受到幼儿对音乐方面的喜好。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或与小朋友游戏时,会不自觉的唱起歌曲并随之蹦蹦跳跳,手里有个小东西就会敲敲打打,弄出各种声音。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因此,我们要采用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游戏化的音乐教育不仅有着自然基数—天性,而且具备理论基础——常规游戏中的音乐基础。  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的特殊成
期刊
摘 要:艺术理论教学是我国大多数高校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学科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针对“双创”背景下高校艺术理论教学模式,围绕不断革新优化艺术理论教学内容,积极引入民间优秀艺术文化资源,建立健全高效的艺术理论课程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多元化、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几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双创”;高校;艺术理论;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
期刊
蒙台梭利曾说:绘画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它不仅陶冶人的情操,还给人一种力量,使人变得坚不可摧。让你信心百倍,勇往直前。绘画需要耐心和细致,所以绘画培养你做事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好品格。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多么重要。现阶段幼儿艺术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呢?下面从我个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来谈一谈。  现在的美术教
期刊
一 、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
期刊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幼儿具有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能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艺术创造的能力,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美术教育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美术活动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对美术类的物品,幼
期刊
音乐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兴趣和能力,并由此形成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音乐课不但是要使学生懂得一定的音乐知识,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净化美的心灵。  小学音乐是合唱为主,是学校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情感、没敢熏陶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既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期刊
德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幼儿智力的启蒙和开发,而且要致力于幼儿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的方法途径虽然很多,但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开发幼儿的智育是幼儿德育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结合幼儿体育教学内容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德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道德素质,并以此为基础,使其逐步具备良好
期刊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正如陶行知箴言所说,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责任重大。如何开发幼儿潜力、发展健康个性是我们教师共同探讨的永恒主题。那么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呢?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探究:  一、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
期刊
中小学生无论是心理还生理方面,正处在生长发育以及逐步社会时期。他们在与人的积极的交往中,开始接触人,了解人、理解人,学会协调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其独立性、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也逐步发展起来,出现了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羞愧感等。学生的这种主体意识如同一个小小幼苗,一但受到受到伤害,就会对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带来难以预测的消极影响。因此,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学生。才能使其健康的成长。然而,在我的教育教学
期刊